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八)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君子若不能自重,就不能自尊,就不会有威信;学过做人的道理和方法也不能巩固;做人最主要的是忠诚和信用。要知道,世上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如朋友的地方。一旦有了过错则不要忌惮去改正。
——述评:对于手握重权的国君而言,必须得是人品高尚的君子,人品高尚的标志之一就是自重。什么是自重?自重就是“自我尊重”,即自己尊重自己。自重的内涵就是注重信用。不讲信用就不能执政,其原因在于权力的需求。“权”是什么呢?现在很多肤浅的人认为权是位子,是玉玺,是印章,是权柄,是权杖……这些都是“权”的外延。“权”的内涵是什么?是秤砣。“秤砣虽小压千斤”,就是说,秤砣的体积和个头虽然很小,但它必须很重,才可以压住称量的千斤重量。国君虽然只是一个人,但是凭籍权力就可以压住社会整体的平衡。社会整体的平衡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体现在利益和心理的平衡。社会上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缘于利益的不平衡。同样,利益的不平衡又体现为心理的不平衡。故而,执政者需要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实施公平、正确而有效地施政举措,以实现社会利益的平衡与心理的平衡。施政举措能否有效地实施,关键在于君主实施的举措是否公正、无私、合情、合理、合法。君子自重的体现就是人品,就是获得朝臣和民众的拥护而产生的威信,以及推行施政举措,令行禁止的威力。所以“自重”是君子的品格,也是执政者的资格。怎样实现自重呢?那就是通过做人修行的“学而习”。
做人的道理不在于知道不知道,也不在于学过没学过,而在于能否对道德的实践予以躬身践行,若不能躬身践行,那么所学的一切做人的学问也不能巩固。
国君施政的推行贵在言行一致,信守诺言,绝对不能失信于民众。国君不自重,就会言而无信,从而失去了朝臣和民众的拥护。
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有高明的地方,不要认为朋友都不如自己。自己有了过失则不要忌惮予以改正。要勇于改正自己的毛病,而绝不要指责别人。因为真正聪明的人就是不断地自强不息,提升自己。赵朴初在悼念周总理的诗中这样评价周总理:“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正是无私的品德使得他在民众心中认可的功劳自然就高,从不矜持的待人风格使得他的威信日益为重。
书法作品:自重则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