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智慧云课”第33期小学美术《竹蜻蜓》

导语:疫情时期,我们“停课不停学”——余姚中小学美术网络课堂开通了!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居家学习特殊性,开发了 “甬上云校-余姚智慧云课”全市美术课程,将在此分期推送,希望大家安心在线学,一起等待疫情过去,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余姚智慧云课美术

   第三十三期    

                      六年级《竹蜻蜓》
                  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徐君

徐君 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风校区美术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余姚市骨干教师,美术兼职教研员。长期从事小学美术教育,主编的《DIY创意手工》被评为宁波市精品拓展课程,宁波市艺术教育个人“晨风奖”获得者。

准备材料:

1. 铅(铜)丝,长约22厘米,直径≤1毫米

2. 废弃的塑料笔管

3. 废弃的水笔芯

4. 旧杂志封面(彩纸)

5. 尺子、钳子、剪刀、画笔、双面胶

6. 棉线、锯条等

《竹蜻蜓》简介

疫情当前,孩子们宅家时间很长,活动空间有限,很需要创设一个放飞自我的空间。本课以六年级《竹》一课的竹文化为基础,结合民间玩具——“竹蜻蜓”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竹蜻蜓相传是东晋时期的葛洪发明,当时称为“飞车”,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玩时,或双手一搓飞上天,或线绳一拉来回转。这里面包含着制作时的技术、玩耍时的技巧、分析时的科学知识……最为关键的是,没有现成的“竹子”,学生只能从身边寻找替代材料,这给孩子们带来了挑战与思考。

课的最后出现的“竹节人”的图片与动画,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空间。

学习步骤:

1.准备材料介绍

2.学习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并玩一玩

3.学习竹文化的相关知识

4.寻找生活中的竹制品(作品)

5.拓展:自主学习“竹节人”

6.特别提醒:注意制作、玩耍时的安全

作品欣赏:

替代材料制成的竹蜻蜓

竹蜻蜓上色美化

不同装饰手法的竹蜻蜓
翅膀的各式造型
拉线式竹蜻蜓
拓展内容:自制“竹节人”
替代材料制成的“竹节人”

策划:许黎剑、张重欣

编辑:徐   君、 鲁霞佩

审核:韩亚娟、 罗科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