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班主任应具备的品质
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每年新生报到时,总会有不少家长交头接耳的议论纷纷,打探着班主任情况,看到由年长教师,特别是年长的主科班主任担任其子女班主任的学生家长顿时喜上眉梢,相反,由青年教师担任其子女班主任的学生家长顿时忧心忡忡。如此看来,学生家长选择理想班主任的标准是“年长+主科”。但是,多数学生喜欢青年的班主任。学生认为,年长的班主任,确实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与孩子缺乏共同语言,有“代沟”,过于严厉,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管理,学生有怨气。青年班主任思想观念与时代步伐一致,容易理解孩子的思想,孩子喜欢和他们沟通,谈社会热点、谈理想谈人生,甚至谈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学生也就喜欢年轻的班主任。
学生的评论不无道理,作为班主任,教师是否也应该反省一番,除了学识渊博,擅长管理,富有爱心,以身作则,那么,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还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
一、善解人意
我们这一代教师,可以说是在社会提供榜样,个人竭力效仿的过程中长大的。至今不少教师还在以脑子里固有的评判标准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来“严格要求”孩子。而现在的学生,处于高度民主自由,高度变化发展的信息时代,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教师想不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对他们喋喋不休的教诲毫无兴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在课间大谈特谈歌星、影星而不再谈爱迪生和牛顿?又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在家喜欢上网、聊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而成长在今天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他们以年轻人特有的接受能力,去适应着时代的变迁,去理解现代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师生间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的生理年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而心理差距是可以努力缩短的。教师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做好引导工作,教师才有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有的班主任非常重视自己班级学生的表现情况,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草木皆兵,在全班面前严厉批评个别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学生对班主任往往是敬而远之,甚至冷漠对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需要层次论”中,根据各种需要产生的先后发展程度,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由此可见,自尊是人的心理的需要,只有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才能推动人的成长和发展,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次,要尊重学生发展。有不少班主任,为防止班级发生意外事故,从早到晚陪伴学生,在班级中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如有违规,轻者批评,重者惩罚,学生惧怕老师的威严,不敢越雷池一步。也许这样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即时效果”。但教育是长期培养、塑造的过程,教育效果的表现有滞后性的特点。如果学生经常性的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必然会压制学生潜能的发挥,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孩子的个性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当前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
三、处事公平
也有一些班主任对班级里优秀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而对后进生的目光始终是那样的挑剔和苛刻,处理问题时也会流露出这种偏向。对于班主任工作中的任何一点不公平,最敏感的就是那些学习困难,表现落后的学生,而恰恰是这些学生最需要教师对他的挚爱,甚至是一种偏爱。
四、风趣幽默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人物,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教师的权威被认为是学生对老师的绝对服从时,孩子们所感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动的,是强制性的,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甚至是失败的。班主任不应该始终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下达班级的各项任务,不妨多一些商量的口吻,多一些平等,时时添加一些幽默调料,活跃一下气氛,使学生在平等的、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完成任务。
在新时期新的教学理念里,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不论是年老还是年轻的班主任都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应重视培养爱因斯坦提到的两个概念:一个是“神圣的好奇心”——即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这探究中所获得喜悦的满足感;另一个是“内在的自由”——即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如果说前者是每个健康孩子都有的心理品质,那么后者是要靠天赋加上努力才能获得的能力。在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者身上,都鲜明地存在着这两种特质。因此,学校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两者都予以鼓励,最低限度是不要去扼杀。(来源:为您服务教育网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