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爱因斯坦。
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复利的原理以及在现实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运用好自己的时间杠杆。
时间复利定律对我影响至深,它让我在思考问题,进行决策的时候,不止着力于眼前,而是用长期视角去思考五年后,甚至十年后应该是怎样,我应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再反推回来就很容易做出理性决策了。
1
复利奇迹
复利就是所谓的“利滚利”,指的是你今天的投资收益,未来会连同本金一起,继续产生更多的投资收益,如此循环下去,实现巨大的收益奇迹。
关于复利,最生动的莫过于以下三个故事:
1.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毛竹最初用4年的时间仅仅只生长了三厘米,但是,从第五年开始,每年将会以30CM的速度野蛮生长,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这里瞬时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是什么让“毛竹”在短短的一年内就发生如此不可思议的变化?答案是复利。
2.在片仔癀的股东名单中王富济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持有4%以上的股份,位列第二。王富济2009年以不到2亿的资金买入620万股片仔癀的股票,一直持有到现在,目前的市值已经高达106亿,算下来12年实现了50倍的巨大收益,是什么庞大的力量,创造了如此的财富奇迹?答案是复利3.最后是之前一位投资界的前辈出给我的一道数学题:
'1.01^365和0.99^365分别是多少?'
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差距,会在时间这个惊人的变量下,释放出让人“大开眼界”的魅力。
An:终值,也可以理解为初始本金在固定的收益率函数下,经过一定时间后所积累的资本总额。Ao:初始投入,即本金(金融投资以外的领域可以理解为初始禀赋)r:回报率(金融投资以外的其他领域中可以理解为成长速度)
通过这个等式,我们如何来理解每个变量分别是如何对终值发挥作用的呢?首先是初始投入,也就是Ao,提到这个变量,往往都带着一份命运既定的色彩,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Ao都是来自于家庭、出生、运气等因素,不是由主观上所能控制的。好比王思聪从一出生就已经站在了很多人的终点,光是创业/投资的启动资金就是5个小目标。对于此,我通常当做打牌时不论拿到的是一手怎样的牌,都应该坦然接受,人生中更大的成就感来自于把一手烂牌给打好。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回报率r和复利时间n这两个变量对于最终复利结果的影响。观察如下的表格,横向是年化收益率,纵向是复利时间,表格中间的数字是假设每投入1块钱,最终所能够实现的倍数。
初看之下,这个表格里的数字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在同样的时间之下,比如20年,10%与20%的年化回报率所产生的最终回报差距足足达到5倍!或者换一种说法,在20%的年化回报率之下只需要5年就能完成10%回报率之下10年的积累。那是不是说只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手段来提高投率回报率,就能实现屌丝逆袭?一般来说,基数比较低的主体,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增长速度,你银行账户里有10万块现金,想要翻一倍变成20万,显然要比马化腾的资产翻倍要容易得多,因为可能你稍加努力,明年获得一次升职加薪就能轻松完成这一目标。放在金融市场也是一样,一些账户资产较小的个人投资者,在牛市里面一年3倍,或者年化50%+的比比皆是。但是高收益率和资产规模之间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当资产规模越滚越大后,高收益率往往就越难保持。创造出世界投资奇迹的巴菲特长期复合收益率也不过22%左右 。以国内(私募产品)的情况来说,根据我长期观察和数据统计过去5年里年化收益(费前)达到30%以上的私募产品大概只占到全市场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在管理规模达到100亿过后,5年年化收益率还能保持30%的可能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高收益率很多时候都是以承担更大的潜在风险博来的,这本身就根本无法持续。如果长期观察(公募)基金的收益排名,自然就会发现过去每年的收益率前5名的基金,在未来2-3年可能会变成几十名,甚至是倒数10名,为什么?这是因为某一年度异常(高)的业绩水准,大多是通过单股重仓、单押某一个行业、甚至是使用杠杆等策略所换来的,所谓盈亏同源,一旦风格转向必然会遭受巨大的回撤。
1.一只投资基金以“前一年资本增长100%+第二年资本亏50%”的方式进行循环,10年后的总收益率是多少?2.假设A基金前面5年以40%的速度复利增长,第6年一年亏50%,而B基金是连续6年保持25%的年化收益率,在第六年末谁的累计收益率更高?
第1个问题的答案是:10年里面,该基金在原地踏步。第2个问题的答案则是:A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为2.69,而B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为3.81。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在于,投资是找到可重复的“简单动作”,通过放大时间这个变量,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而投机则是反过来,通过一些极端手段,在短期内提升r,来获得暴利。如果仅通过表层的观察,回报率对于复利的结果存在决定性影响。由于r自身存在明显的天花板——5年一个周期来看可能为40%,长期10年,甚至20年的周期下来看应该不会超过25%(依据则是过去几十年国内外机构的历史收益数据)所以我们会发现在投资这场可以玩几十年的无限游戏中,阶段性的领先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N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复利只不过是数学课本里的一个概念而已,但时间久了,经验多了,思考更深入了,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复利效应就像空气般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如果能获得时间复利的加持,那么它的增长最终大抵是这样的(下图中的绿色曲线):
你身边总有这样的朋友、同学或同事,每天看似和你做的事情相差无几,但是他们每年总会额外翻几页书、花一点时间健身、学习一些投资知识(比如坚持看公众号【生叔大局观】的推文)。他们每天只比我们看上去努力了细微的一点点,从几个月来看感受不出任何差距,但是在10年的时间跨度下,也许就是两种人生之间不可企及的鸿沟。不知不觉间,当我们突然看到他们考上最好的大学,毕业后拿到顶级公司的offer,工作后快速升职时,发现已经远远追不上了。说到投资,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可惜Ao(本金)太少,但是没关系,还好万幸的是在知识的积累上,也是存在复利效应的,你总有一天会明白——知识和个人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财富。再比如,我这两年写作时也深有所感,微信公众号同样符合复利效应,当你真正用心写好一篇文章进行推送,就会有一部分读者分享出去,这样就能带来更多阅读量和读者,下一次会产生更多的分享,所以如果你想要把公众号做好,关键还是在于内容的质量。前世界首富,Amazon创始人贝索斯曾在致股东信中写道:
公司想要发展,你就得做好等待5年、7年甚至10年的心理准备,不过,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才能等上10年。如果被要求在最优化GAAP报表(把当前的利润最大化)和最大化未来现金流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我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Amazon在上市后连续亏损了10年,于是很多笨蛋会想:“不赚钱的企业那不是垃圾吗?这种企业能有什么价值!?”别笑,别以为自己不是笨蛋,我们每个人曾经有可能都是。但是金融市场上的聪明资金清晰地知道,Amazon是一家伟大的企业,且是非常具有投资价值的,即使他一开始并不赚钱,甚至有可能在很长时间(10年以上)都无法实现盈利,但它如果一旦开始赚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把过去10年的全部亏损一次赚回来。
所以在聪明人的眼里,从长期来看Amazon一定会比99%线性增长的公司更加值钱!再往大了说,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成功,本质上是抓住了中国现代化40年里面某个机遇或者某几个机遇,进而形成复利效应,并且坚持下来了。工作、投资、学习、创业都具有时间复利效应,这一点毋府置疑。复利的原理非常简单,但,为什么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没有享受到复利所带来的益处呢?有一个鸡汤叫做只要每天进步1%,一年下来就会发生37.8倍的变化。
因为现实世界中的规律是:收益从来都不是均衡分布的。大家都知道巴菲特50年的年化收益在22%左右,但实际上,并不意味着股神每年都平均赚了20%+,巴菲特的整个投资生涯资产的快速飞跃一定也是由3-5次大胜+无数个小胜所组成的。
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10笔投资去掉,我们就是一个笑话 ——查理·芒格
1.所谓的复利XX%,不是每年去盘点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而是应该把时间拉长之后所呈现的汇总结果。2.复利这个东西,期初看不出太大的斜率,只有一旦突破了某个“拐点”(且你无法事先知道它的位置),复利的加速度才能显现——而在那之前都是在挣扎。3.即使你非常努力,但99%时间里你仍会感觉一无所获。
正因如此,即使把同样公平的机会,放在很多人面前,也会导致诸多全然不同的选择。通往平庸之路本质上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无法战胜自己的人性,由于在很长时间内看不到自己明显的变化,他们根本都熬不到那个临界点就已经早早失去了耐心。另外一大原因是:人类很容易为了眼前的满足而放弃长期最佳的利益。比如在股市中相信很多人一看到买入的股票没几天已经产生了20%左右的浮盈就按捺不住匆忙卖掉,——好不容易赚钱了,万一等过几天又失去了怎么办?那不是相当于让我把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再吐出来吗?!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脑子里正在转动着的这个念头,实际上很可怕 —— 因为这个念头让 99%的人“主动放弃”了长期投资,主动放弃了与优秀企业共同成长的机会,更是主动放弃了人生中有可能通过投资实现财富巨大跃迁的那个可能性。很多人做不到复利效应,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立大志,老是鼠目寸光。因此解药就是在一开始就学会使用穿越周期的眼光,来规划当下的行为。请注意,不是一点点的变化,不是今年的1万块变成明年的1.2万,再变成后年的1.4万,不是今年奥拓进去明年奥迪出来,这里的关键词有两个“相当长一段时间”+“巨大增值”。来看一个直观的图: 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股票投资者巴菲特的净值曲线。
在我踏入A股市场的前五年,我就定下长期的目标——希望自己老了以后能够像巴菲特那样留在世界上一条这样的20年、30年的净值曲线。为什么我把时间复利定律归为生叔三大定律之一,就是因为复利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切投资活动的内核啊!等以后读到《生叔投资讲义》后面的篇章时你就会发现:
所谓的投资体系它的作用是能够帮我们区分“运气”和实力的系统,通过可持续、可重复、可延展(升级)的套路来实现长期复利这个真正的终极目标。我会给你反复强调风控的重要性,强调“组合致胜,而非个股致胜”,就是希望在复利的路途中不会轻易“爆掉”我平常几乎不会把太多时间浪费在“盯盘”这种没有任何价值的事情上,不会被短期的股价上下波动所影响,也不太关心市面上80%的新闻,更不会去想尽办法打听个股的种种内幕,这完全是因为这种短期、高频的资产波动相对于我最终所想要的那条净值曲线而言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随着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这个年代人类的寿命被延长到100岁以上已经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复利思维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武器,而长期航海路线图是穿越一切周期的终极答案。——相信我,越早知道这一切就会越幸运。复利的核心是风控,成为市场上赢家的前提是远离那些会让你一次爆掉的事情。假如某一年发生了50%的亏损,需要赚100%才能填上这个坑。若你在经历了几年辛苦的复利之后突然爆掉了,那你就惨了。他手法激进,经常通过杠杆和放空在短期内赚得惊人的暴利。利弗莫尔16岁初涉股市就取得成功,但是在去往纽约后半年内输光家产。他借了500美元,重回波士顿,财产爆增至五万美元,不久,再次输光。1908年,做多棉花期货,几周内破产,负债100万美元当年读《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时,对利弗莫尔这种刀口舔血的猛人,我只想给他竖一个大拇指,但这种玩法并不值得学习和效仿。如果为提高短期的r,而放弃了风控,也是没有意义的,否则你永远都处在被清零的状态。而在巴菲特52年有投资业绩记录的过程当中,只出现过2年的亏损,一年不到7%,一年不到10%,而在52年当中,他收益率最大的一次只有50%多。只要活着,就一切都有可能,不要老想着动不动去“搞个大新闻”。复利需要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周期去理解和看待,而大多数人根本熬不到那个复利曲线加速前的拐点。没有耐心的人,更容易选择“即时满足”,他们不会去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他们最常说的话是这样的:“及时行乐,难道不香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类人身上似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点——缺乏自信。正如前面说有的人买入的股票刚产生20%左右的浮盈就按捺不住匆忙卖掉了,害怕进了口袋的钱又被市场给偷走,说到底本质上还是因为他们不相信未来可以在某笔投资上赚到更多的钱——即使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腾讯。
这条充满魅力的曲线时刻提醒着我们,当下所遇到的一切逆境,一切低效率,一切忍耐,都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尚处于拐点之前的位置所致,与你未来所能赚到的钱相比,你现在的那点资产压根就不算什么。就我自己而言,我现在一个月股票账户的盈利/亏损波动就已经超过了头30年所积攒资产的总和,那么未来10年呢?可能到了那个时候再回头看过来,从出生至今40年所赚到的所有钱也不过都是小钱,小到根本不值一提。真正自信的人会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相信耐心比什么都重要,笃信经过漫长等待后自己早晚会越过那个拐点,迎来令人激动的瞬间。
复利的三大变量:本金Ao、时间n、收益率r,如果要按照重要性排序的话,时间会是排在第一的要素。时间作为一个惊人的变量,让看似平淡无奇的努力,释放出让人“大开眼界”的魅力。
投资如同一场长跑,重要的不是你某一段的速度,而是能否活成自己的复利曲线。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翻过了那座最高的山,所有人都愿意听你的故事,要拥有120%的信心,相信自己只要用对了方法未来一定能赚到很多钱,但最重要且反人性的地方在于至少得坚持熬过那个起飞前的“临界点”。
生叔三大定律指的是【第一定律 万物皆周期】、【第二定律 马太效应】、【第三定律 时间复利定律】。它们自然蕴含着事物的本体、本质、本性,不能被违反、不能被忽视Ps:有时候自己回看《生叔第二定律》时,大脑还是不经意地会被冲击到,怎么会有人在一篇文章中写出那么多富有哲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