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太极到梵高笔触,再谈大愚《十方空间》的中西融合
一幅绘画作品的丰富可以从内在思想、外在内容以及笔法、技法、用色的丰富等多个角度加以考察,整体的丰富建立在局部丰富的基础之上,在欣赏大愚的《十方空间》时,我们总能于不经意间在丰富之中又见丰富。
金石线条
梵高笔触
如在《十方空间》的右下方,可以看到一个写意的阴阳太极图案,虽然现在我们通常看到的太极图成形于北宋,但它确是根源于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哲学文化,从《易经》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到《道德经》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要素,太极图便是这一思想的形象表达,并由此成为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东方文化符号。
阴阳太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水墨画同样根基于阴阳太极思想,在太极图中的黑白两色代表着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而水墨画中的虚实疏密,线条的轻重曲直,墨色的干湿浓淡都可以看作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对立统一关系,故黄宾虹在《画法简言》里的说太极图是书画秘诀。
黄宾虹《画法简言》
“画之分明难,融洽更难。融洽中仍是分明,则难之又难。大名家全是此处见本自。”大愚以太极笔法画太极,有意将太极图处理的似而不似,将形而上的阴阳之道与天地、自然、山水浑融为一体,“太极”之中有山、有水、有树、有渚,左边是传统的东方写意画法,金石线条古拙苍润,右边则明显借鉴了西方画法,笔触积细密而致浑厚,于笔触之中渗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更是典型的梵高风格,然而即使在如此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笔墨、线条、色彩之中,仍到处可见大愚有意留下的一个个“气眼”,从而使得画面通透灵动,厚重而不板滞。
大愚《十方空间》
让金石线条徜徉于西方色彩,《十方空间》与中西融合
振逸翮以拔俗,体万象而维新,《十方空间》的多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