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要论 序 之天下至正(续)》
《九要论 序 之天下至正(续)》
天下之至正,乃一“公心”耳。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拳术之学,有太煞之气,倘若为私,患则无穷!
故,为师的,择徒是非常审慎的!
戴氏心意拳历代戴氏族人,都以反对满清殖民统治,还天下公允为己任!此拳集儒、释、道于一家,关于儒、道两家的内蕴,有如下涵义:
天下大治、政事和顺,儒家有“大同”与“小康”之分别。
王道行之久远,百姓富足,人心和顺,天下一统,谓之大同。

大同之世,人君以王道为志业,以盛德从服为摄民心之道,以天下致治为政事谐顺之方。《尚书》云:“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大同之世,政明德、慎惩罚,百姓受教化而“作新民”,以义刑义杀始,而归于无争战杀伐。《尚书》云:“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大同一说源于卜筮,占其吉凶,君谋与卜筮合、与臣民同,此和谐应合之至,即所谓大同。
《尚书》云:“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大同乃是上合天道、下应民心,君民和谐一体、政事致治和顺,是天下升平、庶事承治的亘古盛世。《尚书》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礼记》于大同、小康屡述条陈,赋予了人文意味和道德内涵。《礼记·礼运篇》云:“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之世,人贱货、贵德,从道合善,以德服人,政有势而不用,不以力制民,不以势欺世。《礼记·礼运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大同是天下至治的最高境界。
有此心,师者才会悉心传授,加学者诚心,果有悟性,方能窥其一二?
此心惴惴,恐不能表先贤愿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