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鹿死?还是逐鹿者死?
上卷 第二十六回 第七节:
【原文】
无。
【端木持易见解】
话说贾兰射鹿之事,前言犹有未尽,特此再续前节。
要说射鹿之事,不得不从《史记淮阴侯列传》说起——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
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
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
蒯通至,上曰:“尔教淮阴侯反乎?”
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上怒曰:“烹之。”
通曰:“嗟乎,冤哉亨也!”
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
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逐鹿中原”,是天下所有人都想搞的事情。但有一点,说的不太好,就是说“秦失其鹿”,这句话有问题,问题在于,鹿是原属于秦吗?古语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鹿是自然之物,天下是自然的天下,江山谁为主?本无主。
既然本无主,为何又要“据之”?有德者就可以据之吗?我看也不能这样搞。因为也有问题。因为谁算得上“有德”?可自古以来,都是家天下,谁又是有德的呢?我看都是无德的。私分天下,何德之有?
人人都想射鹿,可鹿又何辜?
为了争夺天下这个“鹿”,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争得你死我活,杀兄杀弟杀父杀母的比比皆是,更何况是其他人,反正最后都是人头滚滚。“流遍了,郊原血”。
鹿无辜而被杀,没人管他们死活;但杀戮(鹿)的人,自己也没得几个好死的。活着天天做噩梦,更多的是死于非命。比如孙策,他为了逐鹿,杀了许贡。结果自己在郊外射鹿,被许贡的门客射杀,年仅26岁就去世了。
但你看,这个世界就这样,只要行私,就非杀不可。一时不杀,不过是“力不能耳”,只要你力量衰弱,就必遭猎杀。
于是一时得了鹿的人,就宣扬这样一种精神:“仁”,“恕”之道。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被后世作为对天下的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宽恕,大家要仁慈,大家不要求利,吃亏是福。而他们自己呢?射鹿,捉鹿,吃鹿肉,喝鹿血。原来这就是文武之道——文过饰非,武实镇压。
天下之鹿,真个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无话可说了。
当此天下,就真的万马齐喑吗?不。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总有圣以文反法,侠以武犯禁。此正是我民族不灭之本因。
说了这么多,我想概括一下,既然鹿有其死,猎鹿者也有其死,然则何以为解?
前屋伐令公说:“使鹿得其生,生命得以生存繁荣,生民于天下。则世界才有希望。”孙中山先生说:“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但这一切,如果没有“民主”——“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独立自主”,那么民生繁兴,民权兴盛,民族复兴岂不是都只是幻梦?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说:“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头会:按人头征税(比如所得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实物税)。形容赋税繁重苛刻。而民不聊生,我的看法就是指民众不能聊生命,生存,生活,生气。
没法聊了,不让你们聊了。肚子饿的聊不下去了。肚子饿的连聊天的力气都没有了。
恩,这就特别有意思了!
没得粮食吃了,就只好猎鹿。
这就又到了天下不养鹿,不生鹿而只知道逐鹿的时候了。
那么鹿又将死在谁手里呢?死鹿又会最终落在谁手里呢?吃鹿肉喝鹿血的人又是谁呢?鹿死殆尽,无鹿可获,又该哪里去找鹿呢?
哎,说不完的鹿的故事。
故事里的事,你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