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发往香港的九封信

周璇从1950年7月到1951年10月,一年多时间里,给她在香港的朋友作曲家李厚襄写了九封信。1975年,周璇的这九封信刊登在香港《万象》杂志上。

  这九封信以及她在那段时期间写的日记,无疑是她那段日子的生活和内心最真实最可信的写照。从而我们可以驱散笼罩在她身上的一部分迷雾、辨清迄今为止的有关周璇的种种不负责任的议论,我们也可以从中揭示出某些事情的真相来。

  周璇是1950年7月2日从香港回到上海的。回上海后第5天,便给香港的朋友李厚襄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提到:“……唱片及股票都放在你处寄存,多费心!公债票已由龚秋霞在14日那天给我送来了,您一点不知道吗?我已收到了,谢谢您!”

  从以上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从香港回沪后的周璇,理财的思路仍旧很清晰,她把自己的财产分作两部分,一部分股票委托李厚襄代管,另一部分公债票则收归到自己手中。还可以看出,她之所以把股票放在香港,是为自己留条路。同时看出,李厚襄实际上是她香港的代理人。

  这个铁的事实可以证明,当时她的财产并不像屠光启所说的已被骗光。

  接着,在信中,她非常突兀地冒了一句话:“……为什么那些人喜欢瞎说呢?真奇怪!”看来,当她听到了各种谣言后,她便站出来说话了:那是瞎说!不可信。

  到第二年,也就在1951年1月18日,周璇给李厚襄写了第二封信,信中告诉他有关儿子敏敏的情况以及与朱怀德决裂的事。

  性格内向的周璇为何把知心话全告诉李厚襄?这一点也是意味深长的。

  到1951年2月12日,周璇给李厚襄去了第三封信,这封信写得较长,信中透露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她在信一开头,就这样写道:“……近因播音唱了歌,报上挨骂,在任何环境中都有派别,将来拍戏又不知怎么样来应付呢!太难了!”

  周璇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处境对她有不利的一面。于是,她在信里请李厚襄在香港和张善琨、邵屯人等电影制片商想想办法,寻找退路。她自已考虑“香港暂时不能来,我预想是一年以后,等孩子大一点,……还是到南洋走一趟,既轻便又能赚钱,你的话不错,趁能赚钱的时候(赶快赚)别将来悲哀,我怎么能不知道呢!”

  直到此时,周璇头脑还很清醒,可见了断和朱怀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使她丧失理智。所谓朱怀德将她逼疯,也毫无依据。

  其实,周璇已经为自己设计好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1951年2月18日,也就在上一封信发出不到一星期,她又给李厚襄去信,谈她的计划:“……很多家公司要我拍戏,我真怕自己情绪不好,怎么能工作呢?最大原因还是厌倦了这工作,我真想休息一个时期,能不拍戏最好,来港后决定去南洋,能否把歌在上海练好,希望你来上海,我们计划一下弄得好好的。到时还得和邵老二商议,让他帮忙,我们能去唱歌他一定高兴,……你说怎么样?反正这唱歌我一定会实行,这钱为什么不赚?不过是时间问题,暂时小孩不放心,所以想在上海待着不拍戏,也不知行吗?拍呢也真没意思透了……”

  周璇一心一意要赴南洋唱歌,因为那里的华侨很欢迎她去,酬劳很可观,香港的经纪商也一直在为她忙碌张罗着这个活动。“金嗓子”周璇,这个演艺界的著名品牌,是市场运作的产物。周璇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完全正确。但她恰恰忽视了社会效应和政治因素。这就是日后滋生她的悲剧的症结所在。

  1951年3月14日,周璇在给李厚襄写的第五封信中,仍然在谈她“赴南洋演唱”的计划,同时在信里还透露了她在上海的处境愈发难过了,而且情绪很坏,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她在信里是这样写的:

  “有一点要告诉你,关于(赴南洋)唱歌之事暂时要守秘密,上海知道他们会对我不满,切记!切记!……我觉得自己意志不定,心又太直,所以害了自己,到今天真是吃足了苦头,一言难尽,不说也罢。”

  很显然,周璇无法适应当时上海文艺界的气氛。新中国对她是重视的,派人劝她回来,但回来后,她又处处感到不如意,并且“吃足了苦头”,这是一个无法讳言的事实。

  因此,她接着说“最近我的情绪仍然很坏,心境不能舒畅,总是想要哭,要大哭一场才好,想想自己的事,真是伤心也!暂时也不会工作,不过他们总不会放过你,将来给谁家先拍,免不了又要得罪人,这是件伤脑筋的事,在我真是烦恼的,为什么做人这么烦?”

  看来,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诱发了她“想哭”“要大哭一场”的精神抑郁的症状,这是精神分裂的先兆,这一点是清楚的。后来的舆论都故意把她的精神失常完全归结到她个人生活的原因上,显然是片面的。

  1951年4月12日,在她写给李厚襄的第六封信里说:“我因大光明公司的剧本还好,所以第一部先给他们拍……”这个“他们”,指的是上一封信中“总不会放过你”的他们。周璇也在这封信里挑明了:“这次也是给他们逼上梁山,本来谁也拖不动我,就是这样喜欢闷在家里,对于酬劳极少不能同香港比,当然也是帮忙性质……”

  从旧社会大红大紫过来的周璇过于看重酬劳,她完全不懂新中国的“两为”的文艺方向。不过,她还是愿意“帮忙”,这就是她当时的立场和态度。

  其实,她还算幸运。因为当时上海的宣传部长夏衍对她、还有和她一起从常德路上冒出来的张爱玲、这两个旧上海滩上文艺界的“绝代双娇”,还是抱关注和欣赏态度的。也就是说,还在热心地管理、领导着她们的。可张爱玲内心不服从管理,后来找到借口,一走了之。周璇比张爱玲听话,她服从了领导,但仍想走却没有走掉而已。

  在这一封信和前一封信里,周璇都提到了李厚襄每月给她汇款问题,她还给李厚襄签了收条。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周璇刚从香港回上海时,还提到的股票、债券等财物到哪里去了?我们也无从知道,她和李厚襄之间的这笔钱款往来背后的故事以及最后是如何了结的。有关她的巨额财产去向,且容我们放在后面探讨。

  总之,到了1951年4月,也就是周璇接受大光明影业公司的邀请,开始投入她的最后一部电影《和平鸽》的拍摄前,她的神经已经开始出现异常的征兆,她在给李厚襄的第六封信的最后写道:“拍了戏恐怕会很忙了,这次我也真不知怎样来准备它,真是害怕的……”

  她开始出现莫名的恐惧心理,这往往也是精神分裂症爆发的前兆。

周璇是在精神崩溃前夕投入到电影《和平鸽》的拍摄中去的。

  1951年5月8日,周璇给李厚襄写了第七封信。

  写这封信时,周璇实际上已神志不清,她在信中说:“……这次因王人美背后破坏,引起他们对我很大的误会,将来还是会事实证明的。”

  据说,在当时的戏剧、电影协会组织的学习上,王人美检讨自己和周璇都在旧社会唱了不好的靡靡之音、演了不好的戏。这是当时社会很正常的自我改造的风气。可周璇神经过敏,认为王人美是针对她说的,便很反常地给了王人美一巴掌。于是就在信中写了这两句不伦不类的话。

  接着,在信里写的完全是一派像《狂人日记》里的胡话了:“这个家伙的确不是好东西……那天他喝醉了酒开着汽车,我就知道不是个好人……”

  在信中她也坦言:“前天拍戏到最后一个镜头时,忽然老毛病又来了,头晕,怎么也拍不成!到今天还是不舒服,我想还是神经关系……”

  周璇还能意识到这点,她不能也不想拍戏了,但她怕,在信的最后写道:“不拍戏人家以为你是做什么的。这真是太冤枉,他们不能相信就不能愿谅!这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当时的上海文艺界的领导过于关切周璇了,他们一定要让周璇上一部戏,出一次镜,给海外别有用心的人看看,以证明新中国对旧时代的明星宽容和接纳的姿态。可对周璇这么个缺乏政治头脑的女明星来说,她哪能明白和理解领导的一番苦心?

  不管怎么样,周璇还得继续拍《和平鸽》。

  就在拍摄这部影片的后期,她的病终于爆发了。她在影片中扮演的是护士,在拍她给伤员验血的一场戏时,别的演员一句台词,触发了她过份敏感、脆弱的神经,这是导火线,在片场里,她忽然哭闹起来,失去常态,完全错乱了。

  直到那年9月下旬,周璇的神志才渐渐清醒。在她精神病发作期间,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叫唐棣的人出现了,他和周璇之间发生了一段特殊的关系。有关这件事,我们放在后面来说明。

  1951年9月25日,周璇神志刚清醒过来,就在虹桥疗养院给李厚襄写了第八封信。

  她在信里告诉对方:“我病倒了!真惨,一言难尽……”

  这封信里,她仅仅牵挂两件事(她根本没有把碰到唐棣这个人放在心上,压根只字没提):

  第一件事是说“小弟弟很好玩,给他取的名字叫敏敏,就叫周敏,生得还端正,现在寄在剧影托儿所,他们都喜欢他……”

  第二件事是,有关李厚襄寄给她的钱,她再三承诺:会归还的。

  1951年10月3日,周璇出院后,给她的香港朋友李厚襄写了第九封,也是最后一封信。可以说是周璇最后的告白了。

  从这封信的前面部分可以看出,周璇周围的朋友都在帮助她,王人美莫名其妙挨了她一巴掌,但仍上医院探望她,还送书给她。李厚襄也在回信中说王人美的好话,为其释放心头的疑惑。

  但从信的总体上看,她头脑仍处于混乱状态,前言不搭后语,她已经坠落到一个幻觉世界中去了。因此,信中提到的内容,已经没有实际的考证价值。

  她自己也在信的后半段里说:

  “许多事情已经记不起来了,因还没恢复记忆力……”

  在这封信的最后,附着这么一段话:“现在我是在倒霉,太倒霉!痛苦万分,灰心!你不知道,真气死人了!他们有恶意。”

  前面说过,周璇的信写到后来就像在写《狂人日记》了。语态、句式,也与《狂人日记》相仿。因此,我们也只能用文学审美的眼光来解读她这几句话的含义了。

  前面的几句都好理解。只有最后一句比较晦涩、费解。“他们”,从一个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理解,可以泛指四周的一切她假想中的“有恶意”的人。那么,这“恶意”,具体又表现在哪几件事上呢?

  我们比较有根据的倾向于她在第八封信中念念不忘的两件事:钱和儿子。

(0)

相关推荐

  • 人物纪录片《流年碎影:老上海明星》 周璇 胡蝶 阮玲玉 王人美

    人物纪录片《流年碎影:老上海明星》 周璇 胡蝶 阮玲玉 王人美

  • 【名师名家名人坛】王映霞和李远荣通信录|李远荣(中国香港)

    名人与我有约(李远荣)专辑之七十四 提示:郁达夫前妻王映霞与香港作家李远荣交情甚笃,自1987年至1994年七年间,王女士写给李先生信件244封,主要是探讨郁达夫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也涉及郁王由热恋 ...

  • 新发现的一封信说明,女王是把戴安娜死亡的哀伤,深深地埋在心底

    新发现的一封信说明,女王是把戴安娜死亡的哀伤,深深地埋在心底 Queen Elizabeth's grief on Diana's death was felt deeply in private 戴 ...

  • 范仲淹《师鲁帖》里的人和事

    师鲁帖(书法) 32.8×39.2厘米 范仲淹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朝在宝元至庆历年间与西夏的战争虽然已经落幕,但参战将帅之间的矛盾却还没有了结,比如说郑戬与尹洙. 郑戬(992-1053),字天休,苏 ...

  • 第一百一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十九封信

    清明: 清明,你知道吗?我们这里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布置圣诞节了,五角星,袜子,白胡子圣诞老人,糖果屋,一到晚上五彩斑斓.今天有个孩子跑步撞到了我,我原谅他,他对我说了一长串日语,我很难过.我没有回答就走 ...

  • 第一百二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九封信

    清明: 小时候学象棋,在父亲的教导下知道了些许走法,马走日,象飞田,卒子过河不后退,车横冲直撞,大炮要炮台,士护帅旗螳臂当--,第一个下棋的对手自然就是我的弟弟,可知那时输赢不定,常常为了一个子的事情 ...

  • 第一百三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三十九封信

    夕阳烧红西方的天空,霞光洒满整条河流,金光闪烁.原野上茂密的芦苇随风拂动,轻轻地轻轻地,像流动的海浪. 河岸边掠过一道身影,那极其瘦小的身影就像蹿动的小精灵.哦,不过大家可别相信那真是精灵.那是小比在 ...

  • 第一百四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四十九封信

    清明: 晚上开始下雨,细雨如梭,一针一线地穿插在大街小巷,雨棚下的人们仿佛被织就进一张无形的大网之中.他们的表情像油画的底子一般厚重得化不开,也分辨不出人们的脸上倒底是什么颜色.红的车灯,黄的吊灯下, ...

  • 第一百五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五十九封信

    清明: 世有可怜人,可怜人世有. 不知可怜人,可怜人不知. 莫教人可怜,可怜人莫教. 抱歉,矫情了. 风四娘永远不会忘记,她第一次见到萧十一郎的情景,那时候他还是个大男孩,光着身子,要逆流冲上瀑布.一 ...

  • 520,写给自己的九封信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第一封>写给你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做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 我不会了解,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一个你,让人 ...

  • 世间最美的九封信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 时间是一道转轮,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不经意之间,磨平了人的棱角. 到了一定年纪,蓦然一惊,所有的青春轻狂,都化作酒一杯,凝成过往. 世间最美的九封信,送给 ...

  • 第十九封信 移情与友谊

    亲爱的朋友,你告诉我你的目标不再是为了治愈你的病人,但结果却让你感到有些失落. 既然你不认为你的患者研究对象与参与实验室实验的患者相似,你就会问自己:分析师与患者之间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更具体地说,分析 ...

  • 第二十九封信 内在母亲

    亲爱的朋友, 我非常钦佩你关于精神病患者的母亲的那个解释:"为什么你认为你的母亲总是告诉你真相?"实在是恭喜你! 这些临床背景的困难在于,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母亲的残忍,但我们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