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抗战积极的刘汝明将军,在内战中却是很消极
在观看《大决战》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很多国民党军队的指挥官,令蒋介石感到迷惑不解,这样人曾经在前不久的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死战不退。可是到了解放战场上,不是指挥无能,就是临阵倒戈。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人物便是刘汝明。刘峙一再严令要求他增援宿县,可是这位刘将军行动迟缓,丢掉宿县,从而使得整个徐州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很快败局已定。那么这位刘汝明将军为何如此消极应对内战呢?具体情况,且看下文细细道来。
首先,刘汝明出身贫寒,幸亏得到冯玉祥将军提拔重用。说起这个刘汝明,真的是出身贫寒,身份地位。早年祖父还有一些薄产,可是家道中落,到了他父亲手里,家里也就只有三间土屋,五亩薄田,父亲闯关东客死他乡,祖父和兄弟姐妹四人靠着母亲织布为生。因此,生活在这样的贫穷家庭,刘汝明作为家中的长子,早早便要出来考虑生计,故而选择参军寻求机会。由于他早年跟随族人读过几年私塾,略通文墨,为人仗义豪爽,于是在部队很快得到冯玉祥的赏识,并且一步步凭借出色作战,成为西北军的骨干,号称冯玉祥十三太保、西北军五虎之一。
其次,忠贞不屈,冯玉祥兵败后,进入到二十九军积极抗日。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众叛亲离,而这个刘汝明并没有落井下石,即使身陷重围,遭到蒋介石威逼利诱,依然忠贞不屈,誓死效忠冯玉祥。后来刘汝明的残部被张学良收编,加入到二十九军,参加长城抗战,再一次展现过硬的军事指挥才能,带着二十九军的大刀队,身先士卒,杀得日军人仰马翻,大破敌军。后来,这个刘汝明晋升中将,又参加台儿庄会战,打得敌人狼狈逃窜。1944年由于刘汝明军功卓越,晋升上将。这个时候,大概就是这位草根将军的军旅巅峰。
最后,在解放战争时期,刘汝明表现平庸,作战消极,最终被早早退役,客死台湾。进入到解放战争的刘汝明升任兵团司令,似乎一下子不会打仗了,自己所率领的部队在中原战场被大部歼灭,后来遇到解放军尽量避开,被很多人称之为“老兵油子”。在徐蚌会战进入到关键时期,刘汝明率第八兵团,奉命与李延年兵团北上救援黄百韬、黄维,重新打通津浦路。受命后,他认为大势已去,按兵不动,不愿意解救被围困的黄维和黄百韬。即使面对蒋介石的严令,以及刘峙的亲自督阵,刘汝明也依旧停滞不前。气急败坏的蒋介石直接骂刘汝明打的是'滑头阵'。
很显然,这个时候的刘汝明已经看穿局势,不愿意再去做无谓牺牲。一方面在抗战胜利后,国家百废待兴,但是原来的老领导冯玉祥却意外死亡,其余西北军老战友大多受到蒋介石的冷落,使得刘汝明不愿意为蒋介石打内战;另一方面则是这个刘汝明思想保守,平日深居简出,不喜应酬,生活俭朴,事母至孝。同时他这个人性情温和,爱护士兵,宽以待人,因此在军队中被称为'刘善人'。估计内心不看好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也是不希望继续内战,害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在后来的作战中,刘汝明继续以往的作风,不战则逃,很是消极。故而老部下或是逃亡,或是战死,亦或者投诚起义,只好孤身来到台湾,被迫早早退役,客死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