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er Records:实体音乐最后的圣地
无论是醒目的黄红配色, 还是那句简洁有力的口号 'No Music, No Life', 如果你热爱音乐, 就多半不会对 Tower Records 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在流媒体的时代,只要动动鼠标便可以获取几乎无穷无尽的音乐, 但是 Tower Records 仍然是实体音乐最后的梦幻之地。
Tower Records 涉谷店
人来人往的涉谷,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场。在这其中,这栋 9 层楼高、红黄配色的建筑从外观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这栋不起眼的建筑却是每个实体音乐爱好者心中最后的圣地—— Tower Records。
不论你是喜欢雷鬼、电子还是古典,在这里都不会空手而归。货架上整齐地陈列着成千上万张专辑,你已经听过无数遍的和你尚不知道存在的专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当往常只以信息流的形式存在于电子设备之中的音乐,用一种实实在在的形式出现,这已经是 2020 年代罕有的体验。而最让人感动的是货架上贴着的手写小纸条,上面写着的不是唱片公司辞藻华丽的推销词,而是店员极为私人的乐评。店员们会描述自己第一次听到这张唱片时的战栗,也会从制作的角度给出专业的点评,文字中无法掩藏的是对音乐最滚烫最真挚的热爱。
Tower Records 官网去年年底宣布开通全球寄送服务,虽然因为疫情无法再去涉谷 ' 朝圣 ',但是通过这种远程的方式仍然可以拥有心爱的唱片。那么今天不如同 Voicer 一起,重新回顾这家 ' 已知世界里最大的唱片店 ' 背后的沉浮。
爱音乐的怪孩子们唯一的庇护所
Tower Records 的前身是一家小药店
Tower Records 的创始人 Russ Solomon 并非出身于什么音乐世家,他的父亲在加利福尼亚 Sacremento 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药店,只是在药店的角落里贩售一些二手唱片。1961 年,辍学的 Solomon 正式将唱片生意从家中的药店中分离出来,Tower Records 就此诞生。
Tower Records 前身
第一次走进 Tower Records,可能会吓一跳,以为自己是不是误闯了什么地下帮派聚集的场所。店员们的打扮可以称得上 ' 奇装异服 ',留着长发的嬉皮士,身上布满纹身和穿孔的彪形大汉……怎么看都不像是一般唱片店会雇佣的人,而这恰恰是 Tower Records 的魅力所在。
Tower Records 早期店员合影
Tower Records 成功的一大原因是,店里没有着装规范。
—— Russ Solomon
Tower Records 挑选店员唯一的标准就是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只要你热爱音乐,那么不管你作何打扮,Tower Records 都欢迎你的加入。
年轻时的 Nirvana 鼓手 Dave Grohl
许多如今有名的音乐人当年都是 Tower Records 的店员。Nirvana 的鼓手 Dave Grohl 年轻时候留着一头几乎及腰的长卷发,除了 Tower Records 之外没有别的地方愿意接纳他。而在 Tower Records,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是同他一样狂热的乐迷,每天店里都放着最酷的音乐,Tower Records 也成了所有热爱音乐的怪孩子们专属的庇护所。
Tower Records 的店员个个都是狂热的乐迷
也正是因为这种根基深厚的乐迷文化,让 Tower Records 拥有了与别的唱片店截然不同的特质:在没有算法推荐的年代,店员们是顾客音乐上的引路人。他们有时看到顾客手里拿着的唱片会热情地上前推荐:如果你喜欢 A 的作品,那么说不定你也会喜欢 B。
Tower Records 外立面的装饰都是店员自己制作的泡沫板
店里的选货完全是店员们个人音乐品味的体现,他们拥有选品上绝对的控制权,只卖自己热爱的音乐。
即便是几十年之后,Tower Records 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唱片连锁,但每家店里贩售的唱片仍然完全不同,它们更像是一系列独立唱片店的合集,而不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复制品。
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卖唱片的地方,更像是你身边最懂音乐的那个朋友正在把自己热爱的音乐推荐给你。
已知世界里最大的唱片店
1960 年代,唱片行业由单曲时代转向专辑时代,人们开始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音像制品。同时也是在那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Beach Boys 的《Surfin' Safari》,披头士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都带动了唱片行业的热潮。这也让 Tower Records 的生意蒸蒸日上,他们将唱片店开到了旧金山。
Tower Records 旧金山店最惊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规模,在设计陈列的时候,去除了一切可有可无的设施,榨干了店里的每一寸空间,全部都用来存放唱片。一进入店内,就会有一种被音乐彻底包围的感觉,对于乐迷来说 Tower Records 是远比迪士尼乐园更快乐的梦幻之地。
Tower Records 里的唱片几乎无穷无尽
当时 Tower Records 有两句非常自负的广告宣传语:' 已知世界里最大的唱片店 ' 和 ' 宇宙里最大的唱片店 ',看着店内近乎无穷无尽的唱片,似乎这两句广告词也并不是特别夸张的形容。
上为 Bob Marley 在 Tower Records 签售,下为 John Lennon 在店内挑选唱片
Tower Records 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音乐人们最爱的去处,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到店内看自己的唱片放在哪里,卖得好不好。Eric Clapton、Jimmy Page ……这些音乐圈传奇的名字都是常客。
上为 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在 Tower Records 演出,下为 Blondie 主唱 Debbie Harry 在 Tower Records 告示牌前合影
而且来到这里的音乐人完全不用担心会被狂热的粉丝打扰,即便是被认出来了,也顶多是遥远地点头致意。在 Tower Records 人人最重要的身份都是乐迷,并没有高下之分。
我在 Tower Records 花的钱比世界上任何人类都多。
—— Elton John
Elton John 就是 Tower Records 最为忠实的顾客。据说每周二早上 9 点,他会准时地出现在 Tower Records 的门口等待店铺开门,简直比上班还准时。每当看到心仪的唱片他会一模一样地买上两三份,分别放到自己不同的宅邸。
到了后来,他对 Tower Records 的熟稔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甚至比店员都更清楚唱片摆在哪里,遇见哪张唱片迟迟没有补货,他还会好心地提醒店员。于是后来 Tower Records 特意为 Elton John 提早一小时营业,在这一小时内,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尽情选购。
上为 Liv Tyler 出演的电影《Empire Records》,这部电影正是以 Tower Records 为原型
下为 Tower Records 店内陈列
Tower Records 独一无二的魅力在于: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是 20 分钟的朋友。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零售就是社交。
人们在店里,花上几个小时在唱片框里挑选唱片,身边都是和自己有着相似品味的人,很难不孕育出一些友谊。
涉谷店的传奇
Russ Solomon 的日本考察之旅
1979 年,Tower Records 的生意一路扩张。有一天 Solomon 收到了一个特别的邀约,两个来自日本的商人想要邀请他去日本开 Tower Records。Solomon 欣然踏上了去往日本的考察之旅。
札幌的盗版 Tower Records
当时的日本极度迷恋美国流行文化,他们甚至在札幌看到了一家盗版的 Tower Records。回到美国之后,虽然对日本的了解仍然接近于零,但是 Solomon 本能地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他立即决定在日本开展批发业务,可是销量却远远低于预计。他想要派一个员工去日本拯救这块业务,一个名叫 Mark Viducich 的员工大胆地推荐了自己。
Mark Vidu cich 和 Russ Solomon 在日本筹备开店
Mark 是 Tower Records 的一个基层货运人员,领着每小时 5 美元的时薪,但他或许是整个 Tower Records 里最懂国际货运的人,日本的进出口业务几乎是他一手操办的。
Russ Solomon 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管理者
Solomon 最初也有小小的迟疑,一个货运工,能够担当得起日本业务的重任吗?可是他一向欣赏有胆量的人,于是他不顾公司里其他人的质疑,指定 Mark 担任日本业务的负责人,这在其他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Tower Records 涉谷店以直营而非授权的方式经营,在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创举
Mark 或许没有接受过一天的商科教育,但他有着一个音乐爱好者最朴素的直觉。在东京的各个区域中,他觉察到涉谷是年轻人最密集的地方,于是将 Tower Records 在日本的第一家店定址在了这里。如今回想起来,Mark 自己都几乎难以想象当初是如何熬过一道又一道繁复的行政程序,但好在他还是跌跌撞撞地把涉谷店开了起来。
Tower Records 涉谷店开业当天,门口排了三四百位乐迷
开业当天的早晨,店门口就有三四百个狂热的乐迷在排队。一开门,人群一窝蜂地涌入店内,谁也没有见过这种疯狂的场景。
从开门到打烊,店里奔涌的人流没有停息过,当天的营业额在六万五到七万美金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个破纪录的数字。涉谷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日本的年轻人开始以手提 Tower Records 黄底红字的包装袋为荣。
Tower Records 在对的时间出现在了对的地点,只有 ' 天时地利人和 ' 才能解释 Tower Records 在日本的成功。
宿命的衰落
Tower Records 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扩张
或许是受到了涉谷店巨大成功的鼓舞,进入 1990 年代,Tower Records 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扩张。只是这一次,Solomon 并没有之前的那种好运气。
他没有做足功课,也没有考察合作伙伴的资质,只是听信了 ' 南美遍地是黄金 ' 的传言,就贸然地进入了这个陌生的市场,最后也自然是以惨败告终。因为错误的扩张决定,Tower Records 在财政上陷入了绝境,欠下了银行大笔贷款。
Tower Records 布宜诺斯艾利斯店生意远低于预期
而与此同时,曾经蓬勃发展的唱片行业如今也盛景不再。越来越多的零售巨鳄开始进军唱片零售,沃尔玛、BESTBUY 都开始以极低的价格贩售唱片,售价只有 Tower Records 的二分之一。Tower Records 苦心营造的乐迷社群氛围在五折的价格面前简直不堪一击,甚至有很多人会在 Tower Records 试听完唱片之后再去对面的大型超市购买。
Napster 的界面如今看起来有些简陋,但在当年却深刻地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
而更为致命的打击还在后面。1999 年,当一个名为 Napster 的小网站刚刚出现的时候,整个唱片行业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历史却证明,这个网站深刻地改变了所有人消费音乐的方式。
Tower Records 在价格战面前节节败退
2006 年 12 月,清算公司正式接手 Tower Records,美国的所有店铺面临关门歇业的命运。Tower Records 在 Sacremento 的门店外有一块看板,平时用来更新最新的音乐信息。一个店员在看板上写下:' 一切都将随风而去。谢谢你,Sacremento。'
无论是昔日的荣光还是衰落,一切都会过去的。
如今日本是 Tower Records 最后的阵地,虽然美国所有的 Tower Records 门店早在 2006 年年底就已全部结业,但在日本仍然有 85 家门店延续着 Solomon 的唱片之梦。当年一个多少有些莽撞的决定如今却保住了 Tower Records 最后的命脉。
现在层出不穷的流媒体音乐服务让获取音乐变得前所未有地便利,也让实际触摸一张唱片的感受变得更加稀缺。唱片不是最即时的形式,但却是远比信息洪流中的 0 和 1 更具情感价值的载体。
你还留有收集唱片的习惯吗?在评论区推荐一张喜欢的专辑给我们吧!
撰文 - tt
图片 - 部分来自纪录片《All Must Pass》
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