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中古方与热中古方治验

寒中古方治验

熊某,男,38岁,职工。1972年8月7日来诊。患者主诉:胃及右胁闷闷作痛,饮食冷则痛甚,时已近3年,尤以近3个月为甚,脘及右胁冷痛板硬,饮食恶纳,少进则闷,虽在某卫生院钡餐检查,曰:消化道正常。后又转治医院数处,均未作出结论。所给之药乃鹿茸精、十全大补丸及西药多种维生素类,服之不仅无效,反而病情日趋严重,现已半年不能上班。视其形色,面色黑黄油垢,神颓,头倾,声微,言颤;舌苔白腻,舌质灰暗,脉来弦迟、沉滑之象。此乃《黄帝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之候。脾恶湿,今见面垢、恶食、脘腹及右胁硬痛、遇冷则甚等症,乃知痰、食、寒积困脾,脾失运化,中阳不振明矣。治当温中健脾,方用理中汤合平胃散加减。

处方:党参15g,云茯苓12g,焦白术21g,枳壳、厚朴、藿香各9g,陈皮9g,附子3g,草果(煨)12g,甘草、炮姜各6g。

8月13日二诊。上药已服5剂,胸脘稍宽,闷痛已减,舌上苔白腻渐化,病有转机,原法、原方加丁香3g,以温中止呕,再服5剂。

8月19日三诊。上药服后脉症续有好转,原方续服。

8月26日四诊。上药又服5剂,舌质转红,白腻苔尽化,面色见泽,脉来缓细稍弦,此诊时家父命将方中附子加至4.5g,丁香6g,加酒炒延胡索6g,煨木香6g,焦白术加至30g,3剂。

8月30日五诊。脉症悉有好转,脘及右胁已温和不痛,饮食已恢复至病前量,患者已3次要求开荤食肉未许,病虽已去十之八九,仍嘱其饮食应注意生冷油腻滞胃之品,原法,开散剂一料,以巩固疗效。

处方:焦白术120g,云茯苓60g,潞党参60g,附子9g,丁香12g,姜制紫厚朴24g,陈皮15g,肉桂9g,炒山药90g,益智仁30g,春砂仁30g,炙甘草21g,柴胡15g,酒炒白芍15g,制枳壳15g,共为细末,每服9g,1日2次。早晚食远服,温开水送下,服10日后量渐减至6g,一直药尽。

9月25日复诊。诸症悉除,饮食、精神不减病前,随访6年余,体质、工作无异昔日。

本例“寒中”者乃饮食伤脾、寒滞中焦也。脾胃乃万物生化之源,尤赖命火足而方能腐熟谷蔬,故五诊时散剂重用肉桂、附子、山药、益智等味,以补命门真火;火生土,命火强则脾得以健也。所以病愈而体强者,要在补肾命真火,以振脾阳耳。

寒中古方治验

余某,男,36岁,工人。1975年2月16日往诊。见患者虽身着棉衣,但将胸腹坦露于外,面色黄赤,舌质暗淡,中见裂纹,舌边呈锯齿形,舌体外伸颤战,舌津不足;脉来两手寸、尺滑数,两关虚大,右关尤甚。患者主诉:14年前腰部跌伤未及时治疗,入伍后在东北睡湿炕,复感风湿,以后腰腿时常麻木疼痛,天阴下雨疼痛更甚,治疗数载,多用祛风燥湿之剂,腰腿疼痛基本痊愈,但觉服温燥之药太过,引起脘腹闷燥发热,5年前复因房事后饮酒过多,少腹当即疼痛板硬,请某老中医诊治,以寒邪直中足三阴立法,用大剂附子理中汤,嘱服1剂即可,服1剂后腹即基本不痛,因思药效甚佳,违医嘱又服1剂,自此以后脘腹至脐周围发热更甚,自汗、纳减等症迭出,后请某医院老中医诊治,以阳虚阴乏,气血不足立法,用十全大补汤3剂,方中用红参须15g,服下腹部燥热烤手,衣被难著,自汗不止,心慌气陷,食减喜饮,荤腥之物入口即吐,满口齿缝出血,口气发腥。自以为胃火燔炎,用生石膏数两为细粉开水冲服,未料石膏服下不及半日,腹热卒盛,满口齿缝出血不止,甚至盈口外吐,诸症俱甚,坐卧不安。总观上述,余素悉患者脾胃失健,肾元不足,复为寒暑不适,屡病而方药杂投,毒积中焦,以致脾胃伤而清阳之气下陷,下焦阴火得以上乘,而成热中,此乃中虚本亏之证也。立治之法,当本东垣“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火”之大则,选用补中益气合六味地黄二汤加减,而从本治。

处方:生黄芪9g,白条参4.5g,陈皮2.1g,升麻1.5g,柴胡3g,白术9g,朱茯苓9g,酒炒生地黄15g,车前子12g,怀山药15g,牡丹皮9g,水煎去渣,食远温服,1日1剂。

因虑患者“虚不受补”,拟用平剂扶正法,用:鸡子黄3枚炙熟(勿炙太过),调人乳一二匙,炼蜜约半两,和匀,与上药间服,1日2~3次,以助元气早复。

2月30日二诊。上药共服12剂,各症渐有好转,试食荤腥之物已不呕吐矣。唯腹热及齿缝出血虽有好转,但时有反复。此时患者病久厌药,医者意欲速取全效之心同起,随即改用养阴泻火、轻荡积热之法。

处方:生石膏24g,竹叶9g,生甘草4.5g,麦冬、玄参、地骨皮、粉葛根、黄芩各12g,煎汤送服“九制清宁丸”,以速止齿缝出血及脘腹积热。

3月2日患者来舍曰:上药头服不到半日,齿缝出血盈口外吐,咽喉、口舌似火燎焦痛,腹热、心悸、气陷等症复作。细思此症,服上药而变症如是,谬非一般。因忆家父常谓“治内伤要从容缓疗,治本为主,治标协之,宁如柔女理丝之稳,切勿猛将陷阵之急”等训,乃知上药治此本虚正亏、阴火上扰之证,实为悖逆也,乃舍本求末耳。此鉴已明,原法当复。

处方:云茯苓12g,牡丹皮12g,泽泻9g,怀山药15g,山茱萸9g,生地黄30g(酒炒),白芍9g(酒炒),柴胡6g,龙眼肉9g,玉竹15g,砂仁4.5g(吞服),车前子12g,甘草1.5g,5剂。原鸡子黄方仍与上药间服。

3月8日四诊。两关虚大转为小缓,余部滑数之象亦减,舌质稍润,舌颤显轻,舌边齿形渐无,各症已去十之七八,食荤腥不吐已趋巩固,续存原法,用大剂散药缓服,以收全功。

处方:云茯苓90g,牡丹皮45g,炒泽泻30g,怀山药120g,山茱萸60g,生地黄(米酒浸炒)90g,莲米(去心)60g,龙眼肉60g,净朱砂4.5g,生酸枣仁30g,远志肉60g,麦冬(去心)90g,净砂仁30g,白条参60g。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g,渐加至18g,与等量补中益气丸1日各服1次,晚服上药,淡盐汤送服,早服补中益气丸,米饮或蜂蜜调水送服。

上药服至六七日,诸症已趋痊愈,共服20余日,往访多次,病已痊愈巩固,今已四载,唯体质素弱,不堪劳累,嘱其饮食有节,勿过度劳累,以杜后患。随访10余年,旧疾未复,劳作如常。(周正祎)

(0)

相关推荐

  • 【脾湿、脾虚?两味药的小方,湿邪轻松去】...

    [脾湿.脾虚?两味药的小方,湿邪轻松去] "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 如果脾虚又夹湿就更没精神了 如果你的舌苔白厚而腻. 如果你经常感觉到消化不良. 如果你容易腹泻.总想排便#湖 ...

  • 热中古方治验

    余某,男,36岁,工人.1975年2月16日往诊.见患者虽身着棉衣,但将胸腹坦露于外,面色黄赤,舌质暗淡,中见裂纹,舌边呈锯齿形,舌体外伸颤战,舌津不足:脉来两手寸.尺滑数,两关虚大,右关尤甚.患者主 ...

  • 寒嗽古方治验

    鲍某,男,34岁,工人.1977年9月10日往诊.脉来浮迟,两尺虚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腻,症见自汗,背部畏冷,胸前紧闷,咳嗽痰多稀白,遇冷即发,得温稍减,此脾肺虚寒,表卫不实也.治宜固表温里,畅气肃肺 ...

  • 寒中古方治验

    熊某,男,38岁,职工.1972年8月7日来诊.患者主诉:胃及右胁闷闷作痛,饮食冷则痛甚,时已近3年,尤以近3个月为甚,脘及右胁冷痛板硬,饮食恶纳,少进则闷,虽在某卫生院钡餐检查,曰:消化道正常.后又 ...

  • 积聚(寒聚)古方治验

    孙某,男,28岁,已婚,工人.1977年8月13日来诊.脉来细弦,两尺尤甚,舌质淡红,无苔,滑腻,面色萎黄,晦暗,头倾,神靡.患者主诉:患病已近2年,住院治疗数家,中西药服之甚多,病未好转.自结婚1个 ...

  • 阴虚畏寒古方治验

    王某,女,27岁,已婚,工人.1980年6月15日首诊.主诉:3年前5月头胎新产后得病,至今已近3年不愈.3年来无论冬夏,全身畏寒,即使三伏天亦不觉温.曾在多处求治,皆罔效.托人情找教授.专家.名中医 ...

  • 阳虚畏寒古方治验

    刘某,男,36岁,已婚,工人.1981年7月7日首诊.主诉:身体畏冷已2年余,尤以入夏以来为甚.虽盛暑酷热,非穿三九棉.毛衣不可.饮食乏味,身体困倦,精神不振.视患者所著衣物,与三冬无异.诊其脉虚细而 ...

  • 妊娠感寒腹痛古方治验

    李某,女,25岁,已婚,农民.1991年6月25日首诊.患者面黄无华,舌质淡,苔厚腻,脉来弦滑,微浮紧.思之,必因夏日纳凉,恣意饮冷,或冷浴贪快,寒邪所伤,寒则凝,子脏冲任失和,必小腹痛也.患者曰:夏 ...

  • 肺痨咳嗽(空洞型肺结核)古方治验

    黄某,男,45岁,农民.1977年8月3日往诊.患者主诉:10年前在某医院拍胸部X线片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经治疗3年后空洞钙化封闭,6年未见复发.今年入夏以来,因农事繁忙,过于 ...

  • 悬饮古方治验

    田某,女,5岁,1975年6月7日来诊.患者家长曰:因天气炎热,露天夜寐,着凉发热3日不退,体温高达41.2℃,曾服安乃近及中药单方发汗,而热反日剧.视患者精神昏愦,喉间吱吱似鸡鸣音,噜噜作响,舌质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