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美图-北京城外】10 北京西山佛教徒修行的洞窟

【美以美图-北京城外  10   北京西山佛教徒修行的洞窟

在《美以美相册》中发现有两张照片。

拍摄时间:1910年-1920年

图1原注:

Cave of a disembodied Buddhist priests spirit western Hills Peking

图2原注:

Cave of a disembodied Buddhist priests spirit western Hills Peking

两张照片的注释一样,大意:北京西山 虔诚佛教徒修行的洞窟

两张照片所拍的角度变化不大,疑为同一机位拍摄的两张。由于图中参照物很少,很难推断照片中“佛像”和“佛龛门”的尺寸和位置。

根据原注中的“cave”(石洞、石窟)一词,可以确定洞内有容纳“修行者”的空间,如同“修炼净屋”。门的高度应该在1.2米以上,宽度在0.65米左右。图2 经过亮度调整,隐约可见洞内有“佛像”的轮廓(图2-2)。

依据门额上方佛像两侧对联的“尺寸”(联上下两端饰有莲花,如同石景山金阁寺山门。图2-3),估计可能的字数,推算“佛像”连基座的高度在0.8-1米之间。

从照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这种规模的“佛教修炼石窟净屋”多为“明朝遗物”。在今天的北京还真的罕见。

除原注“北京西山”之外,很难再有寻源的线索。

前不久看到“双塔邨人” 《三探隆庆庵》(2011年4月11日)时,顿时有了头绪,于是由此追踪, 在“天翔128”的《三寻翠微山隆庆庵》(图3、图4)和 “都护在燕然”《石景山本来洞,和北京田野摩崖造像拾珍》的博文附图(图5、图6)中找到了答案。

通过新老照片多处局部细部的比较,如:佛像和对联的高度,天然石纹,石门上方的缺口,石壁凸凹处等(图7),可以确定图1和图2的照片表现的是北京西山虎头山(图8 红圈处)南麓原隆庆庵的佛像石屋。

附:“双塔邨人” 《三探隆庆庵》 (节选)

……(从北京小西山)法海寺上山,寻找隆庆庵。法海寺以东有永济寺(俗称涌泉寺)遗址,过永济寺有一小山,山势平缓,状如馒头,俗称馒头山。由馒头山沿曲折迂回的羊肠小道迤逦东行。一路上,有时攀岩,有时钻铁丝网,来到一处悬崖下面,悬崖高数十米,陡壁如削,悬崖接近地面的地方,有一石室,系人工雕凿而成。该室坐北朝南,进深3米,宽2.5米,高2米,有明显的雕凿痕迹。室内雕有石案。石室洞口高1米,宽0.8米。洞口下方,雕有石阶。洞口上方有尊弥勒佛浮雕像,像两侧有对联,可惜风化严重,读之不能成句。洞口西侧有两处摩崖石刻,靠近洞口的石刻半掩土中,不能通读。另一石刻首行为“翠微山隆庆庵庄彩圣像石记”。显然,这便是隆庆庵遗址。通读石记,可知隆庆庵大概。明万历年间,太监赵江因公至翠微山,闻古刹隆庆庵有庄彩圣像,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前往朝拜。庵已无存,唯石室、平地而已。令赵江欣慰的是,石室之内,庄彩圣像犹存,可惜金身剥落,难以睹其风韵。赵江在宫中募捐,重修隆庆庵,再塑庄彩圣像。……

……半掩土中的那块石刻显露出来后。通读石刻,与另一石刻内容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距石洞较近的石刻,镌于万历己卯,即1579年,此时赵江在慈宁宫当太监。距石洞较远的石刻,镌于万历辛卯,即1591年,此时赵江在乾清宫当太监。两处石刻,相隔12年,赵江的身分发生了变化,由服侍太后变为服侍皇上。太监出宫后,多数是出家当和尚。不言而喻,赵江出宫后,在隆庆庵颐养天年,了此残生。

(在此向本文引用资料的原作者“双塔邨人” “天翔128” “都护在燕然”三位先生深表谢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