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基层医生可以这样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少患者甚至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来诊。及早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把握,即时控制糖尿病的进展,能有效避免患者下肢疼痛、溃疡、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
目前,大医院对DPN的诊断基本都依靠肌电图等设备,这类检查多需用到针电极及电刺激技术,检查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及损伤,但操作便捷有效,能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做出诊断。
对于部分没有引进此类设备的基层医院,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仅仅停留在餐前、餐后血糖的检测,这将导致很大一部分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漏诊。以下归纳了5种方法的具体操作,供基层医生参考应用。
操作方法:
a.将音叉敲击振动,现放置在患者桡骨小头、掌指关节骨性隆起处,让患者明确振动的感觉(此测试要避开胼胝、溃疡、疤痕等部位);
b.让患者闭上双眼,将音叉敲击振动后,放至第1趾足关节、踝关节骨性隆起处测试;
c.一侧足部测试3次,其中至少有1次为虚假刺激,即没有振动音叉情况下测试;
d.如3次测试中有2次患者回答错误,则可判断为该侧振动觉异常;
e.同样的方法测试对侧足部,记录双足各测试点结果。
要点:
a.将振动的音叉垂直置于骨隆突处,并停留1-2秒;
b.每侧足部测试3次(包含2次振动,1次不振动),答错2次或询问3次即判断该侧振动觉缺失。
操作方法:
a. 病人取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
b. 检查者用左手轻托病人足底,使足呈过伸位,右手持叩诊槌叩击跟腱;
c. 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足底面)屈曲。如卧位不能测出,可嘱病人跪于椅面上,双足空悬椅边,然后轻叩跟腱。
要点:
a.若轻碰即有屈曲,则为亢进反射,需注意与正常区分;
b.若叩击屈曲不明显者为踝反射减弱;重扣都不能像跖面屈曲者,为踝反射缺失。
操作方法:
a.一般使用10g尼龙丝检查法,检查时不要让被检者看见操作过程;
b.每侧脚共三个部位需要检查:1.大足趾 2.前足底内侧 3.前足底外侧;
c.将尼龙丝垂直于测试点的皮肤表面,用力使尼龙丝弯曲,持续1-2秒(此时皮肤承受的压力为10g);
d.询问病人是否有触压感。分别记录双脚各测试点的结果。
要点:
a.尼龙丝检查应避开有溃疡、胼胝、伤疤和坏死组织的部位;
b.检查时,不要让尼龙丝在皮肤上滑动,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在测试点上重复测试;
c.在每侧3个部位的检查中,只要有一个部位患者未感觉到有压力,即判断该侧压力觉缺失。
操作方法:
一般选用两端不同材质的测试棒,用非金属端、金属端分别触碰足背区域任一处皮肤1次即可。
要点:
需先用聚酯端(温感)触碰,再用金属端(冷感)触碰,并且在接触皮肤后停留1-2秒。若患者不能区分,即温度觉消失。
补充:也可以选用试管法,即被检者闭眼情况下,先将装有10度冷水的试管和装有40度左右热水的试管,轮流接触患者皮肤,观察其能否辨别冷热。
操作方法:
用尖锐物体(大头针)均匀地轻刺患者皮肤,让患者立即陈述具体感受,如果患者感觉不到疼痛或感觉异常疼痛,考虑为痛觉异常,操作1次即可判断。
要点:
需先用聚酯端(温感)触碰,再用金属端(冷感)触碰,并且在接触皮肤后停留1-2秒。若患者不能区分,即温度觉消失。
以上5项检查分别针对不同的神经功能,单选任何一种检查方式作为判断,DPN漏诊率和误诊率都比较高。那基层该如何选用这五项检查方式,更便捷、有效地进行DPN筛查呢?
除了筛查,还需结合患者是否存在一些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如足部的麻木、爬虫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
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五项检查中任一项结果异常,则可诊断DPN;对无症状患者,则需要满足两项及以上才能做出诊断。
推荐以下三种测试为优先选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危险原因,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会伴发微血管病变和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下肢的缺血缺氧。在没有及时筛查并作出防护的情况下,即使是足部的一个小小破口,也可能引发灾难性的糖尿病足。
为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基层普及以上简易的筛查项目非常有必要。对没有出现DPN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年至少筛查1次,对出现了DPN的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加强血糖的监控,加强足部护理。
来源:医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