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33个影帝的老戏骨,在火车站做了什么,竟让无数网友泪奔?
近日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
现身河南兰考站
他站在干净整洁的站台
望着列车远远驶来
久久不肯离去
掐着腰的身影
令人瞬间泪奔
望着列车挥拳加油的动作
让人印象深刻
31年前,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备受好评。电影讲述了人民的好干部、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一起治理“三害”、战天斗地的感人故事。
因李雪健的精彩演绎,焦裕禄精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深深扎根在每一名党员干部心中。
从逃荒路变成致富路
兰考横卧黄河故道旁,上百年来风沙、内涝、盐碱曾是当地百姓难以忘却的伤痛。兰考稳步脱贫的过程伴随着铁路发展的足迹,作为陇海铁路上的一座火车站,兰考站是兰考县历史变迁的缩影。
1962年冬天,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走马上任。
在兰考站焦裕禄看到:风雪夜,灾民拖家带口挤火车外出逃荒,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乞丐端着讨饭碗四处流浪。他难过地落下泪来,立志要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
20世纪90年代,兰考的老百姓坐上离家的火车,南下进厂,西上摘棉,兰考进入劳务输出时代。近些年来,为满足人民外出需求,郑州局集团公司开行棉农专列和务工专列,帮助兰考人民增收。
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开通,兰考南站投入使用,兰考步入“一城双站”时代。兰考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兰考出发可以直达上海、北京、西安、杭州、苏州等各大城市,坐高铁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省会郑州。
铁路助力兰考经济发展转型,劳务输出已成过去式,现在人们纷纷坐着火车回乡创业。
一个个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建起来,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多家上市公司先后落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贫困户在家门口拔下穷根,稳定增收。2017年3月27日,兰考县脱贫“摘帽”。
从老旧车站到“红色驿站”
兰考站1915年建成通车,1915年至1954年用名兰封站,1954年兰封县与考城县合并,易名兰考站。
作为一座百年老站,自建成以来,车站经历了4次大规模站场改造。
1915年车站开通运营时,站房为比利时人设计建造,风格为宫殿庙宇式建筑,此站房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原有站房扩建改造为传统起脊式平房建筑,包含候车室和5间货物仓库。
20世纪80年代,因客货发送量持续攀升,原有站房不能满足需求,在原客运站舍西边新建一座1100平方米的候车室及车站办公楼,同时原客运站舍全部保留。
2003年,车站联合地方政府对候车室进行改扩建,增加圆形中厅,提升旅客出行美好体验。
2020年,兰考站进行大规模的翻新扩建改造,百年车站焕发新生。
站舍白顶红墙,外观选用砖红、水泥灰、米白等低饱和度色彩,配以传统纹饰、红色五角星、红旗元素,年代感十足,宛如一座“红色驿站”。站房改造的灵感正源自电影《焦裕禄》中“车站风雪夜”一幕。
兰考站内的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升级。普速站实施电子客票后,兰考站实行安检前移,增设自助检票闸机,优化旅客进站流线。
曾经的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已成为历史,兰考站正以全新站场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呈现在旅客面前。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站的一代代干部职工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
车站的泡桐树是历史的见证者,她见证了兰考人民逃乡避难的艰辛历程,见证了焦裕禄同志立志改变兰考贫穷面貌的执着坚毅,见证了兰考人民拼搏奋斗摆脱贫困的如歌岁月。
如今的兰考站
红墙新瓦,红旗飘飘
不见黄沙漫漫
尽看泡桐成荫
焦书记,您看到了吗?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河南记者站(郑州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赵钰佩 侯方怡 程飞 卜祥 栗璋鹏 王磊 王文曦 王梓旭
编辑:谢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