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草书碑拓的赏析 | 宋康年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

本期作家:宋康年

宋康年(1925--),望江县城内人,笔名白菲、抚云、雷子,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原县博物馆、县文物管理所长,第二届县政协委员,县钱币学会顾问,县收藏协会秘书长、安庆市考古学会理事、安庆市收藏协会学术顾问、安庆市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庆市玉器研究会专家组顾问,安徽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省楹联学会、省钱币学会、省考古学会、中国钱币学会、中囯考古学会会员。曾受聘北京宝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鉴定组顾问、受聘为《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陕西金融钱币研究》特约撰稿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员会专家组顾问等。2005年7月8日受安徽省文物局通报表彰为安徽省文物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等奨,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奨金4000元。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家文物局颁发从事文博工作三十年以上的荣誉纪念证书。
(文物鉴赏)
对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草书碑拓的赏析

中国考古学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副研究员 宋康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金秋季节,我们到本县农村进行文物普查,偶然在一户农家发现并征集到一件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草书碑拓。当时我们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微,但想到史可法其人是一位受后世人敬仰,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抗清名将,因而他的手出碑拓的收藏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该碑拓为宣纸质地,呈旧黄色,墨拓,阴刻,长156厘米,宽35厘米,拓片上文字为“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之联句,落款为“可法为xx祠文”七字,下面钤两枚正方形印章,上面一方为篆体朱文“史可法印”,下面一方已不可识,书法系行草字体,潇洒流利,笔意老练苍劲,刻工亦精,富有帖意,现藏于安徽望江县博物馆。  (如图)

史可法(1602-----1645)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宪之,号道邻,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少时受东林党人左光斗赏识,初任西安府推官,后升任南京兵部尚书。他治军有方,与部下同甘苦,为军民所信赖。崇称十七年(1644)他在南京拥立福王(弘光帝),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史阁部。清兵入关南下,攻打扬州,史可法率领军民奋起抵抗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扬州被攻破,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史可法被俘,清将多铎以高官厚禄诱降,史可法坚贞不屈,终被杀害,后扬州百姓闻之,无不敬佩。遂在杨州城外梅花岑筑建其衣冠冢,以纪念这位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英雄。

世上任何事物,一般都是事出有因,决非偶然。史可法的这件题诗碑拓,从其内涵上看,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史可法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述志叹世,上句“管乐有才原不忝。”意思是和三国时诸葛亮“自比管乐”一样,把自已的才智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立志报效国家,后一句“关张无命欲何如。”意思是说,三国时关羽,张飞二位名将,号称“万人敌”,但因历史命运所定,壮志难酬,后来又遭杀身之祸。忆古思今,现在明王朝已亡,自己无力回天,反落得被清兵追杀的处境,也是无可奈何了。这两句诗,可说是当时史可法悲愤心境的真实的流露。对史可法其人的政治生涯,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略知一二。但对他的书法艺术造诣之深以及吟诗作联的精湛,恐怕却鲜为人知。这里笔者不禁回想起史可法一次率领军兵抗击清兵,遭到惨败,途经安徽宿松县白崖寨时即景写下一副名联: “听涧底泉声,呼天地,似歌似泣;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联句对仗工稳, 情景交融,内容深邃,字里行间,不难管窥到当时史可法在大明大势巳去下抗清复明的悲壮心情。

注:该文原载2012年《中国商报,副刊》。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正文(含标题)、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图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