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醒醒!
如果说比亚迪不是好公司,在比亚迪身上赚了25倍的巴菲特肯定不答应;但如果说比亚迪是好公司,马斯克早质问过: “你见过他们的车吗?我不认为他们有什么好产品。”即便在生活中,也很容易遇到两种极端的比亚迪:如果你在深圳问出租车司机,基本对比亚迪一片好评;但如果问汽车供应链里大小供应商,又基本是摇头派。
比亚迪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两面体。但有一点大家没有异议,王传福确实有福气,尤其近几年,比亚迪可谓洪福齐天。疫情的时候,变身全球最大口罩制造商,大赚特赚;全球缺芯时,比亚迪几乎是唯一芯片可以自给自足的车企,即便不能完全满足,“也缺不太多”;被全行业集体diss的磷酸铁锂,今年突然行情大涨,宁德时代要向它看齐,特斯拉、苹果要上赶着谈合作;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BYD汉热销,每个月的销量保持在8000辆左右。中国还没有一款20万+的自主品牌车型单月销量可以维持在这个水平。更不用说为华为、苹果、小米代工的绯闻,以及除轮胎之外其他部件全自产等等“壮举”。
以上这些成绩足以支撑巴菲特12年25倍的收益。但如果与特斯拉为代表的未来趋势来比,比亚迪却在一步步落后。
先与毛豆Y对比,售价34万元以上的毛豆Y五月份在大陆销量翻倍,5月卖出1.28万辆,四月份仅为5520辆。一旦毛豆Y的产能全开,根据行业数据,毛豆Y与毛豆3的销售比可以达到2:1,预测,到年底,特斯拉将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数据。
与新势力比,比亚迪也有点步履蹒跚。尽管今年上半年以来,整个行业爆发,不过比亚迪汉在与创业三五年的新势力比,增幅明显落后。
4月份比亚迪汉的销量为8177,5月份是5763,降幅巨大;小鹏P7的4月交付量为2995辆,5月是3797,增幅明显,与去年五月比增幅高达1877%。而且两家售价来看,小鹏P7为23万-41万之间,比亚迪汉为23万-28万,价格占优。
销售数字上的颓势,暴露了比亚迪汉作为新车的说服力。那么原因出在哪里?
新车的消费群体是那些轻品牌重其他的新人类。旧人类是无法接受新车的,我曾在电梯里听到旧人类的一句灵魂之问:我花40万买一辆电车,你以为我有病啊?
新人类要的新车除了动力是新的,其他方面也要是新的。如果只是造一辆车,传统车已经做到了登峰造极,品牌堡垒也足够坚固,何需新车?
最近德国大众的新能源开山之作ID4在国内遇冷就说明了这一点。尽管ID4在欧洲大卖,甚至一度力压特斯拉,但是到了中国,5月只卖出1200多辆,比4月份下降了200辆。本来大众的这款电动旗舰车在中国计划全年要卖到6万辆,现在看,这个目标很难达成。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动驾驶功能缺失,相比特斯拉、小鹏这些,ID4没有自动停车功能,没有声控功能等等,这在看重科技感的中国市场无法被接受。显然,工业时代的遗老转弯转得并不快。
可以说,在工业时代活得有多滋润,在新能源时代转型就转得多么痛苦。工业遗老转型不是换个赛道那么容易,它先要砍掉之前安身立命的东西,不然资源无法向新能源和自动驾驶倾斜。但是自断臂膀哪有那么容易?
相比这些纯粹的车企,比亚迪其实被工业时代改造得更彻底。不然半道打入造车世界的中国企业,如何在残酷的工业时代存活下来。一个新能源车企在工业时代的处境无比艰难,过程极其残酷。即便强大的特斯拉,在2017、2018阶段基本一只脚踩进鬼门关,那时的蔚来也准备随时扑街。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没人怀疑比亚迪会挺不住,比亚迪就像9条命的猫一样皮实。它在汽车和电池之外,还做芯片、代工手机、造零部件,只要能挣钱造什么都成。如果没有这些本领,比亚迪无法熬过漫长的新能源黑暗期。把自己练成滚刀龙,不拘利润薄厚,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这就是比亚迪的基因,这些东西比亚迪不会轻易放弃,譬如比亚迪电子很快就要香港上市了,虽然它有部分业务做汽车电子,但与自动驾驶这些基本没有关系。
这种基因限定了比亚迪的上限和下限,巴菲特之上,马斯克之下。
杂货摊式的打法固然让比亚迪活了下来,但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四不像。公司的基因,行事风格,人员组成,妥妥一个老工业企业。一个公司是啥样的要看它雇了什么人。比亚迪2019年在“人工”上花了205亿左右。2019年比亚迪员工23万人,年人均税前工资约6.65万元;比亚迪一年为每个员工支出的平均费用为8.91万元。这个数据没有剔除高管,是一个被平均的数据。根据在线招聘职位公布的数据, 2019年特斯拉中国月平均工资21507元。
这反映到至关重要的自动驾驶上,比亚迪明言要侧重车的控制,譬如转向、制动和驱动这些底层技术。而算法相关的自动驾驶之类,比亚迪要与百度合作的L3级自动驾驶。
这是非常比亚迪的选择,目前阶段,由于自动驾驶技术不成熟,半拉子自动驾驶技术根本不能应用到车上,自动驾驶技术的积累对于现车的销售作用不大,那么自动驾驶投入等于沉默成本,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耗费巨大,极其考验现金流与技术投入的平衡。对于一个极其擅长活命的公司,肯定不适应为未来投入巨资。
比亚迪习惯了自己的温水锅,也很享受自己这锅温水,无论为苹果还是小米代工电车,它毫无压力。你很难想象一家有市场雄心的车企,愿意代工友商的产品,与自己的产品在一个市场争夺份额。欧美车企不论,即便现代这样的后起之秀都很难拉下脸面为苹果代工,即便苹果找上门也没有答应。
作为和比亚迪同时踏上新能源之路的特斯拉,从来没有忘记为什么造车。即便特斯拉在生死交困之际,也没有忘记造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理想。尽管马斯克同时也在造火箭、造胶囊列车,但那是严格切割的实体,跟特斯拉没有一毛钱关系。比亚迪在求生的路上除了造电池这件正事之外,所做的事几乎与自动驾驶没有关系,纯粹为了活下去。
行文至此,除了唏嘘和惋惜,不会指责比亚迪什么,能撑到现在已经是一条好汉了,而且比亚迪还撑得相当不错。
在过去这20多年里,比亚迪胜在选对了方向,胜在提前20年出发,在无比宽广的新能源战略空间里,在抢跑20年的战略红利期里,无论是正着开,还是倒着开;无论是睡着,还是醒着,成为巴菲特的心头好不是太难的事。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所有选手都上路了,躺赢彻底成为过去时。
这两天爆出的新闻,中国有4家自动驾驶企业去美国上市,每家市值预计百亿美元以上,在美国上市的小鹏正在计划在港股同步上市。在百舸争流的赛道上,但凡慢一点,错一步就会被抛在身后,更遑论沉睡在历史里,不会有谁一边生产几毛钱的口罩,一边成为自动驾驶巨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