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往事:三万元买了块“砖头”

作者:蒋勇虎

今天是“世界电信日”,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讯设备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改革开放前的矿石电话机,到曾经被认为奢侈品的手机,直到今天的智能手机,手机成功走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手机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回看手机的演变过程,总会让人感慨万千。

世界电信日

1987年11月,广东省开通全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首批700名用户开始拿着一块像“砖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代手机,他的名字叫摩托罗拉。当时的摩托罗拉8900x,被称为“大哥大”,公开价格在20000元左右,加上“入网费”“保险费”等,一般要花费25000-30000元才可能买到,由于商品稀缺,黑市售价曾高达5万元,可谓“一哥难求”。

摩托罗拉8900x

吴江作为东部发达地区也早早开始售卖“大哥大”,价格大多是30000元,手机号是903开头。当时,鲈乡南路与永康路交叉口朝西的一间店面房才卖6000元。刚开始,大部分是企业老板用,当时一些性格外向的老板,会整天手拿大哥大,吃饭请客喝茶谈生意时,往桌上一放,就是身份的象征;性格收敛的人,会将大哥大放在擦得铮亮的专用“大哥大”包中,包上有个孔,正好让“天线”露出一点点,老板将包夹在腋下,适当时拿出来,一元一分钟的话费,在人群里喊上一句:“喂!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有时可能根本没有电话,只是告诉身边人,我有“大哥大”。那个年代,老板的标配是,开着“桑塔纳”打着“大哥大”。

通讯工具“大哥大”

由于“大哥大”实在太贵,后来,一种便于联络的通讯产品出现了,它叫“BB”(BP)机,也叫“呼机”。我当时刚刚进报社,记者编辑经营人员每人配一台“BB机”,这台摩托罗拉“BB”机别在腰上,我们防止掉落,还有一根“金链条”扣在皮带扣上,给人印象深刻。

大哥大与BB机

作者使用的第一台BB机

作者早期的名片

一次,早上匆匆上班,忘了带“BB”机,我母亲到我家帮忙整理房间,发现“五斗厨”的玻璃台面上,有一个东西不停地震动,发出“嘟嘟”声,一边响一边向边上移动,眼看往下掉,手足无措,吓得不轻,最后用一条旧棉袄裹了起来。更让我们哭笑不得的是,一次去报社(1999年之前的吴江日报社在流虹路办公)附近的“兴吴饭店”用餐,几个同事脱下外套,别在皮带上的“BB机”就显了出来。服务员过来看到,半开玩笑道,腰别“BB机”不是老板就是“鸡”,原来服务员是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他们老家的老板买不起“大哥大”,就在腰上别个“BB机”,这是她家乡的玩笑话,搞得女同事差一点走人。

人们在腰带上别着bb机

“大哥大”的时代很快被科技发展的进步所替代,由于“大哥大”是“模拟机”,只能通话和发短信。后来出现了数字机,到了1998年,数字机开始普及,我在三角井邮电局排队,花2315元买了一台“爱立信”数字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台手机,中间不知道换了多少台手机,但是那台“爱立信”一直保存在家里。

作者购买的爱立信手机发票

作者使用的第一台手机

作者购买手机时发的无线电执照

开始,经营手机的只有吴江联通公司和吴江移动公司,吴江电信公司主要做电话和宽带业务,到了2003年,吴江电信经营一种叫“小灵通”的手机,价格在500-700元左右,资费也非常便宜,由于其价格优势,很快被“买汏烧(嫂)”们青睐,当时几乎每家有一台“小灵通”。

小灵通

不管是手机还是“BB机”,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乐。工作上有突发新闻,可以很快找到现场人员。报纸、电视广告上也出现了手机号码,名片上手机号码是必须印的。一次,有个客户打我电话,讲了20分钟,到了月底,发现话费突增。为了节约,有时手机上来一个陌生电话,马上按掉,然后用单位座机回复,这种现象在当时十分普遍。

街头电话

进入21世纪,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我们。智能手机改变了许多行业。老百姓看得到的主要在衣食住行、仓储物流、社会管理、卫生健康等方面。去年以来的疫情,让智能手机的运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疫情控制在全世界排名第一。其中智能手机上的健康码在防疫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所在的新闻单位,也在手机端上线了“今吴江”APP和“东太湖论坛”APP,两个客户端每天的活跃用户在万人以上,让吴江老百姓全方位了解吴江事。

作者使用过的第一台苹果4手机

父女俩上网遨游

来自吴江统计公报的数据,2020年,吴江实现电信业务收入24.76亿元,增长4.3%。年末全区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8.18万户,互联网用户110.51万户。

手机的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还会出现更多的运用。回忆过去,我们无法想象今天的生活,展望未来,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只有拥抱未来,我们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1-05-1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