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 太原晋祠

到了太原,告别郭师傅。我们住在太原火车站附近的全季酒店。安顿好后,我出去觅食,想不到旁边500米处就是山西大学。在校内吃过晚餐后,在校园内转了一转,学生不多,才想起还在暑假中。第二天早上,朋友身体不适,在酒店休息。我独自一人打车去晋祠。

     晋祠是我心心念念好久的地方,记不清是小时候看的东周列国志(小人书)还是语文教材留下的印象,总之,我就是想去看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望像艺术闻名于世,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百余座、雕塑百余尊、碑碣四百余座,千年古树二十余棵,文物精品之多,实属罕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称晋祠。自《山海经》始,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齐、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

晋祠始建于北魏386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建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増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王体的中轴线建筑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晋祠有三宝: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有三绝:宋代侍女像、周柏、难老泉,有三匾:水镜台、对越、难老,都基本在中轴线附近。

晋祠大门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六合为家”的英雄气魄,用“经仁纬义”的华丽文笔,对悬瓮山的雄伟、晋水的秀丽做了拟人化的评赞:“其施惠也,则和风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莹氖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住方圆以成象,体圣贤之屈伸;日注不穷,类芳猷之无绝。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对晋词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诗意的描绘,“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树。”

李白诗曰“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郭沫若诗“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水磬,飞梁芊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

林徽因说:“晋祠的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姿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

《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晋祠里古树很多,进门院子里就有几棵唐槐

水镜台规模壮观,台上东部为明代建筑,重檐歇山顶,演戏时用为后幕,西部戏台为清代补建,卷棚歇山顶,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台下埋大瓮八口,为扩音之用。

"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

戏台


戏台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

会仙桥,明代石桥,相传四月初四位仙人在桥上约会,故名。桥长6米,宽3米,桥面中部凸,东西各有台阶数级,南北有石栏围护,两侧均有题字。

经过会仙桥,看见金人台。四角各立有一尊宋代铁铸武士,为晋祠镇水护祠。与之遥遥相望的圣母殿中侍女群像,她们的阴柔之美与铁人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对比以及美学的平衡感。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铸造水平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神态威武,英姿勃勃,代表了北宋时期冶铁和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以上三尊铁人都是北宋所铸,下图这个东北隅的铁人是民国二年(1913年)补铸。

  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技铁甲的东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近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謄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祠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

对越坊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对越”二字取自《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对越”在此意为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 

对越坊和献殿之间,左右有钟鼓楼。钟鼓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

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梁架很有特点,只在四椽栿上架一平梁,简单省料,轻巧坚固。四周槛墙,上周棂栅,雄壮敞亮,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下图为网上下载


献殿的建筑很有讲头,我在旁边蹭听一导游大姐讲了好长时间。金代建筑还保留唐风,梁柱起承重作用,斗栱硕大。


非常简洁


柱头皆为五铺作,华栱作平昂状;补间则为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耍头作下昂状。斗拱约合《营造法式》所规定之五等材。保留了宋早期建筑之特征——普柏枋出头,阑额不出头。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故曰"飞梁 "。 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沼中还立有34根小八角石柱,桥边缀勾栏(勾栏是后代补建,原作没有栏杆)。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实为罕见,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建筑学家梁思成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有极高的价植。石材为汉白玉。


   鱼沼飞梁以西就是宏伟壮观的圣母殿。它背依悬瓮山,前临鱼沼,左、右是善利泉和难老泉,坐西朝东,独居中轴线末端,冠于全祠。它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一说为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是现存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其形制、规格和构筑方法以,是我国宋代建筑中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殿作重檐歇山顶,通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近似方形。四周围廊,前廊深两间,廊下异常宽阔,大殿"付阶周匝"的做法,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殿堂梁架采用"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形式,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惟一符合《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殿周柱子均向内倾,形成侧角,平柱至角柱逐渐升高(从中间两根柱子向外逐次升高2公分),造成升起,致使屋檐曲线弧度显著,打破建筑轮廓僵直的格调,增强了建筑造型的艺术美和稳固力。殿内无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殿顶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脊上饰各种动物走兽。


廊下高悬多块楹联匾额

圣母殿前的木雕盘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有近千年的历史。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年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及工艺的精巧。


永锡难老

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殿中存有宋代精美彩型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主像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端坐木制神龛内,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统治者形象。其余42尊待女像分列两侧,待女像身高与真人相伤,姿态自然,神情各异,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纤亳毕现,几乎可以给她们每人立个小传。这些侍从都是各有专职,身份、性格也是无一雷同,有的伺侯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各自有鲜明的个性和气质,口有情,目有神,让我们看到是宋代宫廷生活的典型人物造型和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雕像珍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重要地位。除圣母像两侧的小像外,其余都是宋代原塑。【展板上介绍说是33尊侍女像,存疑】

圣母传为叔虞之母邑姜,姜子牙的干女儿。


其中最出名的是戴红花的一名侍女,居然脸被蒙着。不过隔着栅栏这个角度也看不清,导游把她手机里的给我看。眼角似乎还有一滴泪。


左边这个年纪最大


最右边靠近主像的侍女看起来地位较高,是捧印的。


这个是宋代原建


这个是补建的


背后看圣母殿


圣母殿两侧廊下有不少碑刻

中轴线走完,走北线和南线。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李世民兴兵晋阳反隋,怀疑唐代的“唐”也源自于此。    

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驾幸晋祠,亲撰铭文,刻石立碑。全碑1200多字,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开创了行书上碑的先河。


旁边有块复制碑


庭院中还有一块“太平兴国”碑的复制品。原名为“新修晋祠碑铭并序”碑,俗称“太平兴国”碑。为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宋太宗赵光义下诏立碑。其主要内容为:歌颂了北宋开国帝王文治武功和平定北汉的丰功伟业,描述了重修唐叔虞祠的盛况,表达了北宋君臣期望借重修唐叔虞祠来保佑大宋皇权永固的思想。此碑是研究北宋平定北汉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研究唐叔虞祠、圣母殿历史变迁的重要史料。【复制展板,感觉写此段话的人是经过语文阅读理解概括中心思想训练的。】

唐碑亭侧后方,是唐叔祠

大门也就是寺庙的山门内,有元代乐伎塑像,十四尊,分别持有笛子、琵琶、三弦、拔等乐器,是研究元代服饰、礼乐制度以及音乐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西周晋国宗祠,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元至元四年(1267年)重建,具有典型的元代山西地方特色。殿内主供西周时期唐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唐叔虞,姓姬名虞,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胞弟,因其封地为唐国,而古代兄弟排行有伯仲叔季之称,因此称为唐叔虞。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山西简称晋由此而来。
这里还有个“桐叶分封”的故事。圣母殿前多块匾上也有提及。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桐封弟”。

唐叔虞祠大殿。

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 周柏,又名“齐年柏”,也名卧龙柏,这是由于它形似卧龙,树身向南傾斜,与地面的角度成为45度,头枕撑天柏,形若游龙侧卧,人们以卧龙之名称之。这株古柏从周代至今,经历了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虽然老态龙钟,但依然挺拔,树影扶苏,姿态优美,半躺半卧,悠然自得。这棵古柏,根据相关机构的科学检测,树龄在2600年-2990年之间。为国家一级珍稀古树。树高17.44米,树5.58米,主干直径1.77米。这棵古柏引来了中国古代众多文人的赞誉,历代讴歌者甚多,宋代欧阳修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来歌颂它。

难老泉,俗称“南海眼”,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周柏并称“晋祠三绝”。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田地。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

在难老泉亭后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官。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这里有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据传,晋祠北面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女子,出嫁后遭婆婆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婆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存心刁难。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虽然这一担水她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是善良的柳氏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老人饮马了。等柳女返回重挑时,老人送给柳女一条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但千万不能把鞭子提出瓮外。柳女回家一试,果然灵验,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再挑水,而水瓮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就趁媳妇回娘家,偷偷察看,发现了水缸中的马鞭,心想这是宝贝,伸手过去把马鞭提出瓮外,顿时,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正在娘家梳头的柳女闻讯赶来,情急中她一手扶草垫,一手执木梳,披散着还没梳好的半拉头发跑回家中,顾不上喘气,就慌忙把草垫在瓮上一扣,自己奋然一跃坐在了瓮上。说也奇怪,柳氏坐到瓮上后,水势顿时变缓,一下子由汹涌的大水变成了涓涓的细流,顺着草垫子不停地在外流泄,不ー会,村里的大水也渐渐地退了。人们纷纷赶到柳氏家中,只见她端然坐在水瓮上,一手持梳,一手挽发,正在安详地梳头,不管人们怎么呼唤她,她也不应声,临近一看,原来柳氏早已坐化成仙了。只有那股清泉,从她坐的水瓮的草垫下涓涓流出,这就是潺潺不息的“难老泉”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称她为水母,在难老泉的西侧建起了水母楼,楼内望有一尊端庄秀丽的水母型像。

南北两地的农民经常为争水互斗,屡有伤亡。后来官府出面“调解”纠纷,在潭边支起一口滚沸的油锅,置入十枚铜钱,让双方各派代表从油锅里取出铜钱,以确定水量,并言明判定之后,永免争执。北岸这边走出了一位张姓青年,勇敢地从滚沸的油锅里取出七枚铜钱,于是北渠的农民就永得七分水量。可那青年受烫伤过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故事有塔为证,一湾碧水中立有“中流砥柱”的石塔,塔前石堤南三北七凿有十孔圆洞,清澈的泉水沿人字渠南北两向涓涓涌流。此塔又名“张郎塔”。

晋祠很美,但是周边环境和服务要吐下槽。晋祠在太原市区南部,离市区25公里,我打的花了70多元。快到晋祠时,遇上修路,眼看就要到了,三百米堵了20多分钟。一个三角地带,两边都打围修路,在暑假旅游高峰期,可以优化一下工程组织方式嘛。下车后,进了一个脏乱的区域(可能是停车场,我快步走过,没仔细看),不少农村野导游围过来,我赶紧跑了。去买票时咨询解说服务时,告知我解说都在开会,要解说至少等一个小时。我去,当时快9点了,正式游客即将大量进入的时候,开什么会啊,不过售票工作人员也告诉我,有微信方式的电子解说和租借的电子解说仪。我进入大门后,正在手机上寻找晋祠微信公众号时,有一个带牌的年轻女孩走过来说可以提供解说服务,费用80元(官方也是80元)。我无奈地请她讲解。

(0)

相关推荐

  • 庄严篇——晋祠

    晋祠三绝:周柏唐槐.宋代彩塑.北齐难老泉     古建筑三绝:北宋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的献殿 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 唐太宗的"贞观宝翰"书法碑刻 [   这 ...

  • 晋祠|跨越千年的历史之美 文化之美

    "晋祠流水如碧玉",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当年游览晋祠之后,在诗中这样写.数千年后,人们记住了唯美的诗句,也记住了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环境幽雅舒 ...

  • 晋山晋水(四)晋祠

    时间:2020年9月26日下午 地点:太原市晋源区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是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 晋祠始建 ...

  • 晋祠:跨越千年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

    晋祠圣母殿平面剖面--引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晋祠不系舟 贾珺摄 编者按 "人文清华讲坛"特别节目<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走进太 ...

  • 【山西老建筑-太原:晋祠】

    晋祠有三绝:周柏.宋侍女像.难老泉.晋祠有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  晋祠有三匾:难老.对越.水镜台.  晋祠参天古木林立,殿.堂.楼.阁.亭.台.桥.榭错落其中,堪称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阳曲大王庙大殿

          太原阳曲大王庙大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东黄水镇范庄村.距阳泉盂县府君庙西南80.2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曲大王庙是藏山神晋国大夫赵武的行宫,现庙内建筑仅存大殿,据脊檩题记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阳曲不二寺

          太原阳曲不二寺位于阳曲县城首邑西路72号.原位于阳曲县北留乡小直峪村,1989年将大殿迁现址.距阳曲大王庙大殿西15.6公里.距阳曲前斧柯悬泉寺东北45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阳曲帖木儿塔

          太原阳曲帖木儿塔也称史家庄塔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杨兴乡史家庄村.距太原阳曲不二寺东北36.7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曲帖木儿塔为三座,故也称三塔,呈三角形伫立.中为石塔,东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窦大夫祠

          太原窦大夫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街道上兰村新兰路733号,中北大学校门西侧.距阳曲辛庄开化寺西南43.1公里.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窦大夫祠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的祠庙.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天主堂

          太原天主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178号.距太原拱极门西南1.3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庚子年焚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唱经楼

        太原唱经楼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鼓楼街.距太原天主堂南2.3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唱经楼是明朝以来科举考试宣唱考生客次的地方.现存建筑以唱经楼为主,由正殿.春秋楼.通廊相结合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清真寺

          太原清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解放路南段东侧.距太原大关帝庙东南630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清真寺是山西省太原市的清真古寺之一,原名"清修寺".始建于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纯阳宫

         太原纯阳宫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五一广场西北隅.距中共太原支部旧址东南340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纯阳宫为道教著名宫观.又名吕祖庙.始建于元代,明代万历年间I(1573-16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文庙

          太原文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文庙巷3号.距太原山西大学堂旧址东北200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时当天太原文庙不开放. 太原文庙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81-1189年),明清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