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临近中秋节假期,有关放假的话题又在家长群里活跃起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中心是商量着不让孩子回家,而且建议老师做好学生的工作,留在学校好好学习。理由很充分:高三是人生转折点,应该抓住一切时间学习;中秋节每年都有,而高三一生只有一次。甚至联系到相临的国庆节,建议一并取消,甚至又联系到春节假期,能少放就少放……
作为家长,放弃与孩子团聚的机会,忍着对孩子的想念,咬着牙鼓励孩子假期留校好好学习,似乎让人感动,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似乎有冷气从心底冒起,让人发怵。
家长的理由很充分,处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帮助孩子守护住宝贵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热情责无旁贷。更何况望子成龙之心强烈,就算是做出更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更何况,这都是“为你好”!
又是在“爱”的名义下!可是,并非所有“爱”的名义都是无私的。
这些年,见多了基于“爱的名义”之下的伤害,而处于“爱”的包围中的孩子,着实让人可怜。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讲,对于假期的盼望,并不就意味着学习的停止,也不是自己偷懒的借口。
作为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中,压力山大,他们更需要情感的慰藉。家的温暖、亲人的鼓励,是别的无法取代的。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让人温暖,但孩子的心里还有很大的一处空白,需要家庭来填补。如同许多留守儿童一样,他们盼望的或许只简单到能和家人面对面地坐在熟悉的房间里说几句家常话。看看自己熟悉的家,闻闻习惯了的味道,家的氛围让人得到最充分的放松。有句老话叫“回家找动力”,情感的投入,真的可以化作学习的力量,无论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让人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最强后盾的支持。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力量?
成长的内涵是丰富的,怎么可以把“情感”剥离出去呢?硬生生地把孩子拒于门外,似乎有些残忍,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此的“密谋”也有些冰冷。就算是高三也不可以,人一生只有一个高三,但高三的中秋何尝不是唯一。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来自亲人的温暖该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
也许,我们暂时为孩子赢得了时间和成绩,但孩子的心里缺失的东西我们无法用数字来衡量,毕竟谁也不想看到一个有着优异成绩而对家人、朋友冷若冰霜的孩子。除了成绩,人这一路走来,需要捡拾的还有很多,学会爱自己,更要学会爱别人。被情感囿于其外的人是孤独的,更何况是孩子。
学习需要时间来支撑,但也非完全取决于时间的简单无限制叠加。孩子需要时间来调整身心,弦绷得太紧,则易折。见过过于紧张的学生,临近大考崩溃,所有的努力化为流水,让人痛惜叹惋。现在,有些学校任意压缩学生休息时间,竟然算计到每一个细节中,有学校撤去了餐厅的座位,说是站着吃饭要比坐着吃饭节省十分钟的时间;有学校规定了学生上厕所的时间,大号几分钟,小号几分钟,超出了就要挨罚……明是督促学生学习,其实是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全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就算是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成绩,可建立在牺牲身心健康基础上的成绩又有多少意义。这种冷酷而又兼具掠夺式的教育怎么能助推学生的梦想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走出一个误区,那就是靠榨取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张驰有度,历来就是为学之本份,古语也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相信他们不会无缘无故荒废了时光,相信他们在家庭的温暖里可以获得更大的力量,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许多时候,我们真的被功利迷住了双眼,而眼前的“利”与将来的“利”相比,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强大的心理素质需要各方面的呵护,并不是单凭一个人的独自面对,亲情、友情都是最好的支撑。
张开你的臂膀,开心地拥抱那个已经长大的孩子吧,在这个团聚的日子里,共同点起节日的烛火,希望,就在温暖中扩展到无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