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适应世俗为人处世的法则,与时俱进懂得必要的变通

(2021-03-08 16:12:23)

转载▼标签: 世故:适应世俗为人处处世分类: 职场弄潮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各方为了跻身竞争前,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不断推出新思想、新办法、新技术、新产品。激烈的角逐和竞争,使社会现象变化迅速异常。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活于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最灵活、最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于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可行、有效的决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能最及时地正确洞察社会变化,并能最迅速地做出反应,谁就将走在前头。而头脑封闭、反应迟钝、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会一再地坐失良机。不能深察明辨、盲目轻率地追随变化潮流的人,也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造成决策的失误。在现代社会,如果单单向前人讨教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已经远远不够了,更需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去探索、去体会、去总结。对于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前人确实探索过,研究过,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著述,充满了哲理和心得。但是倘若你以为凭了前人的经验之谈,就可以顺顺当当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就可能要大吃苦头。在多变的社会里,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或不能把握变化的规律。一个发展节奏加快、组合形式复杂的社会,在不同的人们中产生了不同的际遇:对于那些适应力强的人来说,多一扇门就是多一分希望,多一种变化就多一个机会;对那些适应力弱的人来说,多门等于没门,多机会等于无机会。性格封闭的人,不能把握社会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无法对这种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在多变的社会中就会处处碰壁,撞得鼻青脸肿而找不到出路。加速旋转的生活舞台,可能产生一种离心力,把一些不适应的弱者甩出去。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部题为《让这个世界停下来吧——我要离它而去》的音乐喜剧片轰动了伦敦和纽约,反映了一部分西方社会的人对节奏加快的生活的反感。托夫勒说,他们是“情愿和这个世界脱离,也要按自己惯有的速度闲混下去”。在变化面前无法入门的人,自己也难以享受新生活带来的乐趣。老年人害怕变化,希望按照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安度晚年,这没有什么奇怪。害怕变化,这是心理衰老的一种标志。但是,青年人却应当欢迎变化,不应当对变化采取漠视甚至固执的态度,因为那将会有使自己的心理发生衰老的危险。性格的灵活主要表现在为人处世的适应与变通上。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不苛求”。(1)不苛求环境。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成员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日益充分的物质条件,人们对环境的选择要求日益强烈。然而,即使是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人对环境的选择却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我们这个正在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更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的主导面,恐怕还是通过人对环境的适应来改变环境,而不是通过新的选择来调换环境。善于适应环境表现了人的性格的灵活,它具有多方面好处:第一,能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能优化自己的心境与情绪;第三,能调动自己内在的积极性;第四,能为进一步发展准备条件。所以,适应有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之分。我们提倡积极的、主动的适应环境,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顺应环境。因此,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又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不苛求他人。与适应环境同步存在的问题是,人也不应苛求他人。就是要承认别人能同自己一样选择、保护、发展他们的个性、习惯、兴趣和观念等。这是不苛求他人的第一个要求,也是灵活性格的重要表现。现代心理学认为男性的女性性格化,女性的男性性格化,具有适应环境、适应他人的更大灵活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也就能获得更大的生活自由度。在人际交往中,和谐融洽是人人希望的,只是矛盾、隔阂常要光顾我们的生活。于是,对不苛求他人的灵活性格,又提出了宽容待人的要求。尊重别人的个性、习惯等,是一种宽容;但是,当别人对自己表现出进攻的姿态时,能做到合理的谅解、忍让,则是更大的宽容。当然,宽容并不是不讲原则,更不是寄人篱下,而是以退为进。能宽容别人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性格的灵活性,是有益的交往态度。(3)不苛求自己。这当然不是说对自己可以低标准,低要求。恰恰相反,不苛求自己,正是为了更好地要求自己,只是这种要求是建立在实际的因而也是可能收到实效的基础上的。不苛求自己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情感上的超脱。挫折、坎坷乃生活的题中之意。痛苦与欢乐同在,烦恼与幸福共存。成功的希望越大,失败后的痛苦就越深;智能越高,对苦闷的体验越敏感。要求一个神智清醒尤其是有进取心的人对挫折和失败无动于衷,是不现实的,正确的做法是如何迅速摆脱困境。超脱痛苦的情感,正是为了使现实的自我上升到理智的“超我”,从而实现自己的志向。二是志向上的弹性处理。每个有进取心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目标。但是,制定了目标未必一定能实现。灵活地对待自己,就是要对目标的难以实现进行正确的归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自己无能、没出息。这就好比登山,这条路走不通,可以走别的路;一时登不上山峰,可以先登上半山腰。这种现实的灵活态度,倒可能最终把你引上“风光无限好”的山顶。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罗宾·丹巴是一名人类学家,他研究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原始社会,并发现在那些村落中的人,大约都在150名左右,人们把他的研究理论称之为“150人定律”。现在我们许多人都远离村庄生活,但是却没有脱离这个概念:罗宾让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列出一张与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单,结果他们名单上的人数大约都在150名。一些其他对经济和军事团体的研究显示,人们在多出这一数字的团体中合作的效率会有所降低,人数太多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一理论也显示出,当个体的生活圈子过于狭小时就会感到孤独。作为个体我们需要他人的协助来发挥潜能。许多人把生活视为一种长途旅行。他们在途中只选择需要的人和事,这其中包括朋友、家庭和事业。这是一种狭隘的生活观念,也是在他们工作称心、变得富有后还是感到不幸福的原因。你不是作为一名孤独的旅行者,而是你自己村落的首领,应用“150人定律”,我们会看到事物的不同。你对村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负责,一份好工作会帮助你这个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你这个村落的文化生活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许你的村子是一处富饶之地,但是每个人都住在高墙之内不和邻人交往。在这里走上一圈儿,发现它是一个空荡荡的村子。也许因为大家都忙于工作。也许大家闲散着什么都没做。许多人认为幸福是在竞争中获胜,胜者得到好的工作、美满的家庭和大把的钞票,败者就该沦为不幸。罗宾的定律告诉我们,平衡的人际关系才会带给你幸福的生活。这也有助于我们考虑该如何对待他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依据人们的工作种类或者赚钱的多少来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是很简单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村之长,这个工作并不容易,需要赢得尊重。感悟:做事先做人,想成就大业,必须把“人”字写端正。一个人,如果不孝顺,则愧对父母;不仁义,则愧对朋友;不忠诚,则愧对社会;不道德,则愧对子孙。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还能称之为人吗?这样的人即使具备一些做事的能力,但因为方向不正确,走的是歪路,他的能力越强,所犯的错误就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做事先做人,不是真理却胜似真理。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操,心中想的和手上做的才算得上是好事、善事、正确的事,在他挥汗如雨的奋斗路上,才会得到家人的鼓励、爱人的呵护、朋友的扶持,甚至陌生人的帮助……文/单眼老表分享:0

喜欢0

赠金笔阅读(3)┊ 评论 (0)┊收藏(0) ┊转载(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前一篇:世故:处世中懂得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弹性后一篇:盛世菩提:生活中不要总是从负面看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