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的“单双重”与“不着象”,到底有何...
内家拳的“单双重”与“不着象”,到底有何讲究?“矛盾老人”此段拳论很重要。
王芗斋先生:
以拳道之原则原理论,勿论平时练习,或抑技击之中,须保持全身之均整,使之毫不偏倚。
允升园体悟:
随着身体的慢慢松透,身体的均衡感也慢慢增强,自动调整。特别是气沉脚底之后,均衡感的自我调整更只是瞬间。
王芗斋先生:
凡有些微不平衡,即为形着象,力亦破体也。盖神形意力皆不许着象,一着象便是片面,既不卫生,也易为人所乘,学者宜谨记之。
允升园体悟:
太极授秘歌曰:“无形无相,全身透空。”当拳者的形、意、神合一时,自然就会出现内家拳的劲,也自然慢慢达到无形无相、应物自然的境界。
此处的卫生二字,如果不是笔误,应该是养生的意思。
王芗斋先生:
夫均衡,非呆板也。稍呆板,则易犯双重之病。然亦不许过灵,过灵则易趋于华而不实。须要具体舒放,屈折含蓄。如发力时亦不许断续,所谓“力不亡者”是也。
允升园体悟:
所有的拳架子,都规定了很多要求,但是最关键的,只有一处,如机械手表的上弦处。找到这个醍醐灌顶处,人体便如木偶一样,怎么提都是均衡的。如果想着所有的要求练架子,只能越练越僵。
王芗斋先生:
盖双重非指两足部位而言,头、手、足、肩、肘、胯、膝,以及大小关节,即一点细微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
允升园体悟:
脚的双重,最好体悟,但也最难。难在何处?难在形不变而重心变。比如,无极桩站立,怎么在不改变中线位置的前提下,做到单重?其他部位,更需慢慢体悟。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151)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