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山:为什么说小腹的收缩和推放是演唱京剧,使行腔灵活的关键
小腹的收缩和推放是演唱京剧,使行腔灵活的关键。收缩小腹为的是使气息形成空气柱,有力地通过声带、喉管壁到达头腔形成头腔共鸣。形象地说这样的空气柱形成的气流比较集中是比较细的,但是很坚实。所以唱高音时必须要用收缩小腹的办法,衣七辙大多运用脑后音,脑后音需要有坚实的气流达到后脑,所以收腹才能使声音不劈和不疵花。推放有时是为了得到胸腔共鸣,有时为了增加音量。可以试验一下叹气的感觉,他的气流相对于收缩,感觉是扩散(展)的。低音需要胸腔共鸣,胸腔共鸣又必须找到叹气的感觉,否则声音就会是漂浮的,听上去是很虚而不实的。有时唱高音为了气势大些也会用上推放,这样的高音不仅明亮,因为有了推放使胸腔扩展了,用上了混合共鸣所以音量就会更大。
收缩和推放的腹部运动必须是通过大脑指挥的,它是以唱腔的旋律走向和情绪的需要来决定的,不是顺其自然而是有的放矢的。
关于声音的支点,支点就是气与声带交汇时的作用点,支点其实是一种感觉的提法,是演唱中一种平衡感觉的交点。每个人对支点的感觉和理解不同,所以声乐界对声音支点的讨论还不完全统一。但是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必须要有支点的感觉。我所认为的声音的支点一般在喉管壁,也就是在咽部,因为只有着力于咽部的音,才能立得起来,才能坚实明亮。因为声乐在练习时气息和共鸣是眼睛所看不见的,练习时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感觉和体会非常重要。
气息需要不断训练来提高技巧,共鸣和声音的支点需要靠感觉去寻找,找到了还要巩固,否则会忘记,一经巩固,演唱时声音就会有很大改善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