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向人间的米◎ 洪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稻谷,在田野中发芽,在清风雨露里拔节,历经数月,结出沉甸甸的稻穗。脱粒去壳变成晶莹剔透的颗粒,被我们称作“米”。米,成为我们的盘中餐,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艰难岁月里,每一粒米,都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善良美好。清末著名翻译家林纾六岁时跟着老师学习。聪明机敏的林纾看到老师家常常揭不开锅,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老师饿着肚子上课。就想:我家里的米很多,不如我送给老师一些米吧!他找装米的口袋。太大了,他拿不动。又担心母亲看见责备他。小林纾就用自己的袜子装了米送给老师。从此,“林纾赍米”的故事传遍乡里。人们感受到小小林纾那颗善良的心。善良如米,让关爱成为甘露,滋润着贫瘠的人间。清道光二年十月,广东吴川的一座小镇上开了一家粥店。老板煮粥总用精选出来的上等好米,浸泡在清水里,水和米融洽地如一家人,煮出来的粥软绵绵,入口软糯,滋味香浓。粥店所处的位置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来往的人不多。有一位穷书生常来吃粥。店主人对这位书生笑脸相迎,热情招待。有时书生没有现钱,老板也不为难他,让他赊欠着,有钱时再还。只是偶尔开玩笑:“等你中了状元,可要加倍还我哟!”穷书生喝完碗里的白米粥,向店老板深深地鞠躬:“明天,我不来喝粥了。我要去赴京应试。谢谢老板这些日子的照顾,你的恩德,我一定会报答的。”说罢,转身就离开了。老板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朝着远走的书生在他身后大声说:“兄弟,祝你高中啊!”书生参加了乡试和会试,都是第一名。参加殿试,被道光皇帝钦点为新科状元。他就是广东吴川人林召棠。高中状元后的林召棠又一次来到粥店,对老板说:“感谢您那些日子的照顾,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端给我一碗碗清粥。如今,我给您的粥店,题一个新店名吧!”他略一思索,挥毫写下“弓弓店”几个苍劲的大字,然后又书好落款。几天后,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悬挂在了店门上方。顿时,小店门前围了一堆人,大家议论纷纷:“这是粥店,可‘粥’字中间没有‘米’字啊?是不是写错了?”“新科状元写的店名,怎么能错?”“没写错,为什么将“粥”字写成这样?”......更多的人听说了这件事,纷纷前来观看。平日里冷清的粥店,此刻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此时是夏天,看完了字,人们大都会进到店中,买上一碗凉粥。林召棠高兴地对老板说:“当年你送我一碗碗清香软糯的粥,我今天要回报你更多的‘米’。粥字中间的米字,我是故意不写的,人们好奇,就会来看看,也就会买粥吃。这样你的生意就好做了!”果然,粥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林召棠在穷困中感受到来自店主人的善良,身处困境中的他拥有了人生中最贵重的“米”!中状元以后,他做了那个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的人。米给了状元书生以生命,米给了善良店主以财富。2019年1月18日,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洪塘村,郭光祥老人紧紧地握住了74岁的陆润德的手,久久不松开:“你每年春节都给我们送大米,我们心里感动哟!”。在现场,陆润德亲手将大米一袋一袋地分到现场几百名老人手中。陆润德,从1986年开始自己掏钱,购买大米送给全镇的七八十岁的老人。好事一做就是三十三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双手,几十年来送出去的米,不知温暖了多少老人的心。捧向人间的米,“粒粒如霜新可喜”,给身体以补给,给灵魂以慰藉。人间有米,善良生根。注:洪征,教师。金手指成员。此文发表于《辽宁青年》2021年第1-2合期——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