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通透的一首词,寥寥数语,却让无数人豁然开朗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与朋友出门游玩,忽降大雨。

同伴狼狈躲雨,只有苏轼依旧缓步前行,昂头高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身处顺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身处逆境,他能承受最坏的。

这大概就是苏轼的魅力吧。

无独有偶。

有人曾问曾国藩:“您每天日理万机,军务政务繁忙,但是您不仅能够把这些事务都处理好,而且在读书做学问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您是怎么做到面面俱到的呢?”

曾国藩是这样回答的:“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如此,便是人生最开阔的境界。

-01-

物来顺应

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如果内心总是充满担忧,顾虑,就会觉得生活十分苦痛,不敢向着远方前行。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禅师有一天在院子里看到一棵树很茂盛,而旁边的一棵树却枯死了,就问弟子:“这两棵树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

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茂盛的好。”

禅师摇摇头道:“繁华终将消失。”

弟子随即转口说:“我看是枯萎的好。”

谁知禅师还是摇了摇头:“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

这时,正好有一位小沙弥从对面走来,惟俨禅师便以同样的问题来“考”他,

小沙弥不紧不慢地答道:“枯萎的让它枯萎,茂盛的让它茂盛好了。”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与其内心充斥着急躁和不安,不如把烦恼踩在脚下,把明媚装在心中,不计较,不强求。

正如杨澜所说:“人生应该以缓慢的姿态行走,如此心境,就没有大起大落,也无大悲大喜。”

不必着急,不必刻意,让生活顺其自然。

-02-

未来不迎

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那绵长的回音。

人生的路很长,不要计较短暂的得失。

不管结果如何,来过,争取过,努力过,无愧于心,就好。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生活就像是一场未知的旅途,与其过度猜想,不如专注当下的生活。

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人生本过客,何必太纠结?

做一个成熟的人,未来不迎,过往不纠。

-03-

当时不杂

有人问:什么是活在当下?

其中最高赞的一个回答是:不被上一秒牵挂,不为下一秒担忧。

一日,小和尚随老和尚下山化缘。

下山前,老和尚叮嘱小和尚,下山后不可近女色,小和尚点头答应了。

两人走到了河边,正巧看到有个姑娘在河边徘徊,似要过河。

老和尚就过去问她:“姑娘你要过河呀,那你过来我背你过去吧。”老和尚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看在眼里,心中很是费解。走了20里地,终于憋不住去问老和尚:“师父,为什么你嘱咐我下山不可近女色,自己却主动去背那姑娘呢?”

老和尚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却还没放下。”

执着是一种痛苦,放下是一种解脱。

人活在世,总会执着于太多。或执着于人,或执着于事,或执着于物,亦或执着于一句话。

过去的既已过去,不管好坏都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再多执着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徒增困扰。

余生不长,只有学会放下,心灵才会得到解脱,我们才有心情去欣赏旅途的风景,才能获得轻松自在。

-04-

既过不恋

《了凡四训》中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它都会成为过去。

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不要总是想让昨天的阴雨淋湿今天的行装。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

李白曾在诗里这样写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过去的你,或许有很多令人伤心的往事,但是说到底,那些都已经过去,无论你多么在意,都改变不了了。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让太多的昨天占据自己的今天。

记得带上自己的阳光和微笑,过好每一个今天,给自己一份明媚享受生活。

听过这样一段话:
生活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活在当下,真正的活在当下。
做事情的时候专注于事情本身,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忧虑,也不沉浸在过去的痛苦里,亦不被时下的外界环境所牵绊,按照当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专注当下即可。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尽力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就能迎接更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