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国画—学艺头口奶至关重要
学艺头口奶至关重要,往往决定人的一生,其中关键是合道,道者道路、规律、方法是也。
以最自然的感觉,最少的力,达到真切、舒畅、便捷的最好效果,循序渐进,然能水到渠成,事半而功倍。
什么是中国书画学习训练中合乎规律的正确方法呢?
作画取站立姿势,面对画案不要正身面对,而是半侧身,两脚一前一后,有如练太极这般身段,这有利于全身的运气和发力。执笔指实掌松,管直心圆,悬腕悬肘,轻虚灵活,意念在先,外柔内刚,做到精、气、神三者合一,这要养成习惯,一以贯之以至终身。
悬肘练习犹如学拳的“蹲裆”,是在练功,这既要得法,还要长期坚持,水到渠成,受益终生。这种以气为主导的笔势往来既是作画的正确方法,也是在柔和全身。气沉丹田,平衡阴阳,打通任督二脉,养浩然之气。
有人把书与画的学习与练气功联系起来,这真是说到了中国文化的要害。
气者,生之元也。
老子认为宇宙间充满了“精气”,这精气便是化生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汉代王充说:“元气者,天地之精微也”,“天之动行也,施气也,体动气乃出,物乃生焉”(《论衡》)。宋代张戴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正蒙·太和》)。古人关于气的概念是祖先对宇宙生命的认识和阴阳太极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什么是中国书画的气呢?譬如:我们作书作画切忌剑拔弩张。这剑拔弩张是气吗?不是,这是外在的力,而绝少内在的气。
气发于丹田,通过腹部、腰部、胸部传达至肩部、手臂,再由手臂传导至手腕、手掌、手指,最后专注入笔端。这是一股内在的充沛之气所主导的全身运动。它无我无形、无我无心、无我无招,有了这股子气,看似不费力,却能力透纸背,笔力千钧,神釆焕然。
苏东坡诗云:“道子(吴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讲的就是这个股子内在的气;杜甫诗云:“元气淋漓幛犹湿”,幛即画面,明明是干的,但却有湿的感觉,这是什道理?这就是气在起作用。有气方有韵,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道。技合于道,这既是学问的滋养,使艺者行稳而致远,同时也有自身养气养生之功用。
来源:丹青砚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