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张邈与曹操为何从生死之交变生死之敌
最近,大锤的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一直在讲述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出场或没出场的东汉末年各地诸侯。这段时间,大锤已经讲到了曹操作为兖州第二代霸主,在第二次征讨徐州陶谦时,本来这次局面是曹操军摧枯拉朽,把陶谦刘备联军打得到处逃窜。
然而,就是在这样飞龙骑脸的绝对优势局面下,曹操军前线意气风发,后方突然祸起萧墙,老家基地被曹操的老铁张邈以及曹操的老干部陈宫等人联合反叛,招引著名的独狼吕布入住兖州,一下子就把曹操的兖州老家全都占了,就给曹操剩下三座孤城。
我们上一篇内容已经简要介绍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引用了正史资料中对这次突如其来的反叛的一些描述。《三国演义》正是采纳了正史中寻常的叙述,把张邈、陈宫等人的这次联合叛曹,描述成东汉末年各地诸侯争霸中十分常见的,权力之争。张邈等人就是觉得自己也势力很大,没有必要在曹操麾下打工,这才终于趁着曹操出兵在外的机会来了一招黑虎掏心。
不过在宋代司马光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中,则对张邈、陈宫等人的叛变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的分析:司马光提出了几件这个时期张邈、陈宫遭遇的事情,一个是吕布离开袁绍去投奔张扬,因为吕布这次换主是在袁绍几乎要火并吕布的情况下紧急发生的,因此吕布的投奔实际是逃命,而袁绍干掉吕布的计划没有实现,自然非常生气。
而吕布在逃命过程中拜访张邈,并且还跟张邈达成了某种默契,这事传到了袁绍那边之后,袁绍极其生气。张邈听说袁绍的反应之后,就开始日夜惶恐,他不仅怕袁绍打上门来,而且也害怕与袁绍有同盟关系的曹操直接跟自己动手。
而这时候另外发生的一件事,则彻底激怒了陈宫,这就是名士边让被杀事件。边让是兖州陈留人,属于兖州本土名士,曾经担任过九江太守。边让少年成名,属于跟孔融一样的东汉党锢之祸之后崛起的最后一拨名臣士大夫,而且当时的名人比如大将军何进、议郎蔡邕[yōng]等人都非常器重他,所以名气非常大,曾经受到朝廷委任,成为九江太守。
结果边让认为这个岗位不适合他,在董卓进京朝廷大乱的时候,就主动辞官回家了。因为边让名气大,回到陈留老家之后依旧是当地有极大影响力的人物。就是这么一个人,估计是士大夫灵魂附体,总之,边让死活就是看不上曹操。因为边让是大名士,在陈留当地影响力非常大,所以让刚刚履职控制兖州的曹操非常头疼。
就在公元194年,也就是曹操第一次征讨陶谦、因为粮草耗尽被迫撤军回到兖州之后,曹操跟边让的冲突再度激烈,这次曹操忍无可忍,终于诛杀了边让,而且这次老曹下手比较狠,不仅杀了边让,还把边让全家都给杀了。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这一次老曹痛下杀手,立即得罪了边让所代表的兖州士大夫阶层。尤其是与边让关系很好的陈宫,陈宫性格刚烈,决心要替边让报仇,同时也看出来了老曹既然连边让都敢杀,同样身为兖州名士的陈宫他自己恐怕也迟早会排到被杀头的名额。于是陈宫又利用自己的才能和名望,私下里串联,说服了张邈等兖州豪强,最后以自保的名义说服了大家,集体叛曹。
除了《资治通鉴》的说法之外,《三国志》也借陈留人高柔的故事,讲述了张邈的另外一个叛曹理由。据说当时,少年高柔在乡里曾经劝说同乡友人说,现在是英雄并起群雄割据的时代,陈留这个地方是四战之地,兵家必争,曹操虽然控制了兖州,他也有四面扩张的志向,但是我看他这个兖州之主的位子,未见得能够马上坐稳。因为咱们陈留的长官张邈,比他来的早,而且早就积蓄势力占据陈留,如今曹操以兖州之主的身份控制陈留,我恐怕张邈不肯轻易就范,我怕这双方迟早要爆发大战。我劝各位跟我一起先躲起来,躲兵灾、避风头吧。
高柔这番话几乎是预言了后来张邈叛曹的历史走向,不过当时高柔的同乡们因为觉得高柔年纪小都是瞎说,谁也不听高柔的劝告。由此来看,当时曹操与张邈的关系还是看起来非常融洽的,毕竟就在高柔说这话的前一年,曹操东征徐州陶谦的时候,因为心里没谱,还曾经把家人都委托给了张邈。这样的老铁关系,一年之后就翻做生死之敌,确实让旁人大跌眼镜。而高柔虽然当时年少,却敏锐地看到了曹操与张邈双方势力的冲突以及对陈留的争夺,其政治敏感非常之高。
通过以上这些前人的分析,乍一看去,张邈的这次反叛,是老曹跟其他各州郡地方诸侯,遇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诸侯割据与地方豪强势力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咱们三国演义细节解密系列反复提及的老问题了。曹操为了占稳脚跟,必然与张邈、陈宫所代表的实力强劲的兖州地方豪强发生正面冲突。
但是,事情真是如此吗?其他地方的诸侯与地方豪强之间的矛盾虽然也存在并且也激烈爆发过,但是没有像曹操爆发速度这么快的,还不到一年功夫,兖州几乎全境反叛,到底还有什么因素,让曹操与张邈等人必须翻脸,到了决死一战的地步呢?
下一期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继续为您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