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回顾 ‖ 第96回:2020.1.12百年张爱玲主题徒步

▲张爱玲经典照片,1954年@香港

前言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1920年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麦根路(现静安区康定东路)的一幢没落贵族府邸,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同光年间清流派的中坚人物,祖母李菊藕是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年表梳理如下:

  • 幼年时代开始读古典名著。

  • 1931年-1937年,就读于圣玛利亚女中。1932年,12岁的张爱玲开始在校刊《风藻》发表作品。

  • 1939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地区考试,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因欧战激烈,转入香港大学中文系。1942年,因日军占领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回到上海。

  • 1943年,开始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陆续发表《沉香屑》二炉香、《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代表作,轰动文坛。

  • 1944年,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结婚。1946年,两人分手。

  • 1950年-1952年,以笔名梁京发表《十八春》、《小艾》。

  • 1952年,离开上海去往香港,供职于美国新闻处。

  • 1954年,发表《秧歌》、《赤地之恋》。

  • 1955年,离开香港去往美国。

  • 1956年,与美国作家赖雅相识、结婚。

  • 1967年,赖雅去世。着手《红楼梦》考证工作。

  • 1972年,迁居洛杉矶,几乎与外界断绝来往。

  • 1977年,红学著作《红楼梦魇》出版。

  • 1995年,去世于洛杉矶家中寓所,享年75岁。

▲张爱玲香港大学时的注册信息

▲离开大陆之前的张爱玲

▲1966年的张爱玲

2020年恰逢张爱玲诞辰100周年。本期徒步打卡张爱玲在上海读书、生活、成名的关键地标,与张爱玲跨越时空对话。

徒步路线

本期徒步从长宁来福士广场开始,沿长宁路、江苏路、延安西路、南京西路至常德公寓结束,全程约5.4km,沿途行走、拍照、解说共计耗时约3.5小时。

合影

本次徒步共有34名大小朋友参与。首先贴合影。

主要景点介绍

本期活动依次经过如下景点:

圣玛利亚女中旧址

开纳公寓

明月新村

父亲和弟弟的家

周瘦鹃故居

美丽园

德国乡村俱乐部旧址

常德公寓

此外,长宁路中山公园和兆丰别墅,江苏路市三女中、海关税务司住宅和傅雷旧居,武定西路爱乐乐团、史良旧居,愚园路、延安西路和南京西路的沿线景点顺带进行了讲解。

参考&推荐书目:

[1] 余斌,张爱玲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

[2] 薛理勇,老上海房地产大鳄,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

长宁路1187号

——圣玛利亚女中旧址

饱经风霜的古老钟楼,仍将兀立在金色的阳光中,发出在我听来是如此熟悉的钟声。在那缓慢而庄严的钟声里,……姑娘们,焕发着青春活力和朝气,像小溪般涌入教堂。在那里,她们将跪下祈祷,向上帝低声细诉她们的生活小事,……我还可以听到那古老的钟楼在祈祷声中发出回响……

圣玛利亚女中原名圣玛利亚书院,成立并命名于1881年,是一所贵族女子学校。1931年-1937年,张爱玲在此度过六年的中学时代。在老师和同学的印象中,张爱玲懒散健忘,人也不喜欢打扮。虽然常常忘记交作业,考试却经常是“A”或“甲”,作文经常被作为范文讲解。

1932年,张爱玲12岁,在圣玛利亚校刊《凤藻》上发表了她的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和散文处女作《迟暮》,文名逐渐在校园内流传开来。

武定西路1375号

——开纳公寓

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们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其实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开纳公寓,建成于1932年,当时可谓沪上最气派的公寓建筑。公寓建成后,入住的几乎都是达官显贵。

1936年,张爱玲寓居国外多年的母亲回到上海,计划安排张爱玲去英国读大学,未果。1937年八一三事变,为躲避战火,张爱玲去开纳公寓的母亲家住了两周。回到康定东路的家之后,与继母孙用蕃产生冲突,遭到父亲毒打。在被紧闭半年之后,终于逃脱了这个显赫却没有一丝温暖的家。从此张爱玲住进开纳公寓长达一年,直至1939年迁居常德公寓。

▲三楼朝南的房间应该是当年张爱玲的居住之地

武定西路1420弄

——明月新村

在上海我跟我母亲住的一个时期,每天到对街舅舅家去吃饭,带一碗菜去。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通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乎乎的苋菜香。

张爱玲的母亲回到上海以后,给张爱玲的舅舅找了位于开纳公寓对面明月新村的房子。张爱玲和母亲、姑姑平日没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明月新村的舅舅家吃晚饭、聊天。舅舅对张爱玲也另眼相看,经常给张爱玲讲家族的故事。张爱玲的文字记录了去舅舅家吃饭,端着一碗苋菜的情形。

江苏路285弄28号

——父亲和弟弟的家

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总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祗是永世不能改变的。

江苏路285弄28号是张爱玲父亲、继母和弟弟张子静最终的居所。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因为抽大烟,在十年内败掉了上海、天津等地的二十多处花园房产以及所有家当。1948年搬到了江苏路这幢住宅底楼的一间14平米的小屋居住,此后一直未搬迁。

张爱玲去世之后,文坛将“张爱玲热”推向高潮。国内外对张子静也开始关注起来,张子静出版了一本《我的姊姊张爱玲》,窘迫的生活有所改善。

▲童年的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

▲底楼是张爱玲父亲和弟弟最后的家,三楼则是杨澜老公曾经的家

▲老爷叔与张的父亲和继母认识,在此生活三十多年,热心为我们口述历史

愚园路608弄94号

——周瘦鹃故居

我们长谈了一点多钟,方始作别。当夜我就在灯下读起她的《沉香屑》来,一壁读、一壁击节,觉得它的风格很像英国某名作家的作品,而又受一些《红楼梦》的影响,不管别人读了以为如何,而我却是深喜之的了。

周瘦鹃笔名“紫罗安庵主人”,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作家。张爱玲经母亲这一系的亲戚介绍,带着《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去拜访周瘦鹃,扣响了上海文坛的大门。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呵。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了”。她同时向几家杂志进军。短短两年里,便红透了整个中国。

延安西路379弄28号

——美丽园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美丽园,英文名为“MayLee Court”。美丽园之名应该是音译加意译而来,1930年建,包括7幢独立式花园住宅和7幢联排住宅。花园住宅风格相似,红色平瓦坡屋顶,清水红砖外墙,转角用水刷石仿隅石装饰。

美丽园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第一次见面的地方。美丽园28号,三层小洋楼,是胡兰成的故居。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胡兰成家的客厅里,从时下流行的作品,到张爱玲的稿费等话题,足足聊了五个小时。

延安西路355号

——德国乡村俱乐部旧址

爱玲喜欢喝浓茶,吃油腻热烂的食物。她不以为怪反倒是极为喜欢摩登洋气之物。听着大西路上的树影车声,看着商店行人,她心里喜悦,便与他说:现代的东西纵有千般不是,它到底是我们的,与我们亲。

上海戏剧学院,原是德国侨民的乡村俱乐部。胡兰成认识张爱玲的时候,还有婚约在身,在家里见面有诸多不便。当时德国乡村俱乐部和美丽园只有一墙之隔,所以两人时常来到俱乐部这里约会。张爱玲来这里挑上等的英国红茶来喝,点心亦不能少,且定是那味道很重的曲奇或者是cheese cake。

常德路195号

——常德公寓

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常德公寓原名爱丁顿公寓,是张爱玲长期生活的地方,也是创作作品的主要地方之一,“张迷”的朝圣地。在这里张爱玲完成了《沉香屑》二炉香、《金锁记》、《倾城之恋》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代表作。为感谢周瘦鹃的赏识,张爱玲曾邀请他来常德公寓喝下午茶。

▲一楼千彩书坊

▲张爱玲与好友炎樱在常德公寓楼顶

▲公寓内景

致谢

感谢徒友LG 刘钢、gold、淑珍等提供部分照片素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