亦师亦友 海上双璧 ——吴昌硕、王震的书与画

上世纪初,继任伯年之后,海上画坛升起了两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们的画风引领画坛时尚,风靡大江南北,甚至隔海的日本也深受影响。而他们俩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情同手足,亦师亦友,被当时人们誉之“海上双璧”。他们就是吴昌硕和王震。

吴昌硕与王一亭在西泠印社前合影
吴昌硕对绘画、书法、篆刻、诗文均有精深的造诣,他阔笔写意的技法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对近代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二十世纪文人绘画推向了新的高峰。
王震是后期“海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还是当时上海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与宗教界名士。他虔诚地信仰佛教,把佛的精神融入到画面中,所绘花卉秀茂,飞禽生动,佛像超脱。为人物写照得任伯年精微处,写意笔墨则近吴昌硕风貌,挥洒奔放而又劲利,雄浑中寓有虚灵。
王震在绘画上曾得任伯年亲授,任伯年的创作理念及平民化艺术形式,对王震的绘画影响极大。王震绘画用色明丽雅逸,人物造型生动,以适当变形与夸张使之更具神采,喜怒哀乐刻画细腻,颇富生活气息。与传统人物画的面容淡然、烟云供养相比,王震的人物画表现出近代人文意识。

请横屏观看

王震 瞎趣图

手卷 设色纸本
丙辰(1916年)作
画心:22×136cm
题识:瞎趣图。丙辰暮秋,病起无聊,写此遣兴。瞎涂瞎抹,趣在其中。世事如此,非吾饶舌。白龙山人。
钤印:王震、一亭父、海云楼
签条:家大人写瞎趣图。
杨天骥(1882-1958)题引首:瞎趣。丙辰十月南还过沪,谒一亭先生获观其病后所作瞎趣图,余不能画,然识画之神,可以惬予怀也。为题其耑,自附盲从之列尔。杨天骥。假用一亭印石。钤印:存我
后纸:
1.吴昌硕(1844-1927)题:眼无天日耳犹听,听到天河洗甲兵。天意斯文留一线,其间着个左邱明。心地光明我佛同,男争足赤女头蓬。诗成今日得谁赏,编入盲词擘阮中。蜗牛满地足跏趺,中有穷涂识字夫。病足如予同调否,出门一样倩人扶。一亭画盲趣,诗以归之。丙辰秋杪,吴昌硕。钤印:俊卿之印、昌硕
2.李瑞清(1867-1920)题:处今之世只合瞎谈瞎唱,瞎读瞎看,瞎饮瞎醉而已。杜少陵诗云: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此语深有味。清道人。钤印:清道人
展览:
1.“方寸之间——梅洁楼藏手卷册页”,嘉德艺术中心,2017年11月7日至22日。
2.“方寸之间——梅洁楼藏手卷册页”,香港元创方,2018年3月24日至4月5日。
出版:
1.《王一亭书画集》,图10,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
2.《王一亭年谱长编》,第159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
3.《方寸之间:梅洁楼藏手卷册页(北京展览场刊)》,第8-9页,梅洁楼,2017年版。
4.《方寸之间:梅洁楼藏手卷册页(香港展览场刊)》,第8-9页,梅洁楼,2017年版。
1916年四月,王震与吴昌硕共读藏画,检得扬州八怪之一的闵贞《盲人图》,觉其意足神完,洵足取法,乃嘱吴昌硕作题以记。《瞎趣图卷》作于这一年的暮秋,描绘了男女老少共16个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各异,或正或侧或背,各人“瞎谈瞎唱,瞎读瞎看,瞎饮瞎醉”,各尽其态,作者在题跋中自谓:“瞎涂瞎抹,趣在其中。世事如此,非吾饶舌。”吴昌硕特地以为此卷题诗一首,以他擅长的行书一蹴而就:“眼无天日耳犹听,听到天河洗甲兵。天意斯文留一线,其间着个左邱明。心地光明我佛同,男争足赤女头蓬。诗成今日得谁赏,编入盲词擘阮中。蜗牛满地足跏趺,中有穷涂识字夫。病足如予同调否,出门一样倩人扶。”偕趣横溢,兼讽世态人心。其画盲趣,当是受了闵贞盲人图的影响。画中墨色的浓淡转变间,衣服的质感和人物体型的重量感活跃于纸上。
王震这一类人物常以粗涩画法简笔勾勒,笔墨相比其对山木风雨的描写稍显厚重严整。这种画法既有其师任伯年粗笔一类作品的笔法影响,有徐渭山水人物小品中的简拙,但更可能受启发于清乾嘉年间画家曾衍东的小品人物画。王震收藏有曾衍东十四开人物册页,是这位特立独行的画家的讽世之作,吴昌硕于1914年的题跋中赞曰“涤我尘襟读此画,画境移人吁可怪”,这种以风俗小品来讽世的趣味,在王震《瞎趣图卷》、《街头相争图》等一系列风俗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王震画中的人物画法似篆书笔法,用笔更为硬朗少波磔,用笔强劲,极具金石味。勾勒随意而造型准确,笔墨变化灵活有致。由于不用考虑商业,画风潇洒脱俗,别具一格。王震的人物画风,也由此丰富了海上画派的人物风格。
请横屏观看
吴昌硕 行书自作诗
镜心 水墨纸本
丁亥(1887年)作
19×160cm
题识:伯滔先生属书近作,录此报命,即求吟坛教我。丁亥四月,仓硕弟俊。
钤印:湖州安吉县、吴俊之印
上款:吴滔(1840-1895),浙江石门人,字伯滔,号铁夫,室名来鹭草堂。能诗工书,善画山水,兼能花卉。终年杜门作书,不预外事。子吴涧秋,吴待秋。一生作品颇丰。著有《来鹭草堂集》。
吴昌硕行书早年学王铎,中年后涉猎更广,对祝允明、何绍基甚为推崇,又接受晚明诸家书风。其行草书融汇诸体之长,气势跌宕,默契酣畅,下笔兼具金石气,古拙老辣。沙孟海曾评价说,吴昌硕“行草书纯任自然,一无做作,下笔迅疾,虽尺幅小品,便自有排山倒海之势”。《行书自作诗》书于1887年,共录吴昌硕自作诗七首,写赠“伯滔先生”,“伯滔”即吴滔(1840-1895),字伯滔,号铁夫,又号疏林。石门(今浙江桐乡市崇福镇)人。著名山水画家,与吴昌硕、吴秋农合称“三吴”。他不慕荣利,性耿介,品极高,终年杜门挥毫,一心艺术,工山水兼能花卉,墨色浓厚不落恒蹊,颇似张安伯,亦能诗善书;常雇舟沿运河北行,遍游名山胜水,沿途赏景写生,将江南水乡风光尽收笔底。著有《来鹭草堂集》。
吴昌硕、王震等合影于杭州西泠印社
吴昌硕、王震、吴徵和中日友人聚于六三园
1873年,三十岁的吴昌硕在杭州俞曲园诂经精舍学习辞章和训诂,期间结识了正在杭州的吴伯滔。吴伯滔年长吴昌硕四岁,在当时画坛已有一定画名,而大器晚成的吴昌硕还没有多大成就,但是对书画的共同追求和淳厚朴实的耿直性格使两人一见如故,将对方视为知己,常在一起挥毫合作,切磋书画,相互取长补短。吴昌硕的《石交集》中记录了与他结为金石之交的画友,这些师友在其艺术和人生中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吴伯滔便在其中。吴昌硕曾在《吴伯滔赠山水障索写梅花》一诗中说:“堂上松树生十围,滔老不画还数谁。”吴昌硕虽喜交游,但因其性迂拘,朋友并不多,而能称得上知己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当1895 年五十六岁的吴伯滔去世时,吴昌硕为失去这位挚友悲伤不已。
(0)

相关推荐

  •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

    明代董其昌行书临米芾<天马赋> 董其昌行书临米芾天马赋手卷 董其昌行书1624年作<天马赋>册页明代董其昌行书临米芾<天马赋>四种董其昌行书临米芾天马赋手卷董其昌行 ...

  • 吴昌硕行书《题米芾乐兄帖》

    吴昌硕行书《题米芾乐兄帖》

  • 亦师亦友亦知己

    人生难得一知己. 王维一生结交朋友同僚无数,应酬送别唱和吟咏的诗人很多,但真正堪称知己或者生死之交的,唱和寄赠诗歌最多的,只有一人. 自家的辋川别墅,邀请他长期居住,并一起同吃同住同游同题作诗(< ...

  • 程砚秋与罗瘿公相差32岁的忘年交,亦师亦友,再造之恩没齿难忘

    古有钟子期与俞伯牙,一曲愁肠断,高山流水遇知音.民国年间程砚秋与罗瘿公,也同样成就了一段男人的情谊佳话. 正是罗瘿公的提携与悉心栽培,最终使得程砚秋成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

  • 亦师亦友亦“对手”!飞行员的带教之旅,很特别

    "我们总在放飞最勇猛的鹰, 而新员们则在追逐最澎湃的云." 在航空兵部队, 老飞行员与新员之间的感情很特别, 他们既是战友,也是"师徒", 甚至会成为" ...

  • 亦师亦友

    1981年的下半年,我接手一个初一新班,班主任为徐忠山.我在这里实习时的指导老师徐云生任另一个班的班主任与语文老师.我在教一个初一班的语文的同时兼教学校唯一的高中班--戴帽子性质的高中班的历史.全校那 ...

  • 陈省之:亦师亦友话苏欧

    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当中,亦师亦友的文人佳话很多.老子与孔子,孰为师徒,儒道两家争论了几千年,始终是一桩说不清道不明的公案.李白与杜甫的惺惺相惜众所周知,遗憾的是"把酒细论文"只传下 ...

  • 《新京都文艺》作者:雷道菊《亦师亦友》总749期④2021年99期④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就常来看看! 这里有您关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亦师亦友 作者:雷道菊 在生命的历程中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 亦师亦友 如同一颗颗闪亮的明星 引领你 ...

  • (纸刊备选)亦师亦友周教授|叶飘零(湖南)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5767期 欢迎关注·文学时代微刊· 亦师亦友周教授   文/叶飘零(湖南) 周教授姓周名文顺,就职于郑州大学.百度百科中就有关于教授的相关信息:周文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

  • 赵梅阳:致恩师——亦师亦友(2019年06月06日)

    时间:2019年6月6日--以此送给我那遥遥无期的奋斗征程-- 关键词:亦师,亦友,胆大,心小,勇敢,杞梓之林,兄弟,至今,回忆,佳肴,付之,师恩. Keyword: Just like a teac ...

  • 红楼梦里亦师亦友的两个女子,一个清高压抑一个贫穷淡然

    妙玉与邢岫烟,一个出自官宦人家,一个是平民百姓,原本不会有什么交集的. 妙玉是个颇具神秘感的人物,虽身份高贵,却不知其家世背景,只是一笔带过.但从王夫人一听说此人,便立马下帖请她的情形来看,她不是寻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