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漫谈】之三(中):《都2017年了,你还在用渐变灰滤镜拍风光?你Out了!》
本专栏【摄影漫谈】后续部分内容预告
■ 《都2017年了,你还只知道在黄金时段拍风光片?你Out了!》
■ 《大灯泡镜头用后置式中灰滤镜评测》
■ 《什么是ISO不变性?》
■ 《旅游者的视角和摄影师的视角》
我通过我的专栏【摄影漫谈】来与读者分享我在风光摄影中从器材到理念到技术的各种心得和经验。这个专栏的内容将同步在我的公众号里和我的美篇里推出。
【摄影漫谈】之三(中):
《都2017年了,你还在用渐变灰滤镜拍风光?你Out了!》
上期我们讲了渐变灰滤镜的问题和宽容度的基本概念。现在我们就讲讲如何不用渐变灰来拍摄大光比场景。
上期发表后,我正在某大洋上空飞行,突然收到帮我排版的三火美女的一句信息:“某哥想先看后面两集,说有急事,可以吗?”
我说,“好吧。可是到底有什么事会这么急啊?“
”他说前几天出门拍照用渐变灰被嘲笑了。还有这么巧的事。”
哈哈,看来部分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不那么容易被忽悠。
6
抛弃渐变灰方法一:
利用高宽容度来实现单张RAW出片
其实现在大部分相机的宽容度都非常高了。欠曝宽容度可以达到3-5档,过曝宽容度一般也有一档。注意由于数码相机的特点,如果画面有彻底过曝(死白)的地方,后期是救不回来的,因此我们前期的时候要避免画面中的死白。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看过我的佳能5D4评测的同学都知道,这是我在挪威的一个旅馆里,为了测试5D4的宽容度而拍摄几个例子之一。
我拍摄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室内场景。由于房间里和房间外的亮度差别极大,相机看起来不可能同时拍下室内和室外的细节。如果我们把室内拍的足够亮,那么室外景物一定是白花花一片,彻底失去了任何细节。不光是如此,注意地板上彻底过曝光的地方。
如果我们要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下来,那么室内会严重欠曝,下面这张图里室内欠曝至少4档。注意窗外天空还是有点稍微过曝。在这样的旅游片里问题不大,如果是严谨的风光片,那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减曝光,这样室内就更暗了。
常识也告诉我们,这样的场景,渐变灰滤镜也只能一边歇着去。
可是在这张看似“废片”,严重欠曝的RAW文件里,隐藏了大量暗部细节。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后期里挖掘出这些细节。注意这张照片并没有用画质最佳的ISO 100,而是用了ISO 160。我想原因是我现在老花眼原来越严重,看不清LCD上的显示了吧。如果是ISO100,效果会更好。
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在后期RAW解码软件里(这里用了Lightroom为例,在ACR或别的软件来一样可行),把曝光提亮4档:
提亮四档后,室内的亮度基本符合人眼现场感觉了,但户外和地板的高光出过曝光了。没关系,我们把“高光”往回拉。这时候过曝部分的细节几乎全部恢复了。拉多少要看个人口味,我个人觉得让窗外稍微曝一点点会更符合现场感觉,因此这里我只拉到了'-80', 没有拉到最低。
其实这样我们的曝光调整已经完成,总花费时间大概是一秒钟。不过有人也许会觉得最暗的地方(比如床边的椅子)还是有点暗。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把阴影或黑色色阶往右拉一点点(见下图):
把暗部提亮,高光压暗的结果自然是减小反差——这本来就是我们的目的,因为原片室内室外全局发差太大。但这样操作的结果也导致了室内(或室外)景物之间的局部反差减少。其实具体到这张照片,我觉得结果很好,没什么问题。不过如果你偏爱更强对比的话,我们可以稍微加大一点对比度:
从小图上看,这样大幅度处理后的画质非常令人满意了。那么放大到100%后效果会怎样呢? 下图是没有任何降噪处理过的100%局部, 可以看到图中只有在比较平滑的暗部才有比较明显的噪点。其它部位十分干净:
当我们稍微降噪并锐化后,噪点基本可以消除,同时锐度依然令人满意:
我们和另外一张对室内“正常曝光”,不需要大幅度提亮的照片的100%细节做比较 (同样对比度+25,黑色色阶+60)。显然细节和上一张比较稍好一点点(但相当接近),可地面已经过曝:
总共花费时间: 3秒钟。 怎么样? 容易吧?效果不错吧?
看到现在有同学可能抗议了,这是室内建筑照,不是风光片!你的讲座说说如何拍风光片的! 好吧,下面我们用一张风光片为例。其实风光片调整会更容易很多,因为户外景色很少碰到上图这么大的光比。
我们来看一张我在美国锡安国家公园拍摄的夕阳风光片。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传统上需要渐变灰滤镜的场景:日落时候,晚霞灿烂,我们面对的是西方明亮的天空,地面处于阴影中。不过如果用滤镜的话,在压暗天空的同时,我们也会把画面两边的山体压暗,看起来会很不自然。
我只用宾德645Z中画幅相机拍摄了这一张RAW文件:
看起来是地面太黑的废片,但我们在Lightroom里进行上面讲到的调整(曝光+200,高光-100,对比度+25,黑色色阶+40)。几秒钟后,我们就得到下面这张非常接近现场的图片。
当然这张照片我会在Photoshop里进行进一步微调,比如把河流两岸稍微压暗点,另外天边加一点高光渲染(见《极致之美》一书有关章节)。但这些属于后期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和曝光控制有关的技术控制现在已经完成了。
我们看看没有经过任何降噪处理的暗部的100%细节,我看不到任何噪点。
总共花费时间: 3秒钟。 怎么样? 容易吧?效果不错吧?
数年前我是反对这种强拉暗部办法的,因为以前的相机暗部宽容度不够好。但现在传感器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要与时俱进。
好吧,现在你明白了把。有了如此简单有效的办法,请你告诉我,为什么我还需要用渐变灰滤镜?
7
哪些相机可以用这个三秒抛弃渐变灰滤镜大法?
答案: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相机,包括所有使用索尼传感器的相机。这些相机都有非常高的宽容度,后期可以轻松提亮3档而不影响画质。如果稍微放松点要求,提亮4-5档也不是不可能。
· 比如尼康D800以后发布的所有相机
· 比如所有的索尼相机
· 比如所有的宾得相机
· 比如所有用CMOS的中画幅后背
可是,佳能相机呢?我大佳能怎么样?
对不起,作为一个佳能铁杆用户,我不得不说,佳能的祖传传感器动态范围是渣,真是渣。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后期拉亮2档没问题 (所以就算是佳能,用2档渐变灰滤镜也早可以抛弃了)。可是提亮3档的话,画质就开始很差了,提亮4档?没门。
佳能系统里目前唯一的例外是EOS 5D Mark 4和EOS 1DX2,这两部机器的动态范围达到了索尼传感器的同等水平,可以放心大胆用前述技术(我们的前面的挪威旅馆片例子就是用5D Mark 4拍摄)。不要求顶级画质的话,提亮5档都没问题。可惜,佳能这几天刚刚发布的6D2机身的动态范围又大幅度往后退,回到了以前的渣样。
8
现场光比超出传感器可用宽容度和动态范围的例子
下面的例子我是今年在智利的百内国家公园的一个旅馆里,给学生现场演示曝光合成技术而拍摄的(画面里被我使用的机器是以像素奇高但动态范围差而出名的佳能5DSR。第一张照片(1/200秒曝光)照顾了窗外的美景,但室内几乎全黑:
如果我把曝光时间从1/200秒增加到1/30秒,室内依然太黑,但左边的窗外天空已经完全没细节:
把曝光时间进一步增加到0.4秒,这时候室内曝光正常了,但室外完全过曝光:
最暗那张(1/200秒)和最亮那张(0.4秒)的曝光值相差80倍(6档多)!
如果我们把最暗那张后期提亮5档会怎么样?看大图我心里已经咯噔一下了:
作为一个佳能用户,我看到下面这个100%细节,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9
抛弃渐变灰方法二:
自动曝光合成技术
曝光合成技术是当代风光摄影里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它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如果相机的动态范围不够,单张没法拍下画面里最亮和最暗部分,那么我们用不同曝光参数去拍摄两张或多张,然后在后期里把这几张照片合成,就可以得到一张亮部和暗部都曝光合理的作品。
在前几年,曝光合成还是一个“高级技术”,只有后期高手才敢碰,因为它要牵涉到明度蒙版或天空选区等比较复杂的概念。可是时代不同了,Lightroom和ACR的HDR合成,能让我们极其轻松,不费任何脑子就轻易完成曝光合成。真的比傻瓜机还要傻瓜。
什么,你说HDR?提到HDR,你是否自动想起了某些画面?我的朋友,四光圈成员范朝亮博士把这种画风贴切地称为“阴曹地府风”。在某个墙内不存在的搜索网站上打入“HDR”三个字母,返回的全部是下面这些画面:
其实不是HDR本身有问题,是一小撮阶级敌人把HDR玩坏了好不好。
我们来看看HDR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还是以上面百内国家公园旅馆照片为例。既然单张没办法出片,我们就多张合成呗。
我当时拍摄了3照片。但我可以舍弃中间曝光值那张,只用最暗的那张(1/200秒,室外曝光基本正确)和最亮的那张(0.4秒,室内曝光基本正确)这两张进行合成。我们在Lightroom(ACR里同样可以)同时选中并加亮这两张照片,然后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窗口里选择“照片合并—>HDR”:
Lightroom会弹出一个HDR合并预览窗口。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动,只要点击“合并”就可以了:
经过漫长十几秒的等待时间,Lightroom完成了合并,并生成了一个看起来极其真实完美的新文件(文件名后面是-HDR),并且帮助你预设了所有调整参数。最牛逼的,不光是操作如此简单,合成速度如此快,效果如此精彩,而是合成结果是RAW文件!也就是说,如果你对结果不是最满意,你可以自己去细调色温,反差,黑场等参数!
那么这样合成的画质如何呢?我们来看看没有任何降噪或其他调整的合成后的原图的100%细节。可以看到画质非常好:
这样的合成非常简单方便,而且可以用于任何机型,不光只是佳能。如果你用高宽容度机器比如索尼A7R2,如果你想最高的画质,要打印巨幅照片,那么我建议后期提亮暗部最好不要超过3档。超过的话还是用曝光合成吧。当然如果你只是用来因一下杂志上那么大的小图,哪怕是跨页,那么尽管拉暗部吧。
10
好了,问题来了,要多少张来合成?
很多相机可以设置自动包围曝光,一按快门一梭子就是5-7张不同曝光值的照片。但我不建议用这样的办法。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回家后发现卡里绝大多数都是废片。要挑选删除这些废片会耗费无数脑细胞。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哪怕是曝光值差6档以上,两张照片就足够可以进行曝光合成。一般来说,我只是在画面中有太阳(或者有太阳附近的天空的时候),才会用用到3张或更多来合成。
我们以本文一开始讲的复活节岛雕像图为例。我用佳能5DSR,先用1/5秒拍摄了一张地面景物。 然后我把曝光降低到了1/100秒,拍摄日落时候的云彩(见下图)。可是这时候虽然前景已经几乎成了剪影,但山后太阳附近的局部云层依然过曝。
这时候的反差是如此之大,我一直把曝光降低到了1/2000秒后,才大致记录下了最亮处的云层细节。
我一共拍摄了4张不同曝光的照片(1/5秒,1/100秒,1/640秒,和1/2000秒),这一组曝光值相差接近9档!在Lightroom里选中这四张照片,然后用上述方法进行HDR合成,半分钟后我们就得到下面的合成结果。这已经非常接近我想要的效果了。我只需后期做非常简单地调整(比如让高光部分更“刺眼点”,现在稍微有点“闷”)就行了。 你说简单不简单?这样的场景,渐变灰滤镜也没有用。
本文是根据我为色影无忌和佳能典藏大赛活动而讲的公开课内容整理而成。原文太长,将分上中下三次刊出。感谢三火为公众号排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