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F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汙,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翻译】黄帝道:大凡各种疾病,都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化与变,医书里说,盛就应该泄,虚就应该补。我把这些方法教给医生,而医生运用后还不能收到十全十美的效果。我想使这些重要的理论得到普遍的运用,能够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好像拔除棘刺、洗雪污浊一样,使一般医生能够达到工巧神圣的程度,可以讲给我听吗?

  【原文】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翻译】岐伯说:仔细观察疾病的法则,不违背调和六气的原则,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原文】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翻译】黄帝道:希望听您说说病机是什么。

  【原文】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翻译】岐伯说:凡是风病而发生的颤动眩晕,都属于肝;凡是寒病而发生的筋脉拘急,都属于肾;凡是气病而发生的烦满郁闷,都属于肺;凡是湿病而发生的浮肿胀满,都属于脾;凡是热病而发生的视物昏花,肢体抽搐,都属于火;凡是疼痛、搔痒、疮疡,都属于心;凡是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都属于下焦;凡是患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凡是口噤不开,寒战、口齿叩击,都属于火;凡是痉病颈项强急,都属于湿;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热;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失常的,都属于火;凡是突然发生强直的症状,都是属于风邪;凡是病而有声如肠鸣,在触诊时,发现如鼓音的,都属于热;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安,都属于火;凡是转筋挛急,排出的水液浑浊,都属于热;凡是排出的水液感觉清亮、寒冷,都属于寒;凡是呕吐酸水,或者突然急泄而有窘迫的感觉,都属于热。因此《大要》说:要谨慎地注意病机,了解各种症状的所属,有五行之邪要加以推求,没有五行之气也要加以推求,如果是盛要看为什么盛,如果是虚要看为什么虚。一定得先分析五气中何气所胜,五脏中何脏受病,疏通其血气,使其调和畅通,而归于平和,这就是所谓疾病的机理。

  【原文】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翻译】黄帝道:药物五味、阴阳的作用是怎样的?

  【原文】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軟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翻译】岐伯说:辛、甘味的药性是发散的,属阳;酸、苦味的药性是涌泄的,属于阴;咸味的药性也是涌泄的,所以属阴;淡味的药性是渗泄的,所以也属阳;这六种性味的药物,其作用有的是收敛,有的是发散,有的是缓和,有的是迅急,有的是干燥,有的是濡润,有的是柔软,有的是坚实,要根据它们的不同作用来使用,从而调和其气,使之归于平和。

  【原文】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翻译】黄帝道:有病不是调气所能治好的,应该怎样治疗?有毒的药和无毒的药,哪种先用,哪种后用?希望听听这些道理。

  【原文】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翻译】岐伯说:用有毒的药,或用无毒的药,要以能治病为准则,然后根据病情来决定剂量的大小。

  【原文】帝曰:请言其制。
  【翻译】黄帝道:请你讲讲方制。

  【原文】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政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翻译】岐伯说:君药一味,臣药二味,这是小剂的组成;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这是中剂的组成;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九味,这是大剂的组成。病属于寒的,要用热药;病属于热的,要用寒药。病轻的,就逆着病情来治疗;病重的,就顺着病情来治疗;病邪坚实的,就减少它;病邪停留在体内的,就驱除它;病属劳倦所致的,就温养它;病属气血郁结的,就加以舒散;病邪滞留的,就加以攻击;病属枯燥的,就加以滋润;病属急剧的,就加以缓解;病属气血耗散的,就加以收敛;病属虚损的,就加以补益;病属安逸停滞的,要使其畅通;病属惊怯的,要使之平静。或升或降,或用按摩,或用洗浴,或迫邪外出,或截邪发作,或用开泄,或用发散,都以适合病情为佳。

  【原文】帝曰:何谓逆从?
  【翻译】黄帝道:什么叫做逆从?

  【原文】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翻译】岐伯说:逆就是正治法,从就是反治法,所用从治药的应多应少,要观察病情来确定。

  【原文】帝曰:反治何谓?
  【翻译】黄帝道:反治怎么讲呢?

  【原文】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翻译】岐伯说:以热治热,服药宜凉,以寒治寒,服药宜温,补药治中满,攻药治下泄。要制伏其主病,但必先找出致病的原因。反治之法,开始时药性与病情之寒热似乎相同,但是它所得的结果却并不一样,可以用来破除积滞,可以用来消散坚块,可以用来调和气血,可使疾病得到痊愈。

  【原文】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
  【翻译】黄帝道:有六气调和而得病的,应怎样治?

  【原文】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翻译】岐伯说:或用逆治,或用从治,或主药逆治而佐药从治,或主药从治而佐药逆治,疏通气机,使之调和,这是治疗的正道。

  【原文】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翻译】黄帝道:说得好!病有内外相互影响的,怎样治疗?

  【原文】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翻译】岐伯说:病从内生而后至于外的,应先调治其内;病从外生而后至于内的,应先调治其外;病从内生,影响到外部而偏重于外部的,先调治它的内部,而后治其外部;病从外生,影响到内部而偏重于内部的,先调治它的外部然后调治它的内部;既不从内,又不从外,内外没有联系的,就治疗它的主要病症。

  【原文】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
  【翻译】黄帝道:讲得好!火热之气来复,就使人恶寒发热,好像疟疾的症状,有的一天一发,有的间隔数天一发,这是什么缘故?

  【原文】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翻译】岐伯说:这是胜复之气相遇的时候有多有少的缘故。阴气多而阳气少,那么发作的间隔日数就长;阳气多而阴气少,那么发作的间隔日数就少。这是胜气与复气相互逼迫,盛衰互为节制的道理。疟疾的原理也是同样。

  【原文】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
  【翻译】黄帝道:论中曾说,治寒病用热药,治热病用寒药,医生不能废除这个规矩而变更治疗方法。但是有些热病服寒药而更热的,有些寒病服热药而更寒的,这寒热两种病俱在,反又引起新病,应该怎么治呢?

  【原文】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翻译】岐伯说:凡是用寒药而反热的,应该滋阴,用热药而反寒的,应该补阳,这就是求其属类的治疗之法。

  【原文】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翻译】黄帝道:服寒药而反热,服热药而反寒,这是什么缘故?

  【原文】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翻译】岐伯说:只治其偏亢之气,所以有相反的结果。

  【原文】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翻译】黄帝道:有的不是治了偏亢之气也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

  【原文】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翻译】岐伯说:问得真细致啊!这是不治偏嗜五味的一类。五味入胃以后,各归其所喜的脏器,所以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积之日久,便能增加各该脏之气,这是五味入胃后所起气化作用的一般规律。脏气增长日久而形成过胜,这是导致相反的原因。

  【原文】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
  【翻译】黄帝道:制方有君臣的分别,是什么道理呢?

  【原文】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翻译】岐伯说:主治疾病的药味就是君,辅佐君药的就是臣,供应臣药的就是使,不是上中下三品的意思。

  【原文】帝曰:三品何谓?
  【翻译】黄帝道:三品是什么意思?

  【原文】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翻译】岐伯说:所谓三品,是用来说明药性有无毒的。

  【原文】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翻译】黄帝道:对病的内在外在都该怎样治疗?

  【原文】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翻译】岐伯说:调治病气的方法,必须分别阴阳,确定其属内属外,各按其病之所在,在内的治其内,在外的治其外,病轻的调理它,较重的平治它,病势盛的就攻夺它。或用汗法,或用下法,这要分辨病邪的寒、热、温、凉,根据病气的所属使之消退,这要随其所利。谨慎地遵从如上的法则,就会万治万全,使气血平和,确保天年。

  【原文】帝曰:善。
  【翻译】黄帝说:讲得好。

(0)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70: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

    自我康疗70: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 太虚不虚,天空不空.虚气有形,空气有象.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无相生,气象万千.物体有形,气生气灭.天道运化,神秘莫测.神机妙算,气有常数 ...

  • 《黄帝内经》学习框架整理版

    黄帝内经学习框架整理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黄帝内经>自学百日通人民军医出版社 第一章  养 ...

  • 中医“病机十九条”原文暨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中医"病机十九条"原文 暨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金栋按:病机十九条,见于唐代王冰次注<素问>时补入七篇大论之一的<至真要大论>.全文四字一句,共176字,如下: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99-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1)

    岐伯有道 今天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99-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1)来自岐伯有道00:0014:51 粤.一起来读黄帝内经-99-素问·六微旨大 ...

  • 黄帝内经| 五常政大论篇{七十(上)}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逥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 [翻译]黄帝道:宇宙深远广阔无边,五运循环不息.其中有盛衰的不同,随之而有损益的差别,请你告 ...

  • 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七十(下)}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翻译]黄帝问:天气不足于西北,北方喊而西方凉:地气不满于东南,南方热而东方温.这是什么缘故? [原文]岐伯 ...

  • 黄帝内经|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A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A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翻译]黄帝问道:五运相互交和主岁,太过不及交替为用,我已经知道了.六气分 ...

  • 黄帝内经|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B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B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 [翻译]黄帝道:很对.司天在泉之气,淫胜于内而发病的情况是怎样的? [原文]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 ...

  • 黄帝内经|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C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帝曰:六气之复何如? [翻译]黄帝说:六气报复引起人体发病等情况是怎样的? [原文]岐伯曰:悉乎哉问也! [翻译]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 [原文]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 ...

  • 黄帝内经|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E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约奈何? [翻译]黄帝道:气有多少的不同,病有盛衰的不同,治法有应缓应急的不同,处方有大小的不同,希望听听划分它们的依据是什 ...

  • 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十四讲

    上古天真论篇第十四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时间:2009-03-14 23:00-24:00 经文: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 ...

  • 侃侃而谈 篇七十四:神器推荐, 20个网站任何你想要的资源都有

    创作立场声明:胡侃侃原创,首发在[侃侃而谈]系列.这篇文章是自己日常收藏的超级好用的网站,整合了一下, 并且分享出来. [第一步, 先关注我] 大家好, 我是胡侃侃. 前言 这篇我把自己日常收藏的超级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27-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1)

    岐伯有道 今天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27-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1)00:0008:41 粤.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27-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