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装修风格
谈风格,在家装上,应该可以是很高效的沟通。确定一种风格,基本就锁定了未来这个房屋的很多方面:
像色彩、形状、纹理、空间的几何性(有一定的复杂性,简单说明就是像对称与否、黄金分割这些),等等主要的设计元素;
室内装饰的特点;
所运用材料的特征;
家具选用的范围;
能与之融合搭配的其它风格;
当然,也包括,庭院、景观等房屋外延部分的和谐统一。
但,越来越多的房主在做装修经验的分享中,会提到一个告诫:“要尽量避免找一上来就跟你提装修风格的设计师!”
大家是否好奇,为什么呢?
我们平日生活,如果偶尔发烧,一开始大多并不在意,会当寻常感冒处理;如果随后开始咳嗽,一般会更重视些,开始查找资料多做些了解,也可能会开始用药;如果发烧几天持续不退,体温增高,咳嗽也不减缓,精神更加萎顿,即便我们内心倾向相信这仍然是一次感冒,实际行动上,我们大多会选择去医院,尤其是当这些症状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时,会按照要求做各项检查,遵医嘱,按处方买药服药。即便最后的处方药,跟自己就医前的用药一致,大家也不会认为这次就医就多此一举了,因为做选择就医的决定,除了为治好自己认为的感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隐含诉求:通过就医排除其它病患的可能。
问诊时,医生会询问身体的状况和表现,会了解近期饮食起居的情况,会询问个人和家人的一些病史,也会开具验血、验尿、拍片等等常规的检查项。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诊,具体是什么病症,这是核心关键,然后才是对症下药,甚至可以不用药。
在装修上,以风格作为一开始的意向交流,还是市场上的一种常态,因为它有一种貌似合理的表征:可以减少中间过程,快速锁定装修目标,然后直接开始做房屋的布局和设计,看似是高效的方式,让房主能省心,快速展示出设计师的专业能力,是一种双赢。
事实上,房主在风格上与设计师交流,跟患者在病证上与医生交流,极其类似。如果设计师一开始交流,就问房主喜欢什么风格,有好比医生一上来问患者:你觉得是感冒?是肺炎?还是肺结核?
然后,下一步,如果你回答觉得是感冒,这医生就告诉你,感冒的治疗,可以有几种选择;或许也会提,从症状看,也像肺炎,要不要以医治肺炎的方式出几个治疗方案?也有可能是肺结核,这个就复杂点,治疗周期长、费用也高,要不要基于肺结核的这个假设做治疗方案?
请问,如果真是这样的问诊过程,你懵不懵?
大多人对于房屋风格的偏好,是看到很多很多案例图片后,筛选下来喜欢的,然后发现和分析这些喜欢图片的一些共同点,通过这些共同点,会指向一种比较明确的风格,最后,慢慢的,我们就形成了一种具象的风格倾向。
作为房主来说,有具体的风格倾向,能提供自己喜欢的案例照片,可以很清楚说清自己的风格需要,很自然会从这方面切入,寻找在对应风格处理上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来呈现自己对新家的设想。如果还拿就医比喻,这就像,先要确定门诊科室,再对应挂号,然后再求医问诊。
有什么不妥吗?
正常治病,这样的流程完全没有问题。但这样的流程,是基于几个先决条件的:
这是针对有症状已经病发的医治;
背后有完整的体系:医疗设备健全,对每一科细化专业的医生的培养有严格的要求和科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并且对他们每次的治疗方案有记录,又可以追溯;
专科门诊下,不负责考虑和解决目前毫无表症的未来病患风险。
这些先决条件,对应到家装上,相当于:
风格是家装需求的一项内容,而客观事实,家装是全面而系统的需要;
目前市场上,设计师的专业程度,无论从个体还是从整个背后的体系来说,远不像医生这个群体,没法普遍性抱有一定可以充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依赖;
装修面向的是未来,一家人能入住新家后,能过更有品质的生活。对风格的满足,不等于能实现更好的生活。
所以,围绕风格,做家的整体设计,未必妥当。
房主从风格的角度切入做需求交流,特别正常,这也是容易展开的一种需求表达。但设计师如果基本停留在风格的框架,来做回应,大概率是没法真正实现房主想要的风格的。
我们来看三个案例:
一
二
三
不知大家能否看出,这三张图,有几种风格?如果是多种风格,都是什么风格?
从设计的专业角度,不难回答这两个问题,因为它们都有很明显的特征。(装家在风格方面分享的内容虽然少,但也有,比如这篇:装修风格的百年江湖。看这篇旧文,很容易理解:对于专业设计来说,不同风格的区分,各有明显的代表性特征。)
但是,作为房主,提供了这三张图片给设计师,表达喜欢这样的风格,完全没有问题。说没问题,并不是指房主不专业,要让设计师去帮助房主指出中间的不同差异,然后用一种风格去做统一;而是说,从风格的专业角度去处理风格,也不只停留在风格的表层次的:
风格的内涵里,有每种风格的成因,代表着这种风格适用的环境、风土人情、对应的生活方式、受限的条件以及这个群体发自内心的主张;
风格是有包容性的。某种风格,跟其它一些特定风格,会有很好的融合,正是这种包容性,让风格能有不断的发展,形成越来越多更丰富的选择。站在未来来看,我们这个当下,一定也在创造着代表我们当下的有代表性的风格。
风格是有周期性的,会因为一些事件、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的对应选择、一些能够相融的新事物出现,让一些已经成为小众选择的风格,重新走向主流选择。
大家不妨代入下,如果你喜欢这三张图,你可以试着代入作为房主,哪些要素代表着你真正想要的?有哪些缺失没有体现出来?如果你找设计师,交付了这三张图以后,希望TA做哪些信息的反馈?
如果你并不喜欢这三张图,你可以试着代入作为设计师。你会怎么去理解和呈现房主需要的这种风格?还会跟房主去交流哪些内容?如果你有补充或者不同想法,你会怎样让房主也认同?
或者,如果时间允许,两种角色,你都代入下,把分别代入的情况都做下记录,记录分别到了哪些。然后比对分析下,记录下来的这些内容,多少是关于风格本身,其它的又是哪些内容?在两个不同角色下想到的,有哪些差异的内容,如果要弥合这些差异,这两个角色间需要怎么交流。
做完这些后,不知大家是否能体会到:某种风格,是整家设计后,会呈现出来的结果和效果。但设计本身,是要做整家的完整设计内容。
就像要做一张高质量的海报,需求方拿一张样式给设计师提要求:能做成这样,就好。设计师和需求方只反复确定字体、字号、颜色、可应用的元素等等所有锁定海报风格的事项,是不够的。设计师还需要去了解,诸如:
海报最终会以什么形式、多大尺寸、在哪做呈现?因为这决定着设计时采用CMYK还是RGB色彩系统、也决定着真正的字号需求等;
针对谁?需要传递的核心信息是什么?希望这些人看到这种核心信息后,采取什么样的下一步动作?因为要考虑到需求方提出的设计需求,是表层需求,甚至并不是真正的需求,海报呈现出去,用户看到海报后的后续反应,才是需求方的真正设计需求。
在这里,需求方并不需要了解设计背后的专业知识,是设计师的义务去理解和确定需求方真正想要的设计是什么,而这种理解和确定需求,很多时候并不在房主能够顺利表达出来的内容上,核心的需求,大多要在交互中再挖掘。
大家知道,装家在提供前期规划的服务,而且是面向全国房主,我们的服务人员和设计师,就是这群会跟房主做细致交互,问风格背后种种问题的人。也以此篇,统一回答下能否实现哪种具体风格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很少谈风格,但帮助每家实现对应风格是基础的事,它就是实现所有家的需求后,一定会呈现出来的结果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