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八个儿子生平简介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由于武则天飞扬跋扈,李治的后宫嫔妃较少,史载只有9人。生有8个儿子,其中七个惨死,可谓是唐朝皇帝中最不幸的一位。
长子李忠(643-664)字正本,生母为宫人刘氏。贞观二十年封为陈王,授雍州牧;李治即位后,将李忠过继给王皇后;永徽三年,册立为皇太子;显庆元年,王皇后被废,武则天为后;因李忠非嫡生,被废黜太子降封梁王,授梁州都督,迁房州刺史。显庆五年,因私自加强王府防御,被废为庶民,迁居黔州,囚禁于李承乾旧宅;麟德元年,中书令许敬宗陷害李忠谋反,被赐死,时年22岁。神龙元年,追封燕王,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陪葬于乾陵。
次子李孝(?—664)生母为宫人郑氏。永徽元年,封为许王;永徽三年,授并州都督;显庆三年,累迁遂州刺史;麟德元年去世,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悼。神龙初年,追赠许王、司徒、益州大都督。
三子李上金(?~690年)生母为宫人杨氏。永徽元年,册封杞王,遥领益州大都督,历任寿、漉州刺史,后被武则天免官,安置于澧州;永隆二年,复起授沔州刺史。武后摄政时,李上金历任苏、陈、随州刺史、检校太子左卫率,改封泽王。载初元元,被武承嗣和酷吏周兴诬告谋反,李上金自杀于狱中;神龙元年,追赠司徒、益州大都督,陪葬于乾陵。
四子李素节(648-690)原名李廉,字素节,生母为萧淑妃。李素节自幼聪明好学,深得唐高宗宠爱;永徽二年,封为雍王,拜雍州牧,后迁岐州刺史,改封郇王;萧淑妃被武则天害死后,李素节被贬为申州刺史。乾封初年,李素节被诬陷患病不能上朝,降封鄱阳王,安置于岳州;嗣圣元年,改封葛王,后进封许王,授舒州刺史;天授元年,被武承嗣和周兴诬告谋反,缢杀而死,时年43岁,以庶人之礼安葬,家人流放雷州;神龙元年,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许州刺史、许王,陪葬于乾陵。
五子李弘(653-675)武则天长子,是唐朝第一位死后被追封皇帝的太子。李弘非常孝顺,宽仁,深受唐高祖宠爱;永徽六年封为代王。显庆元年,册立为皇太子;上元二年,猝死于洛阳合璧宫绮云殿,时年23岁,追赠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葬于恭陵;神龙元年,唐中宗上庙号义宗;开元六年,撤销义宗庙号。
六子李贤(655-684)字明允,武则天次子。李贤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唐高宗喜爱;永徽五年,受封潞王;上元二年,太子李弘猝死后,册立为皇太子,曾三次奉命监国,受到武则天猜忌。调露二年,李贤被诬陷谋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武则天称制后,李贤被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终年29岁;垂拱元年,恢复雍王爵位;神龙二年,追赠司徒官爵,以亲王礼陪葬乾陵;景云二年,追谥章怀太子。
七子李显(656-710)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曾两度为帝,在位时间:683年-684年、705年-710年。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即皇帝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元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在通天宫复位;景龙四年,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
八子李旦(662-716)初名李旭轮、李轮,唐朝第五位皇帝,武则天第四子。李旦自幼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初封殷王,后历封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嗣圣元年,李旦即位后,武则天垂帘听政;天授元年,武周建立,李旦被降为皇嗣;圣历二年,复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曾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大唐光复;景云元年,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后,李旦再次成为皇帝,李旦二次为帝后,宠信太平公主干政,与皇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李旦被迫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开元四年,李旦驾崩,享年55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葬于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