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真的明白汉代古玉的收藏和鉴定?
玉文化观念之沉浮起落从来都是受着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规定和制约。正因为如此,玉器似乎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在它那温润光洁的玉面上,可以折射出政治气候的阴晴圆缺。
汉代玉器表现的是一种文化的开始,一个使用者的身份,及对当时文化内涵的崇拜。玉匠选择优质玉料,尽其所能,雕琢出表现其文化底蕴与内涵的作品,在纹饰上以巧夺天工的工艺琢刻。经过时间的锤炼,自然形成的沁色,天然的美感,令人遐想。
圆雕玉器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曾经一度非常流行。但在春秋战国时代,不知什么原因,圆雕玉器几乎完全销声匿迹了。到了汉代,圆雕玉器才逐渐开始再度流行起来。我们目前见到的渭陵五器,就是西汉中期的作品。汉元帝时期,距离汉武帝征服西域建立西域都护府,打通了玉石和丝绸之路,也不过是几十年的时间。圆雕玉器特别耗费玉材,其材料成本是片状玉器的十几倍。
在汉代的玉器中,艺术价值较高的应属于圆雕和高浮雕的陈设艺术品,往往这类作品玉质极好,琢磨精细,造型优美,在中国的玉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那个时代的人对玉器的偏爱,由此可见一斑。如今,有玉器陪葬的帝王之墓,要么早年被盗掘一空,要么至今未被发掘。所以,规格高、规模大的王侯墓葬,成为汉代玉器的主要来源。
汉代思想文化的一大特征是,黄老之学与儒学并重。玉器所反映的儒道融合内涵,在“道”与器”两种观念上,多表现为道器并用思想。“道”主要指玉器内意的礼乐规范性;器”指玉器的实用性。本来在周代玉器的“道器”观念多表现为重道轻器。如孔子认为工艺制品(含玉器),基本属于小对它特轻视态度但他又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论语子张》,并没有给予全面否定。自汉代起,玉器的“道器观有所改变玉器作为“器”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
从玉料来源而言,战国,汉代玉料品种较过去大为减少,和田玉渐占主流,独山玉,岫岩玉也有发现。一般大件作品玉质较差,多有杂色玉做成。小件使用玉器制作较精美,多用和田玉,玉质较好,玉色有黄,白,绿,青,黑,杂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