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儒棣治疗酒齄鼻经验.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1-3.
【验案6】
余某,男,49岁。2013年1月5日初诊。
主诉:酒齄鼻10年余,加重半年。
病史:10余年前患者鼻尖发红,未重视,皮肤发红持续不退,油脂分泌旺盛,近半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出现红色丘疹及脓疱,伴瘙痒,自行抓破后反复发作,屡服抗菌消炎药及外涂药物(具体不详)无效,前来就诊。
查体:鼻面部皮肤发红,以三角区为主,有红色丘疹,脓疱,粉刺,油多,鼻头肥大。厌油,腹胀,二便、精神尚可。舌苔黄腻质常,脉滑。
诊断:酒齄鼻(肺胃湿热证)。
治则:清热除湿、杀虫止痒。
处方:楂曲平胃散加百部30g,南鹤虱10g,丹参30g,地肤子30g,重楼10g。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14剂。外用浓茶水调二味拔毒散,清淡饮食。
1月21日复诊,无新发皮疹,脓疱、丘疹减少,油脂分泌减少,腹胀、厌油症状减轻,舌苔薄黄质常,脉弦。上方加夏枯草30g、山慈菇10g、猫爪草10g,加强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用,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随访2月未复发。
(易景媛)
【按语】
中医学认为,酒齄鼻多系肺胃积热,复感风寒之邪,肌肤受阻,或嗜酒之人,酒气熏蒸,热势上冲,热毒炽盛。病久郁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血瘀凝结所致。故临床以清泄肺胃、理气活血为主要治法,上述诸案多体现了这种治疗思想。
案1酒齄鼻好发于颜面中部,损害特征为皮肤潮红,伴发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诸病源候论·酒皶候》记载:“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齄,赤皰匝匝然也。”故方中以枇杷叶、黄芩、桑白皮清肺胃热;蒲公英、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泻火解毒;丹参、当归活血;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生石膏凉血;陈皮、栀子、薏苡仁、茯苓利湿健脾。因嗜酒之人日久多耗伤脾胃,导致脾胃失于运化,湿热内生。故本案清泄肺胃积热、凉血解毒,佐以利湿健脾之法,标本兼治。该方适用于肺胃湿热证患者。
案2患者素喜饮酒,多食辛辣及油炸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失运化,湿自内生,蕴而化热,反耗脾胃之阴,故见形体消瘦、手足烦热、渴不多饮等症。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湿热上蒸于肺,土不生金,脾胃津液不得上承,肺阴失养,故见皮肤无泽,口鼻干燥,大便干结,鼻头色红等症。作者选用大承气汤合益胃汤治疗,因本证并非阳明腑实,故于大承气汤中去芒硝,大黄用量也相对减轻,以缓和其峻猛之力,免伤正气。益胃汤为脾胃阴虚之良方,加入百合润肺健脾。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润燥、通腑泄热之功效,用于本证,上养于肺,中润脾胃,下通大肠,使肺热自大肠而下,则鼻红自愈。
案3病机为肺胃积热上蒸,复感外邪,血瘀凝结于鼻部,出现潮红及丘疹;胃中热盛,火热循阳明经脉上攻导致牙龈肿痛,面颊发热。治宜清肺泻胃。方中黄连直泻胃中实火;升麻善清解阳明热毒,疗胃火炽盛成毒的牙龈肿痛;生地黄凉血止血,滋阴;当归养血和血,以助消肿;牡丹皮清热凉血,祛瘀;桑白皮泻肺利水;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肺泻胃之功。清胃散重虽有黄连、升麻二药擅长清胃,但该方功效绝不仅限于此,就黄连而言,《珍珠囊》曰:“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升麻解毒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其他几味药功能也广。因此,不能因此方谓之“平胃”而局限其使用范围,应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扩大治疗范围。
案4为酒皶鼻,《内经·生气通天论》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其病机一为郁,二为瘀热。治当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故治以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因鼻属肺系且为督脉所过。督脉为诸阳之会,其交会穴为大椎,故结合大椎放血并用。且用《医宗金鉴》的颠倒散(大黄、硫磺各等份)外涂。经7天的综合治疗,病症霍然,解除患者2年之疾苦。
酒齄鼻早期治疗以清肺胃之热、解毒之法为主,中期以清热凉血解毒治之,后期以活血理气软坚散结治之。案5自拟中药煎剂联合甲硝唑外用治疗红斑期和丘疹脓疱期酒齄鼻,取得良好效果。中药煎剂中苦楝皮味苦性寒,可杀虫、疗癣;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白鲜皮味苦性寒,可清热燥湿、祛风解毒;马鞭草味苦性凉,有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苦楝皮有驱虫作用;苦参可平衡油脂分泌,疏通并收敛毛孔,清除皮肤内毒素;白鲜皮有抗菌作用;马鞭草能抗炎止痛。方中重用苦楝皮杀虫疗癣为君药,治疗疥癣湿疮;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杀虫为臣药,二者功效相近,相须为用;马鞭草清热解毒为佐,用治痈疮肿毒。四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之功。甲硝唑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白天用中药外用方治疗,晚上用中药方配合甲硝唑外用治疗,两相协同,共奏奇效。
案6病机为肠胃湿热,上熏于肺,肺经郁热,或过食辛辣、嗜酒,内热炽盛,郁于肌腠间,郁久化热生虫,加之外邪侵袭,内外交阻,气滞血瘀所致。从肺脾论治,运用中药内服及外用,对此病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案患者初诊表现出鼻面部三角区皮肤发红,有红色丘疹,脓疱,粉刺,油多,鼻头肥大,舌苔黄腻质常,脉滑,属于典型的脾胃湿热,郁久化虫。故以楂曲平胃散为主方健脾除湿,加用百部、南鹤虱杀虫止痒,地肤子祛风止痒,重楼清热解毒,病久必瘀,以丹参活血化瘀。并用浓茶水调二味拔毒散外敷,针对病机,标本兼顾,内外同治,共奏清热除湿,杀虫止痒之功。
六 参考文献
1.周利峰.大承气汤治疗酒齄鼻验案1则.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90.
2.周宝宽,周探.从胃论治面部皮肤病验案4则.中医药导报,2012,18(3):95-96.
3.冯志成.辜孔进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疑难奇症验案举隅.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116-117.
4.曲韵,张贺,黄尧洲.黄尧洲教授治疗酒齄鼻经验撷英.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3):224-225.
5.易景媛,何昕,刘鸿畅,等.艾儒棣治疗酒齄鼻经验.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