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星学揭秘58
知象——占星的基础
认识了星宿,还要进一步认识掌握各种星宿的象,也就是它们正常和异常的星象,然后才能根据这些星象的对比进行占测。所以说,识象是占星的基础。以下按照太阳、月亮、恒星、行星、变星的顺序介绍它们的正常异常星象。
太阳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在地球上看去,有一条固定的轨迹,古人称之为黄道。太阳沿之运行一周正好是一年。古人把黄道分为365又四分之一度,太阳每日行一度。黄道上的这种度数,叫做日度。到明代,由于传进西方方法,才把这种分度法废止,改为周天360度的方法,这叫做整度。
其换算数据为:日度1度等于0.985626度,整度1度等于1.01458度(据《中国天文学史》第三册,第384页)。
黄道度数,又用来确定二十八宿各宿的度数。
星命学的星盘,即按整度刻画为周天360度,这样就比日度便于计算。
太阳的运行,古人以冬至点为一年的起点,但由于岁差的现象,即受月球、太阳和行星的引力影响,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发生变动,从而使得冬至点在黄道上每年不停向西逆行移动约50.2秒(一度为60分3600秒)。
古人最初确定的冬至点为牵牛初度,到公元1337年,古人观测冬至点已移到箕宿10度,这比现代科学测算的冬至点为箕宿9.9度仅误差0.1度(参见《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三集第131页)。按每年50.2秒算,到1900年,冬至点则在箕宿2.1度。
黄道在占星术看来,是太阳的正常道路,古人对此有一套数据。据《河图》说:“日月五星同道过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皆行其南之九尺,毕北七尺,觜、参北一丈三尺,贯东井,出鬼南六尺,出柳北六尺,出七星、张北一丈三尺,出翼、轸北一丈三尺,贯角、亢,出氐南一尺,出房左右股间,出心北二尺,出尾北九尺,出箕北一尺,贯南斗,复至牛。
这就是对太阳正常运行轨迹的概述。所谓出某星宿南或北,即太阳行经该宿之南或北,所谓几丈几尺,即太阳距该宿的距离(当然是视距离,而非真距离)。
所谓贯,就是从该宿之中穿过。若太阳运行按此轨迹,则属正常,否则就是异常,占星术就会据以预测人事了。
古人又用土圭测日影,叫做日晷。日晷的长度在一年每天均有变化,按古人计算,其在二十四节气中的长度为:
冬至长丈三尺,小寒长一丈二尺四分,大寒长一丈一尺八分,立春长一丈一寸二分,雨水长九尺一寸六分,惊蛰长八尺二寸,春分长七尺二寸四分,清明长六尺二寸八分,谷雨长五尺三寸二分,立夏长四尺三寸六分,小满长三尺四寸,芒种长二尺四寸四分,夏至长一尺四寸八分,小暑长二尺四寸,大暑长三尺四寸,立秋长四尺三寸六分,处暑长五尺三寸二分,白露长六尺二寸八分,秋分长七尺二寸四分,寒露长八尺二寸,霜降长九尺一寸六分,立冬长一丈一寸二分,小雪长一丈一尺八分,大雪长一丈二尺四分。
上述数据乃中原地区所测。在占星家看来,目晷影不合度数,无论过长过短,均意味人间将有灾害变异。
太阳本身的正常现象为光明而无黑斑,这叫日光明,此外则有变异现象甚多,占星术分之为如下类别。
日变色:如太阳外为黄色,中为青色,叫做日青中黄外。类似者有赤中黄外,白中黄外,黑中黄外。又有各种变色现象,日色赤如灰,日色青黄、青赤等等。每种变色,均有不同意义。
日无光:即日不明。不是被云遮住而无光,而是明明看见太阳而无光,即太阳灰蒙蒙地暗淡无光。
日昼昏:指白天无日,而暗如黑夜。
日无云而不见:天晴无云,而看不见太阳。
日中乌见:乌即三足乌,古人以为日中神鸟。正常情况,乌不应出现,若看见日中之乌,亦属变异。
日中有杂云气:日中出现各种云气,如有火光气、立人之象、人行之象、青色气及各色杂气并有各种形象,均属异常现象。
日生牙齿足:日正常应为圆形,若边缘有突出物形,则为牙为齿为足,属于异常。
日有彗芒:指生出光尾火芒。
日刺:有外来云气刺入日中。
日大小:形状变大或变小。
日分毁:分指分裂,毁指缺毁,均指日不完整。
日夜出:夜间出现太阳。
日当出不出,当入不入:指违反正常出没时间而不出没。
日再出再入,复出复入:再出指出来一次又出来一次,出指出来后又没入然后又出来。
日坠:太阳从天而坠。
日出异方:从其他方向出来。
日并出:同时出现几个太阳。
日重累:两个太阳重迭。
日斗:两个太阳相冲斗,
日月并出:太阳月亮一起出现。
日与大星并见:太阳与明亮的大星一起出现。
日入月中:或月入日中,指日月并出而相争斗冲击。
日冠:有云气立在日上。又叫日戴。
日珥:日两旁有短小的云气。
日抱:气如半环,向日而抱。
日背:气在日旁,其环形背向太阳。
日璚:日旁有气弯曲向外,其中有一横状如钩者。
日直:日旁有气直立丈余。
日交:日旁有两股气相交或贯穿日或相背。
日提:日旁有气如车盖形。
日格:有气横在日的上下。
日履纽缨:日下有气,叫做履(即鞋),如日穿鞋。两气在日下相交叫做纽或缨。
日食:太阳被黑影遮住。
日晕:日旁有气环绕一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