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秋日茉莉分外香
秋日茉莉分外香
前不久,有幸得到孔秋莉老师的书《心是一壶水》。其实,我很快就一篇不落、一字不漏地读完了全书。书读完了,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一个结——她为什么能写下此书?
在我的思维里,一个人的笔下,要形成有份量的文字,应该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读万卷书,二是行万里路。孔秋莉老师虽然年轻,但她从小爱读书,就算家里没有足够她可读的书,她还有几个男同学,家里书比较多,而且为人大方,经常会主动把自己的藏书借给她读。尤其是,她还曾经遇到一个爱表扬她的语文老师,爱看书,藏书也多,在晚自习的时候,总会把自己的书借给他们看。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时间总不是问题。所以,孔秋莉老师,尽管年轻,实现读万卷书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可是,行万里路,就不一样,它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经历。
孔秋莉老师爱书爱文字,但她也离不开生活的烟火。一个九零后,工作才几年,还成了家,生了子,她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爬山涉水。她的生活经历,也算是最普通的寻常的了,与我们最不同的经历,可能就是她那几年留守儿童的生活。在我看来,文章表面的文字之美,读万卷书或许就能实现,要写出文章的深度,行万里路,尤其是生活的历炼,就是不可或缺的。孔秋莉老师也在书里说:“文字与生活,应该是合为一体的。生活有多少沧桑;文字,就需要多少翅膀。文字,是生活的宝藏,是生活的忠实伴侣。文字,源于生活,也得忠于生活,才会有迷人的魅力。”可她却还说:“我们永远不可能留住所有想留住的,我们一直在失去自己不愿失去的。生活在人间,不只是为了步步前进追求自己想要的,也需要记得停下脚步想想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伟人能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沁园春·雪》,是因为他经历了五次反围剿,走过了人类战争史上从没有过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曹雪芹如果不是生在江南织造的曹家,他还能写出那么大场景,那么丰富人物的《红楼梦》吗?在孔老师家乡生活过的苏东坡,不管他多么胸怀天下,如果不经过黄州、杭州、惠州、儋州一路的坎坷,他的文字还会不会那么出奇呢?
回到眼前,孔秋莉老师的书,就让我陷入了困惑,她的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我才疏学浅,不得而知。也许更多的读者,能从她的书中找到答案。
插图/编者
作者简介
严圣华,湖北荆州人,从军20年后退役,现定居于武汉。专注于金融投资、研究。业余时间爱好阅读、思考,所写文章散发于期货日报、新浪财经等媒体。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