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中国建筑建成的越南皇陵,陵内有很多汉字,极其奢华
皇陵自古以来都是帝王最终的归宿,作为尊贵皇权的象征,皇陵的建筑规模必得是精心设计且每一处精雕细刻。
中国古代的皇陵数不胜数,现在看来都是历史的象征,很多陵墓被挖掘得以重见天日。与中国关系匪浅的越南曾,除了顺化皇城的建筑与中国紫禁城相似外,就连皇陵也同样如此。
仿照中国建筑建成的越南皇陵,陵内有很多汉字,极其奢华。在顺化皇城的南部就有一座阮朝皇陵,是越南现存最大且完整的古建筑群。阮朝是越南的最后一个朝代,历经13位皇帝的统治。它皇陵也包括了六位皇帝的陵墓,分别为:嘉隆陵、明命陵、绍治陵、嗣德陵、同庆陵、启定陵。
六座陵墓靠山而建,在香江两岸,被群山绿水环绕,环境清幽而不失庄重气派。皇陵傍山而居,呈现灰色,以“日”字形结构展现,在外观上完美突出了中西方文化魅力的碰撞以及建筑美学的体验。六座陵墓中以嗣德陵的规模最大,启定陵的耗资巨大。
越南奢华的皇陵,耗资巨大,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之所以说启定陵耗资巨大,是因为这座陵墓从开始修建到最终完成一共花费了11年之久。启定陵又称应陵,是当时在位的第12位皇帝阮福昶的陵墓,他在位仅9年,而陵墓却是在他去世后的第五年(1931年)才修建完成,可见工程之巨大。
如此耗时的启定陵在六座陵墓中规模却不是最大的,占地面积仅5672平方米,其精细程度以及内饰的讲究才是精华所在。
此陵墓因当地的地势建造,山势总体呈上升趋势,陵墓的构造也是层层递增,以长方形的框架立于山间。宏观整个陵墓,多元素的风格跳跃性出现在眼前。既有中国式的古建筑,又融入了西方的古罗马建筑和哥特式建筑。
外墙都是由水泥和石材雕砌而成,气派辉煌,不过白色与灰色的结合使皇陵看起来死气沉沉。这种灰暗的色彩融入建筑中,却更能体现出陵墓的性质。陵墓本是帝王去世后居住的场所,色彩上的灰暗可以显示出后人对死者的尊敬态度以及怀缅之情。
除去肉眼可见的中国风建筑,最显眼的还要属罗马风格的圆柱,以及哥特式的方塔。眼前的罗马圆柱仿佛让人置身古希腊神话中。罗马式建筑是对古希腊建筑的继承,圆柱可以说是古希腊建筑的经典,可惜作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古希腊存世不久,罗马对此风格的继承不仅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更是加速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旅程。
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圆柱上雕刻的是中国式的花纹,精致细腻,极具东方之美。柱顶上的局部细节更是中国的金龙祥瑞,只见六条龙整齐匍匐在柱顶上方,朝远处望去,活灵活现,神情姿态惟妙惟肖。旁边的哥特式方塔却并不显得突兀,反而融为一体,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早在百年前就已被当时的越南人灵活运用。
圆柱与方塔的中间则是一排石阶,两旁的扶手上同样匍匐着一种动物。它不像龙也不是麒麟,头似乌龟,却有龙身,或许是越南的当地神物,也不得而知。站在石阶上往下望,地面的石像让人产生极大兴趣。
在越南,石像又称翁中。只见两排石像一前一后有秩序地立在地面,每座石像间距相等,后方还有动物石像。前后石像人物形态,衣着帽饰各不相同。第一排石像是当时越南文武百官的样式,而后方则是赤脚士兵。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石像的赤脚士兵是在雕刻的时候忘了给它穿鞋还是有意为之?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前方官员身份的石像是有鞋的,唯独后排士兵没有,这样看来并不是忘了给士兵穿鞋,而是特意如此。如果只是忘了,也是个别,并不会所有士兵都没有鞋穿。
据有限资料记载,越南是有“赤脚士兵”这类人,他们就是赤脚,并没有穿鞋。但由于资料实在过少,并不知道赤脚士兵的背景和缘由。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赤脚士兵如何上战场打仗呢?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和敌人厮杀,既有环境因素的限制又有对手方面的故意伤害,实在不知道这场战争如何进行。又或许这种赤脚士兵并不是用来上战场打仗的,具体缘由,还是留给你们自己想象吧。
不过话说回来,石像上的人物神情和衣饰图案都雕刻的十分精致,衣服花纹的所在位置以及花纹的样式,都和我国古代的官员服饰有异曲同工之妙。且石像人物帽子种类的不同,是区分哪些是文官,哪些是武官的重要标志。比较新奇的是,石像的身材比较矮小,或许是越南人身材本就矮小。
再往旁边看去,动物石像更是完美地复制了其真身的形态。大象的鼻子和眼睛活灵活现,马的头部细节以及身段更是栩栩如生。
石像的存在像是在守护着这座皇陵,它的性质和中国的守墓人相差无几,都是在守卫着陵墓,只不过中国守墓者是人,而这里是石像。
沿着台阶走上去就是“启成殿了,眼前的景象使人豁然开朗,它不同于外面的死气沉沉,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富丽堂皇。金色的五扇大门排列在眼前,门上方的顶部结构精妙绝伦,细小且密实。
从主门进入,五彩斑斓的内部结构令人眼花缭乱。金色充斥着整座大殿,一眼望去不像是越南的陵墓更像是明清故宫里的某处地方,金碧辉煌,色彩绚丽。四周的屏风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瓶以及多元素的花卉,细细长长铺满整个屏风。
整个大殿以金色为主,红色为辅,外加其他颜色勾勒细部结构,大量地使用中国元素,如瓷瓶,花鸟,梅兰竹菊等,使整座大殿散发光芒。尤其以顶部的纹龙密团图案最为惊叹,其晕染色彩巧夺天工,四五种同色系的颜料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像是一幅水墨画置于上方,正中央吊着一座精致的宫廷花灯,此灯用金打造,内部屏风绣有金龙,朱红底座,是我国明清时期宫廷花灯的样式。
正中央则是用红色围栏围起来的供台,前方站立着两只像仙鹤一样的鸟和一顶铜制的香炉,中间放着当时启定帝阮福昶的画像以及中国的瓷瓶,整个台身都贴满了瓷片,并都用相框裱起,如此中国风的设计让人聊想起中国江西景德镇和闽南地区的瓷器文化。
再往后方走去更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灯光的照耀下,大殿光辉夺目。身处其中,外界一切事物都与你无关。里面随处可见中国汉字,中国饰物,中国图案。如果不是正中央的启定帝金像,你会觉得自己身处明清故宫而非越南皇陵。
听说这座金像是按照启定帝的身形1:1还原,再结合上面说到的石像身形矮小,可以看出越南人身材总体矮小。
金像的后方便是棺椁,至于启定帝到底在不在其中,更是不得而知。
在转角处有一启定帝的铜像立于眼前,铜像上的启定帝身穿西方服饰。据记载,这座铜像是从法国运输过来,当时的启定帝出访法国,便是这身服装。
细心观看,会发现整个殿内只要是有雕饰图纹的地方,都会有龙的图案,可以说金龙充斥整个大殿,头顶的装饰,四周柱身的雕刻,坐台的周围,以及殿内的各个小角落,全部都是龙的身影。
龙是帝王的象征,在陵墓里使用龙的元素无可厚非,只是在这座陵墓中,龙出现的频率超出寻常,所见之处皆是龙。
这便是整座皇陵性质的根本所在,前面说到在六座陵墓中,属启定陵用时最长,耗资巨大,重金打造。这背后的原因便是启定帝的作风。
当时的越南属于法国殖民地,启定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为打造这座陵墓,不惜花费重金以至于国库亏空,为补银两,启定帝便下令增加百姓的赋税,致使百姓怨声载道。
一个亏空国库都要打造自己陵墓的人是何等的高傲自大,其陵墓的奢华程度可与故宫相媲美,如此重大工程花费万名工人十一年时间最终打造完成,因此陵墓里无处不在的龙元素便不足为奇。
启定陵是越南的最后一代阮朝皇陵,因阮福昶去世后此陵并没有打造完成,便由其子继续完工,因此阮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保大帝至今没有自己的陵墓。
虽启定陵以其壮观雄伟的气派令游客驻足于此,让游客感受到了这座陵墓的精致奢华,金碧辉煌,但其背后原因是数万人的苦难,那这样的结果大可不必。
但话又说回来,这座陵墓是世界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出的极大成就,两者结合的艺术魅力让游客叹为观止,这也为后世的东西方建筑提供了良好借鉴,更是为世界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