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浅谈
和小伙伴讨论侧柏叶生发乌发的用法及原理,
做了如下思考,希望有小伙伴可以讨论纠正。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如果我们的头发是地面上的草,
草要长得好,必须有水去灌溉,
而且灌溉的水,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冻。
高温的水灌溉下去,植物就被浇死了。
会不会因为血液温度很高,
这里不是指真实温度高,是里面有一些热毒,
导致这个头发(相当于草),被浇死掉,
所以用侧柏叶把血液温度“凉”下来。
避免含有热毒的血液,继续把头发浇没了。
从而达到生发的目的。
不知道为什么药典描述中:侧柏叶没有“辛”,
侧柏是含有挥发油的,
是可以利用他的挥发油来抑菌的。
头皮上的油脂,
会不会是寄生在头上的某种细菌的分泌物?
或者由于该种细菌的存在,
促使我们的头皮分泌油脂?
那侧柏叶治疗脱发,
有没有可能,是需要把叶子里面的挥发油提取出来,
然后稀释后,喷在头上外用,
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来治疗脱发。
我们来看一看文献中关于脱发的治疗。
脱发病因复杂,病机变化多端。
西医学将其分为斑秃与脂溢性脱发。
斑秃又名圆秃、圆形脱发。
中医称之为“油风”,俗称“鬼舔头”“鬼剃头”,
为一种局限性斑片状脱发,起病突然,
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恢复期,有自愈和复发倾向,
可进展为全秃或普秃,病程较长。
现代医学认为斑秃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
以毛囊为靶器官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并与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性秃发、弥散性秃发,属于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范畴。
是青春期后前额、颞、顶部进展缓慢的秃发,以男性发病居多,但近年来女性患病呈上升趋势。
脂溢性脱发分干性和湿性两种,患者往往伴有头部皮脂溢出、头屑瘙痒等特点,病情进展缓慢。
对于脂溢性脱发的致病机理,目前普遍认为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遗传性毛发脱落疾病。
是由于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二氢睾酮,二氢睾酮能使毛囊缩小甚至消失,毛发生长期缩短。
其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遗传、真菌感染和炎症等因素有关。
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补血活血;
茯苓、甘草、黄芪、白术、山药健脾益气;
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
菟丝子平补阴阳,地黄清热凉血。
这些药物相须或相使应用,增强了气血双补,肝脾肾同调的功效。符合脱发疾病以气血亏虚,肝脾肾不足为主要病机的临床实际。
除上文中提及的调补气血、补益肝肾诸药以外,
治疗斑秃的常用药物还有山萸肉、枸杞子、桑椹、羌活。
山萸肉酸微温质润,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
枸杞子能够治疗肝肾阴虚及早衰证;
桑椹滋阴补血,《滇南本草》谓其:“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羌活辛香温燥,川芎为“血中之气药”,
辛散温通,通达气血,
两者合用能疏其血气,开宣毛窍、畅达腠理。
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常用药物还有侧柏叶、山楂、泽泻、薏苡仁。侧柏叶寒凉入血而祛风;
山楂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泽泻清热化浊降脂;
薏苡仁淡渗甘补,清热利湿又健脾。
诸药合用,清热利湿、祛风消脂。
脱发处方以甘、苦、辛味药物使用较多。
甘者,能补能和能缓,甘味药物的使用主要是滋养补虚,补益肝肾气血,使毛发生长得源。
苦味药能燥能坚,清利湿热,泻火存阴,去油止痒。
辛味药辛散上行,行气活血,疏通毛窍。
若甘、苦、辛味药物配合使用,可取得良好疗效。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与当归配伍,通达气血,寓通于补,且能引药上行头目,可治疗因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无法正常濡养毛发而导致的斑秃;
白芍属于补血药,能够收敛肝阴,与当归同用,养血柔肝,可以治疗因肝血亏虚无法滋养毛发而导致的斑秃;
何首乌与当归都属于补血药,前者善于补肝肾益精血,后者长于补血,两者同用,能够精血双补,濡养毛发,使毛发生长有源;
熟地黄配伍当归,两补血药相须使用,能增强养血补虚、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医名家辨治脱发用药规律研究 唐雪纯 杭晓屹 黄祥实 席榕 李姝君 曲剑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