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怎么构图更好看

及象书画院

修身养性,带你零基础学国画
1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点击关注及象书画院

学习国画技法,领取好礼

国画构图技巧

👉中国画构图,在古代又称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

有些同学的画,颜色线条都没问题,但就是看起来有点别扭,其实是构图出了问题。构图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也是艺术作品的最后完成阶段。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1.宾主✨

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

✨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

✨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

一般作画要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即宾体。

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画中要有“主”点,即画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等。

画中的“主”点虽然面积很小,但却能点明【主题】

钱松喦的《红岩》(见上图),就注重了主体与宾体的对比。

✨主体:山上的房子

✨宾体:高山

✨2.呼应

👉在一幅画上,无论是山石、树林,还是房舍、人物,都应互相呼应、彼此顾盼。

👉山峰要有宾主朝揖之意,树木要有互相欹斜之姿,烟云要有流动迂回之势,人物、动物与其他景物也要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画面的呼应还包括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之间的关系。

总之,画面上的各种物象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陈子庄的《峨眉道上》👆采用了呼应式。

✨此画中,前方右侧的山挺拔向上,与后面的山形成一种呼应关系

✨前面的人物与远山上的墨点(代表的是游人)也形成了呼应。

✨3.远近

👉物象一般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重远淡,当然也有近小远大的。

👍若主体景物较大且在远处,就要用墨色的【浓淡】【虚实】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

👆孙克纲的《李白诗意图》(见上图)注重了画面的远近层次。

👐【前面的景物】画得【清晰】实在,后面的景物用【淡墨虚化】,远近层次明显。

✨4、虚实

”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两者是相对的。

画中的物象过实会导致画面呆板、无生气,而过虚则会显得空洞无物,因此,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一般在山水画中有形则实,无形则虚;黑是实,白是虚。

山水画中的虚实关系常用【流水、云雾、烟霞】等物象来体现,或以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来处理

😉山是实的,江水和云是虚的,用墨近浓远淡,虚实相生,层次分明。

👆上图是黎雄才的《风帆出峡图》。

✨5.疏密

☝山石的皴法讲究疏密,树木的穿插讲究疏密,整幅画的布局也讲究疏密。

🔥一幅画首先要有大疏密变化,其次大疏密中又要有小疏密变化,要做到“疏中密,密中疏”。

👍在画面中,以【疏密与聚散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形式美感是极为重要的。

👆上图为刘鲁生的《芦雁图》。

🙆画家用【浓淡不一的墨色】画出了芦塘的景致,将【浓密】的芦草与【空白】的水域形成鲜明的疏密对比,使画面气息畅通。

✨6.开合

👐开合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构图法则。

✨开:指把画中的各种景物铺开;

✨合:则指把画面的阵势收拢。

🌟山水画中常见的开合式有近、中景开,远景合,近、远景开,中景合,以及远、中景开,近景合等。

👆陆俨少的《峡江秋涛图》(见上图)采用了典型的开合式构图法。

7.藏露(lòu)✨

恰当地处理画面的藏露关系,可以让画面比较含蓄。

若处处都交待清楚,就没什么情趣可言了。

景物画得有藏有露,才能引发人们的遐想。

“藏”处理得好,可以达到“无景色处似有景”的效果。

在钱松岩的《古塞驼铃》(见上图)中,长城蜿蜒,远处的城墙隐约可见,山脚下一行驼队走来,中间的驼队被一座山头挡住,藏露处理得很妙。

8.均衡✨

🔥中国画忌“四平八稳”的对等式构图,而多用“秤锤压千斤”来取得画面的平衡。

而山水画若采用对称就会让人感觉单调,当然也就谈不上美了

👆在图中,画面的重心在下方,若上方只是空旷的湖水,就会让人感到有点儿轻飘。画家又在画面上方加上了一些远山,使画面达到了平衡。

9.黑白✨

💁黑白一般是指画面中墨色的轻重关系,浓墨重,浅墨轻。

如果画面左边的山用重墨画,那么右边的江水就可以用空白表示

👆上图中,画家十分注重画面的黑、白、灰关系。黑色的山坡、灰色的远岸和色彩浅淡的天空、月亮、河水,共同组成了这幅优美的图画。

布置画面时,景物要有大小和整碎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匀齐,而且也可以使主体突出。

主体一定要明显,笔墨要实,色彩要明快。

👆在童中焘的《翠幄》(见上图)中,初看画面,密密麻麻,一团翠绿,再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微妙,树石、亭榭大小相间、错错落落,画面整中有碎、碎中有整,富有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