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抗日老兵因档案丢失无法受优待,指着博物馆照片:这是我
老人名叫郝志全,本来家里是存有自己当兵的档案和军功章的,可是在破四旧的时候被一把大火都烧毁了。
其实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很多老兵都不识字,他们也害怕档案和军功章在自己手里不能保存得很好,便把这些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东西都放在了县档案馆,谁曾想破四旧的时候一把火烧的什么都不剩了。
郝志全的档案丢失其实是存疑的,刚从他家人的口中就有两种丢失的说法,一个是存在档案馆被火烧了,一个是搬家的时候不小心弄丢了。
还有人认为是遭了贼,被小偷偷走了,总而言之他的档案就是找不到了。随着国家对抗战老兵的重视不断提高,只要是抗日英雄就会得到政府提供的一些优待。但是丢失了档案的郝志全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是抗日英雄,所以他便没有资格去享受政府的福利。
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他多次申诉,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找证据。很多老兵都有档案丢失的经历,如果他们拿不出证明,国家也很难给他们拨款提高待遇。
如果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基本上大家都了解老兵的身份,也不需要什么硬性证明,单内部筹钱就可以解决老兵的经济困难。可是放到贫困地区,这些经济困难的老兵是真的束手无策。
郝志全便是处于贫困地区,他的家庭条件也很困难。老人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档案证明,也很是苦恼。
有人给他想办法,让他亲口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然后再去考察老人口述内容的真实性。提到抗战经历,郝志全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所有的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郝志全16岁的时候参加了八路军,每天他都能听到村里的“赶走日本人,保护中华民族”这类的标语,成为一名八路军之后,每次作战他都冲在最前面。
在营长郝三成的带领下,他的作战经验越来越丰富,也立下了很多的战功。郝志全所在的榆社独立营可谓是战功赫赫,是那时候标准的模范代表。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有记者来到了榆社独立营准备给战士们拍照片,郝志全便跟营长拍了一张合照,当成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保存了下来。
可是在中国的战争仍然没有结束,抗日战争之后紧接着就是解放战争。他们也从抗日的八路军变成了抗击国民党的解放军,之后的上党战役就有郝志全的身影。
郝志全此时在晋冀鲁豫军区,当时恰好处于重庆谈判时期。这次战役的展开也是为了在重庆谈判中给中国共产党赢得更大的话语权,这场战役中共产党打的越狠,国民党就会越怵,谈判桌上我们的优势就会越大。
郝志全打了几年的仗,早已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新兵了,他成为了经验丰富的兵王,也是爆破组的组长。太原战役中,他带领16个爆破组的士兵前去炸国民党的城墙。太原的双城墙被他们炸开了一个口子,而郝志全也因为没注意到身边的一颗手榴弹被炸晕了。
当他醒来的时候头上已经包满了绷带,在炸掉的手榴弹旁边竟然也捡回了一条命,连医生都觉得是个医学奇迹。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郝志全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打仗,所以朝鲜战争的时候他只能送志愿军上前线。后来他回到了山西老家,开始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他时常会怀念自己的部队生活,怀念部队里的队友还有连长,那张记者拍的照片时不时的就会被郝志全掏出来看两眼,是怀念也是感慨。那段峥嵘岁月是他引以为傲的,却也是他不愿再重新经历的。
毕竟战争带给人民的只是磨难与痛苦,珍惜当下的和平时光才是最重要的。
国内的社会环境稳定下来之后,就开始在各地筹办红色博物馆和展厅,郝志全的连长郝三成就是榆社县知名的抗日英雄。筹划活动的人员没有找寻到郝三成的照片,后来听说郝志全手里有。工作人员就找到了他,老人也很通情达理,同意将照片捐给博物馆。
所以当国家对抗日英雄提高待遇的消息出来时,郝志全已经没有可以证明自己是抗日英雄的证据了。
照片捐给了博物馆,档案丢失不见,老人说自己不是很在意那份优待,他只想让人们知道自己是个打过日本人的兵。社会各界都得知了老人的事情,也知道老人生活的地方极其困苦,所以有时会给老人送一些经济补助,或者是过来陪老人说说话。
有人还带着老人去到了榆社县化石博物馆,去看那张有自己的照片,也去向政府证明,自己的老兵身份。
郝志全从始至终都只是想证明自己的身份,他说过自己可以不要政府的优待,靠着低保也能勉强过活。但士兵的身份是自己这辈子最重视的东西,他需要这份荣誉去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