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荣毅仁打算把工厂迁走,早起看到马路场景,当即不迁了
上海解放,荣毅仁打算把工厂迁走,早起看到马路场景,当即不迁了
解放军渡江作战,几乎没有遇到蒋军多大抵抗。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4 月23 日解放南京。已到北平的毛主席闻讯大喜,挥笔写下了恢宏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渡江作战之前粟裕就提出,渡过长江并不难,最重要的是过江以后如何抓住和歼灭南京、镇江、芜湖间的蒋军有生力量。
粟裕反复测算东、中两路突击集团渡江后东西对进合围敌军的距离和需要的时间,分析判断南京、镇江、芜湖之敌逃跑时可能选择的路线和行程,认为我军先期或与逃敌同时到达浙江、安徽交界的长兴、广德地区是有可能的,并在这里歼灭向杭州方向逃跑的蒋军。按照这个设想,粟裕和张震研究以后,调整了渡江重点突破地段和兵力部署,目的只有一个:渡过长江以后能追上、堵住、歼灭从南京、镇江、芜湖等地撤退的蒋军有生力量。
解放军全面渡江,蒋军全线溃退,一片混乱。粟裕决定解放大军乘渡江登陆胜利之威,迅速展开,东中两个集团实行东西对进,断敌退路,分割包围,聚歼逃敌于郎溪、广德地区。
可是,这时总前委来电,指示:“在战术上仍应稳扎稳打,有组织有准备进行战斗,防止轻敌乱碰。”
粟裕的歼敌方针是突出一个“快”字:快追,快堵,快歼。总前委的指示是一个“稳”字,稳扎稳打,“防止轻敌乱碰”。
按照粟裕的歼敌计划,要求中集团渡江成功后迅猛东进,到达吴兴地区与东集团会师,围歼溃逃蒋军。总前委则命令中集团第七、第九兵团,在25 日以前歼灭沿江当面之敌,26 日开始下一步作战任务,向前挺进,配合支援东集团作战。
张震收到总前委关于渡江以后作战部署的电报,万分着急,立即找到粟裕问:“怎么办? 按照总前委这个安排,想在广德、长兴地区堵住并歼灭逃敌,肯定来不及了,我们原来的歼敌计划全落空了!”
粟裕想了想说:“我们的行动稍一迟缓,歼敌良机顿失。立即给总前委和军委、刘伯承发电,报告我们的建议。”
总前委的电报是21 日中午发出的,粟、张联名签署的电报当天晚上 7 时 40 分发到了总前委和中央军委。
电报详细分析、阐述当前战场形势,建议:九兵团主力应排除障碍,不为小敌所阻,向东北挺进,截断南京之敌向杭州的退路,先头部队力求于26 日前进抵郎溪及其东北地区;七兵团于27 日前后进至广德地区待命;十兵团立即向宜兴、金坛、溧阳挺进,会同九兵团围歼南逃之敌;八兵团待命攻占南京,然后主力参加太湖会战。
22 日,粟裕同时收到总前委和中集团谭震林电报。
谭震林电报说,部队需休整一天。第七、第九兵团于28 日和 29日才能分别进至郎溪和广德地区。
总前委电报表示:“同意谭震林此部署。”同时决定即日起“谭震林率七、九两兵团直归粟裕指挥。”总前委显然没有采纳粟裕建议,但又给粟裕留出了余地。
张震无可奈何说:“敌人正在南逃,我们去却要休整,时间不等人啊!”
粟裕笑笑对张震说:“总前委既然已明确第七、第九兵团直接归我指挥,我就当仁不让指挥了。”
张震心领神会说:“请司令员下令,我马上执行!”粟裕口述命令:
命令第九兵团率二十五、二十七军急行军向郎溪、溧阳之线挺进,不为小敌所阻惑;
命令第七兵团迅速转向宣城方向,在九兵团右侧后方成梯次队形前进。
当天傍晚5时,张震把粟司令的最新部署下达第七、第九兵团,并上报中央军委、总前委。
粟裕拿过电报稿,在后面加了一段话:“此间各部已照上述部署进行,请七、九兵团即遵此电执行,并请总前委追认批准。”
总前委 23 日凌晨复电:“同意你们的部署,望七、九兵团迅速东进打通东西联系。”
敌情果然如粟裕所料,从4 月 22 日夜间开始,南京、镇江、芜湖之敌纷纷逃窜,其中四个军分别向上海和浙赣线撤退,七个军沿京杭公路及其两侧向杭州撤退。
粟裕判断,歼敌战场将在郎溪、广德、长兴地区。粟裕早已作过测算,目前的关键是,谁能抢在时间前面,提前到达郎溪、广德、长兴地区,谁就赢得主动权,赢得胜利。
粟裕、张震连发几道命令,严令各部迅速猛进,务必追上敌人主力,完全封锁敌人退路,围歼南逃之敌于太湖西岸的长兴、广德、郎溪地区。
连续几道命令,中心都是一个字:“快”,快追,快堵,快截,快歼。
三野各部冒着江南连绵春雨,踏着湿滑泥泞道路,昼夜兼程,猛追猛打,终于把准备撤到杭州的蒋军五个军8 万余人团团包围在粟裕算定的郎溪、广德战场,经过一天多激战,全部被歼,生俘军长、副军长以下官兵5 万多人。南逃蒋军两个军3 万多人被歼于宜兴、溧阳一带。
谈起粟裕“东西对进,追歼逃敌”的指挥和神算,三野参谋长、改革开放以后曾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钦佩地说:“渡江战役突破敌人江防以后能迅速转入追击,围歼逃敌 10 万,是与粟裕同志机断专行的指挥风格和高超谋划分不开的。”
解放上海之战,既是京沪杭战役的一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追击阶段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
要说粟裕将军在上海战役中的故事,最精彩最动人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实现将军提出的“对上海完整接收”。
渡江作战前的 4 月6 日,粟裕在白马庙作战会议上明确提出:“对上海采取完整接收”。
1949 年4 月底,三野前委在常熟召开扩大会议,担负解放上海任务的第九、第十兵团领导和各军军长参加会议。
粟裕在会上又提出:“上海战役,我们一定要夺取军政全胜。”粟裕进一步说:“什么是军政全胜呢?就是既要歼灭上海守敌,又要千方百计保全上海,让这座我国最大的城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保全上海,祖国获得新生以后,它必定会在恢复国民经济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有人打过一个通俗的比喻:“打上海,好比瓷器店里抓老鼠,既要把老鼠逮住、消灭,又不能把精美的瓷器打烂、碰碎!”
粟裕是怎样在“瓷器店里抓老鼠”的呢?
粟裕认为解放上海有三种打法,并且一一分析它们的利弊。第一种是围困战法。过去在内陆一些城市用过这种战法,很好。但是对上海不行。上海有 600 万人口,粮食、煤炭等生活资料都靠外地往城里运,如果长期对它围困,人民生活将陷入绝境。而蒋军则有海上通道,我们围不死他们。长期围困不可取。
第二种是选择敌人防御薄弱的苏州河以南实施突击。这样我军伤亡可能会减少,但战场将在市区,城市会被打烂。这种战法不符合“军政全胜”要求,也不可取。
第三种,把攻击重点放在吴淞,钳击吴淞,暂不攻击市区。这样可以封锁蒋军海上退路。敌人必将集中兵力与我决战,以维护他们唯一的海上退路。这种战法把敌人消灭在外围,可以使城市少受破坏,达到完整接管的目的。但这将是一场硬碰硬的艰巨攻坚战,一场激烈的反复争夺战,我军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粟裕最后严肃地说:“我反复考虑,认为第三种打法是最佳方案。我们是人民军队,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保存大上海的完整,为了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必要的,值得的。”
粟裕决定取第三方案。九兵团、十兵团及各军领导一致同意。
5 月5日,中央军委来电,指示三野:“先行占领吴淞、嘉兴两点,断敌逃路,然后……再去占领上海。”毛主席的决策和粟裕的运筹不谋而合。
5 月8 日,粟裕率三野指挥机关进驻苏州,5 月10 日发出了《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作战命令》。5 月12 日,第九、第十兵团开始向上海外围守敌发起进攻,接着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包抄吴淞口,切断蒋军海上退路。
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手下有8 个军25 个师,还有 30 多艘军舰、120 多架飞机,共有 20 多万兵力;上海周围纵深数十里,筑有 4000 多个碉堡,组成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工事,外围阵地、主阵地、核心阵地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蒋介石要汤恩伯坚守上海6 个月,等待国际形势变化。
三野部队每攻下敌人一个地堡群,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上海外围激烈争夺的战况通过电话、电报传到苏州三野前指。
粟裕反复思索着,如何减少伤亡,加快胜利进程。他走到参谋长张震面前询问:“敌军防御工事图发下去没有?”
张震回答:“那天开作战会议时就发下去了!”
粟裕又问:“你再查一查,有没有发到一线作战部队指挥员手里?”
张震一查,大吃一惊。十兵团领导收到敌军防御工事图,随手锁在保险柜里,忘了发到一线作战部队。这些重要情报都是地下党和侦察员冒着生命危险搜集到的。张震感到内疚,真诚地向粟司令作检讨。
粟裕说:“我也有责任,没有在会上特别强调一声,引起大家的重视。”
粟裕又和张震一起研究解决敌人永久性设防阵地的战术战法,提出了四点要求:
第一,周密组织,选准其弱点,楔入其纵深,再从敌侧背或由内向外打;
第二,集中火力,突击一点,轮番攻击,打开缺口;
第三,挖交通壕接近敌碉堡,发挥炸药包作用,开辟前进通道;
第四,发扬孤胆作战精神,改变集团式进攻,以小群动作对付敌密集工事。
粟裕说“世界上的事总是一物降一物,你有密集的防御阵地,我只要开动脑筋,加强研究,总能找到破解办法,千万不能蛮干、硬拼。”
三野前指专门起草了《淞沪作战战术指示》,迅速发到进攻部队。各部队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改变攻击方式,采用锥形队形进攻,部队伤亡减少了,攻击进展加快了。
连续 10 天地外围作战,第九、第十兵团歼敌两万余人。两支劲旅如一把巨大的钢钳,对吴淞展开了钳形攻势。
吴淞吃紧,汤恩伯不得不从市区调出三个军增援。上海市区蒋军兵力更加空虚。
粟将军抓住战机,下达了对上海之敌总攻的命令,再次提醒:为了不打烂城市,部队进入市区作战,尽可能不用重炮轰击。
5 月23 日夜,三野各部从四面八方向上海守敌发起了凌厉总攻。24 日,上海守敌全面退却。粟裕命令各部迅速追击。25日,一天内发出三次命令,指示九兵团、十兵团对吴淞作重点攻击。
九兵团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济南第一团”兵进苏州河南,与北岸国民党青年军第二O四川师隔河对峙。蒋军依托高大建筑负隅顽抗,封锁苏州河面,阻止解放军前进。一线部队领导纷纷打来电话,要求解除不准使用重炮轰击指令,炮轰河对岸顽抗蒋军。
粟裕斩钉截铁要求部队严守纪律,绝不能让就要回到人民手中的财产毁于一旦。
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亲自指挥,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济南第一团”勇士利用黑夜掩护,从一条臭水沟进入也是臭气冲天的苏州河,游到对岸,突然冲进敌军营房,俘虏青年军二〇四师副师长,迫使他下令部队放下武器。“济南第一团”不费一枪一弹俘敌千余,突破蒋军苏州河正面阵地。
5 月27 日下午3 时,蒋军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义昌和残留在苏州河北的数万蒋军,放下武器投降。上海解放。瓷器店的大老鼠被消灭了,精美瓷器完好无损。
三野大军进入上海之前,粟裕命令各部队:“战斗部队初入城时,如一时找不到公房,一律露营。”
一夜枪声停息。清晨,上海市民走出家门,眼前是一幅从未见过的景象:一排排一队队解放军官兵,怀抱武器,头枕背包,配睡在马路两边、民房屋檐下。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有过这样守纪律、不扰民的军队!
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这些天心中一直在盘算,要把自己的工厂尽快搬到香港去。清晨他坐私人小汽车去工厂,一出门就看到解放军睡马路一幕,马上叫司机调转车头回家,激动地对亲属说:“我决定了,工厂不迁香港了,正常开工!”
粟裕将军指挥上海战役,实现了军政全胜,对这个中国的最大城市“完整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