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深在性囊性胃炎研究进展

深在性囊性胃炎研究进展

段鹏羽,孙    备,王    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4):454-45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100314,No.81370565);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No.1253-NCET-017)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通信作者:王刚,E-mail:wgilu79@163.com

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c cystica profunda,GCP)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胃黏膜下病变,好发于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1],其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腺体间质内结缔组织增生,伴不同程度扩张的胃体腺、幽门腺或化生性腺体向黏膜深层及黏膜下浸润,且腺体形态多无异常。虽然GCP是胃的一种良性病变, 但近年研究显示,大量胃癌病例常同时伴有GCP,表明GCP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GCP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慢性炎症、黏膜缺血、胃手术史、异物(缝线)、胆汁反流等因素均可刺激胃黏膜腺体或引起胃黏膜异位导致腺体增生、黏膜肌层断裂,胃腺体上皮从固有膜穿过黏膜肌层向黏膜下层移行[2-3],从而导致GCP的发生,而慢性炎症还可腐蚀黏膜基层从而导致黏膜下层囊肿的形成。部分GCP可发生于胃部手术后的吻合口处,说明手术或缝线本身即可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并使其脱垂,腺体陷入黏膜下层[4],进而导致GCP的发病。Song等[5]研究表明,胃空肠吻合后伴发的胆汁与小肠液的反流可能会引发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最终均可进一步加速GCP的发生发展。Mukaisho等[6]在十二指肠液反流的动物模型中发现胃黏膜GCP样改变,而其中76.2%的动物模型在80周后发展为腺癌。长期的人类疱疹病毒4型(Epstein-Barr virus 4,EBV4)感染被认为参与了胃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研究显示,胃癌并发GCP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即提示EB病毒感染与GCP的发生也可能相

关[7-8]。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动物实验证实,易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鼠不仅伴发胃癌,还可能引发GCP[9]。此外,机体内钾离子通道蛋白家族成员2蛋白(KCNE2)功能的缺失与GCP和胃肿瘤的发生亦均有密切关系。Roepke等[10]在Kcne2-/-的小鼠体内发现了明显的胃部肿瘤形成前的病变表现,其中包括GCP、胃息肉样腺瘤和肿瘤性增殖,从而证实了KCNE2在GCP病程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诊断及鉴别诊断

GCP临床少见,其确诊往往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GCP病人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与其他胃良、恶性病变所引发的临床表现相类似,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及呕血等[11]。此外,GCP病人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一般无明显变化。由于GCP好发于胃切除术后病人,故术后复查或常规体检行电子胃镜检查时可发现胃部多发息肉或隆起性病变。GCP的上腹部CT检查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壁增厚、黏膜下层多分隔的囊性肿块影或无明显变化,而增强CT检查可表现为病变周围轻中度增强。近年来,随着内镜超声(EU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GCP的术前诊断中逐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US下,GCP的典型影像学特征为病变起源于胃基底黏膜层,且向黏膜下层逐渐延伸,并可见特异性的胃壁增厚伴局部深达黏膜下层甚至固有肌层的不规则低回声区,但黏膜表面正常。有研究报道,GCP在EUS下可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3]:(1)无回声(35.3%)。(2)伴有增厚黏膜的不均匀回声(50%)。(3)伴有小囊的低回声(14.7%)。因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记物可能表达于GCP的囊液中,故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得到的囊液可用于鉴别GCP和胃恶性肿瘤,但对其诊断结果则应客观、谨慎地看待[12]。目前,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GCP诊断的金标准,可通过手术切除或内镜下切除的标本来获得。研究显示,GCP在胃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贲门(41.1%)、胃窦(35.3%)、胃体(11.8%)、胃角切迹(5.9%)和胃底(2.9%)[7],而其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在胃黏膜下层,细胞核结构正常或无有丝分裂的小凹上皮细胞覆盖扩张的管状腺体,病变周围基质水肿,且伴随大量淋巴浆细胞性浸润,偶尔还伴有中性粒或嗜酸性细胞浸润[3]。

GCP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胃恶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脂肪瘤、胃内翻性增生性息肉(IHP)、胃淋巴瘤和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等[11,13-14]。IHP中的增生腺体包括小凹型上皮、幽门腺样细胞和平滑肌细胞,GCP中则通常只包括单纯的腺体成分而不含有增生样改变,但若黏膜下腺体存在异位时,两者的鉴别诊断将十分困难。Yamashita等[15]提出,IHP与GCP的增生性改变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Menetrier病典型的EUS表现为胃皱襞增粗,而GCP中增厚的黏膜下层可伴发多个囊。若GCP与其他胃部疾病共同发病时,由于其病变大小和生物学特征的不确定性,故只能通过手术或内镜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加以诊断鉴别。

笔者认为,临床医生对GCP的诊断一定不能产生“先入为主”的误区,应重视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不断拓宽诊断思路,详细询问病史,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判断,而应将疾病做整体考虑,客观对待各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找出各种检查相互间的矛盾,从而有效提高GCP诊断的准确性。

3

治疗

3.1    内镜下切除    若GCP诊断明确且不合并其他恶性病变时,内镜下切除可作为首选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两种。与传统的手术切除相比,内镜下切除具有安全、侵袭性小且治疗费用低等特点,最重要的是可通过最小的创伤来更好地保护胃的功能。Xu等[3]通过对34例GCP病人的临床研究发现,ESD组(92%)的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组(78%),这表明ESD更适合于内镜下GCP的治疗。

3.2    手术切除    随着临床对GCP与胃恶性病变关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手术切除也逐渐成为了GCP的重要治疗手段[11,16-17],主要包括肿瘤局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等。笔者认为,当病变无法在内镜下切除,或通过内镜及相关组织活检高度怀疑恶性病变存在时,均应根据其位置采取相应的、积极的手术治疗。

4

展望

目前,GCP的诊断与治疗仍然面临着较多问题。研究发现,胃恶性肿瘤与GCP可同时发病[14],并且免疫组化实验证实在GCP并发胃恶性病变的病例中,GCP胃黏膜中的Ki-67、p53、p21表达均显著增高[18],这意味着GCP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DNA损伤细胞中的p53依赖的p21表达可能与其恶变过程密切相关。可见,GCP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并可能在胃恶性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虽然GCP为胃良性疾病,但临床医生不能对其“漠不关心、置之不理”,一旦发现即应进行积极的内、外科干预。Kurland等[17]报道了1例GCP病人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在发病5个月后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例。Kim等[19]对1例未采取手术治疗的GCP合并胃腺瘤的病人随访10年发现,GCP与其伴发的胃腺瘤病灶大小均不断增大,最终经ESD切除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因此,对于GCP合并其他胃良、恶性肿瘤的病人,建议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可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单独发病的GCP病人,可先行ESR或EMR进行局部切除并获得组织病理学证据,并嘱病人进行积极的随访观察,一旦发现恶变倾向,建议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此外,GCP是否为胃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积极控制GCP的病因能否有效降低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GCP临床少见,并在胃良、恶性病变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与调控作用。探讨GCP与胃良、恶性肿瘤的关系可为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广大临床医生应不断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并加深认识,积极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同时细致地阐述具体发病机制,从而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参考文献略)

(2016-12-07收稿    2017-02-06修回)

(0)

相关推荐

  • 胃肠镜检查,为什么要取活检?

    我们在做胃肠镜检查前,医生一般会向受检者询问是否同意取活检,做完检查后,有些受检者会被告知取了活检,需要等几天才能出结果. 那么,取活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明明已经做了胃肠镜检查了,为什么还要进行活 ...

  • 萎缩性胃炎如何诊治?AGA指南推荐了这12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和我国指南有何异同?小编已经帮你们整理好啦~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的癌前病变.目前尚无直接药物预防其癌变,但能通过祛除 ...

  • 『走进医学』萎缩性胃炎究竟会不会癌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结论是:1.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高:2.胃癌周围的黏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但并没有得出萎缩性胃炎必然发展成胃癌的结论.另外 ...

  •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别慌,这可不一定!

    ▼本文作者▼ 有句话叫:胃镜所到之处,不会没有胃炎. 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做了胃镜的人中,几乎90%以上都有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为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 很多人一谈到萎缩性胃炎,就特别紧张,在网 ...

  • 如何预防慢性胃炎转变成萎缩性胃炎

    来自青说健康 一.常见的胃病都有哪些种类 经常有听众发来自己的胃镜检查报告,咨询杨老师自己的胃病严重不严重,也有听众咨询问自己的胃病属于哪种类型,是怎样发生的,会不会发生癌变,今天就这几个问题为大家做 ...

  • 【病例】深在性囊性胃炎1例CT影像表现

    男,26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饱胀.暧气,与饮食无关,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不适,自行服用药物对症处理(具体不详),症状稍缓解,一直未予重视,近两周来症状加得. 病理结果:囊性胃炎 深在 ...

  • 文献综述 |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最新进展(中)

    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三期连载内容,本文为第二期 天疱疮临床研究和治疗机制 经验证的临床疾病评分已成为评估天疱疮患者疾病活性和治疗反应的标准方法(Hebert等人,2019).开创性研究已证实利妥昔单抗抗C ...

  • 文献综述 |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最新进展(上)

    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三期连载内容,本文为第一期 多年来,<研究性皮肤病学杂志>(JID)一直从多方面引导我们了解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本综述的目的是通过讨论2015年 ...

  • 文献综述 |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可切除性评估研究进展及争议

    通信作者:赵玉沛院士 张太平教授 赵姿璇医师 [引用本文]赵姿璇,肖剑春,张太平,等.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可切除性评估研究进展及争议[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4):463-468. ...

  •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导读 摘   要:学习投入是衡量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学生的学习持续性.学业满意度.学习绩效以及学业完成情况高度相关.近年来我国学者围绕学习投入的研究增长迅速,但研究内容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实证 ...

  • 神经综述: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中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其中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引 ...

  •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研究进展

    作者:姜山,肖辉,陈隐漪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综合征,以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和/或不稳感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3个月,不能用现有的临床证据解释症状持续存在的一种功能性疾 ...

  • 【综述】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治疗研究进展

    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作者:时翠林  张建平  唐佩军  叶志坚  唐神结  吴妹英 单位: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引用本文: 时翠 ...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镰刀菌枯萎病研究进展解析

    摘要 镰刀菌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毁灭性极强的真菌作物病害,为探索镰刀菌枯萎病的相关研究进展及热点,对尖孢镰刀菌枯萎病进行了引文分析.以"Fusarium wilt"(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