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医德是道教医学的优良传统

《太平经》曾强调治病用药为“救死命之术,不可易,事不可不详审也”,必须“慎之慎之”。

葛洪身体力行,认为:“人能救之者,必不为之吝劳辱而惮卑辞也。必获生生之功也”。

他精心选用民间验方、秘方和偏方,以求“必可以救人于死者”。在他所处的时代,巫风盛行。他一再批判那些妄说祸祟、专以祭祷问卜为业的巫、祝小人,讥刺一些不修疗病之术的平庸道士。

陶弘景也广泛收集民间良方,并将其分为“累世传良”、“博闻有验”和“自用得力”三大类,分别陈述其来历、用法和疗效。

这既体现了他在医疗活动中的高度责任心,也是他的崇高医德的表现。

孙思邈是重视医德的一代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一开始就以“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为题,系统论述了医家必须具有的医德规范。告诫为医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道医道已了”。他强调医家必须“志在救济”,对病人要有高度责任心:“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光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前来求医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临床诊断时,强调精神专一,周密思考,不得轻率从事。此外,他还提出若干医家必须注意的事项,诸如:不得多语调笑,道说是非;不得议论人物,訾毁他人;不得恃己所长,掠人财物;不得见人富贵,处以贵药,等等。

他的医德为道教医学的精华,至今为人所景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