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小型企业管理伦理缺失与建设
共计5000字 | 阅读时间5分钟
文∕戴延君
企业的管理伦理已然成为了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我国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抵挡住社会转型时期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经营理念﹑资金和规模的限制,更容易丧失企业伦理约束。例如,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为了追求短时经济利益而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等等,这种为了自身利益而置社会道德于不顾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不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了员工、消费者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严峻的管理道德问题,使一些中小型企业加强管理伦理建设势在必行。
管理伦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管理伦理,又称经营伦理企业伦理、商业伦理等。目前对于管理伦理的定义,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
乔治·恩德勒认为,企业伦理的中心任务是改进企业决策和行动的伦理质量。日本的水谷雅一认为,经营伦理是要改变以企业为首的经营组织活动,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性和人性,要对其开展的经营进行全面的检讨,重视企业人个人本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我国学者朱贻庭教授认为,企业伦理是指以企业为行为主体,以企业经营管理的伦理理念为核心,企业在处理内、外利益相关者关系中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及其实践的总和。企业伦理就是要求企业在处理与组织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不断改善自己,更有效地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要。
因此,管理伦理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持有的兼顾多方利益关系的思维方式以及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管理伦理不仅是一种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而且还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想意识﹑一种经营理念。
1.企业与员工关系中的伦理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家未能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开发性,劳动力市场上的短视行为频频出现,这些问题使很多中小型企业中员工关系﹑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管理伦理问题不断凸显。
2.企业的方向性不明确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管理者在社会转型期大浪潮下的影响下,不断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试图去寻找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但在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下,许多管理者丧失了最初的理智和自我判断力,被追求利益最大化所蒙蔽。渐渐走向盲目,与市场脱节。著名的企业家柳传志说:“我从1984年办企业,18年和我同台领过奖的许多知名企业家,今天回过头一看绝大部分都销声匿迹。原因有两类:一类是企业改制不当致使业务受到重创;另一类是没有认识清楚经济情况,做了不该做的事儿,犯了错或者犯了规。”企业管理者到底没认识清楚经济的什么情况,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犯了什么错误或是犯了什么样的规,这就是众多管理者所要反思一个重要问题。
3.财务失真现象泛滥
某些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作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发布虚假财务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这些行为既违背了社会道德,也违背了管理伦理中的诚信原则。财务失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4.商业欺诈和合同违约不断
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主要从事一些加工制造业务,很多都是由原来的家庭作坊慢慢发展壮大而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企业自身管理伦理建设的思考,以为劳动力取之不竭,管理者就只顾眼前利益,经常在合同上使用手段,来获取最大的劳动力价值而付出极小的成本。并利用许多农民工缺乏用工签约的观念,来欺诈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这种做法不仅有悖于法制,也是缺乏管理伦理的一种表现。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企业也是如此,一旦放任欺诈行为,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商誉,也会让企业失去许多发展的机遇,并最终导致企业失败破产。
5.生态污染日益恶化
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一旦遭到破坏,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直接阻碍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造纸、印刷、发电、纺织等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突出。据资料显示,全国的酸雨面积达到30%以上了。在固体废物排放方面,我国工业固体废料每年产量达6.2亿吨,历年堆积量已达64.6亿吨,堆存占地55697公顷,是空气、土壤和水的重要污染源。环境问题是社会和企业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有近1/3大城市中的空气质量差得几乎不适于人类呼吸,其后果是造成中国慢性呼吸疾病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死亡率5倍于美国。从某种角度来讲,污染问题将会妨碍中国的高速发展。中科院测算,环境污染使我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这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都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心的体现。
管理伦理缺失的动因
1.企业经营理念落后,视员工为“经济人”而非“社会人”
很多中小型企业,经营理念或企业主文化水平低,而且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商不奸”等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市场经济社会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自己谋福利的社会,别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管不着,也不用管。许多管理者把人看作是“经济人”,忽视了员工的社会需求,没有遵循“人本”的思想,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利益的获取,久而久之,便使企业上下级关系紧张,员工的倦工、怠工现象不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2.管理者道德和经营素质不高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在航行中的舵手,他的行为和素质决定着企业未来的方向。一名具有卓越政治素质、经营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管理者,凭借其远见卓识的洞察力定会将企业带向光明,不断发展壮大。而缺乏这些素质却又鼠目寸光的管理者,给企业带来的只有灾难。我国有很多中小型企业没有经营几年就纷纷倒闭了,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这些管理者的道德和经营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企业做大做强的要求。据了解举报央视“陈馅月饼”线索内幕的员工介绍:其实那几名举报者早在前几年就向省内有关媒体举报过,当时有媒体曾就此报道过,然而此事不仅没有引起其厂长吴震中的高度关注,他反而继续对涉嫌举报者采取打击报复,他还在一次厂领导干部会议上公开叫嚣“只要有钞票,没有摆不平的事情”。这就是管理者道德素质不高的典型表现,最后给企业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3.企业员工缺乏伦理道德意识
为了报复自己受到的某些不公平待遇损害了全体员工的利益。员工也是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如果事情没有被彻底曝光,可以想象这几个维护正义的员工将要面对的是“众口砾金”,而很多企业“黑幕”被隐藏起来的原因正是员工害怕受到群体攻击而明哲保身。可见,员工伦理意识淡薄也是伦理缺失的原因之一。
4.企业经营违背了诚信原则,忽视“诚实守信”的理念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内在规律要求和基本规则,没有诚信的市场经济只会走向无序﹑混乱的深渊。无数事实证明,以诚信去聚集财富,财源会越开拓越广阔;违背诚信赚钱,最终将使财源枯竭。所以,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据专家测算分析和保守的判断,中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信用体系,使得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这种损失是巨大的,但只要加以控制和纠正,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悲剧的结果。南京冠生园在生产过程中用往年陈馅来做,存在着欺诈顾客的行为,这也使得其企业名誉扫地,最终走向破产的道路。
对策
1.鼓励成员学习伦理道德,共同创建“伦理型组织”
企业可通过创建管理伦理体系的“伦理型组织”来鼓励组织中每一位的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新知和超越自我、形成系统思考与知识整合的能力,还要养成自觉学习管理伦理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的习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资讯,同时也高度重视人们心灵的根本转变,让每一成员,做有价值的事,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1)管理者要自觉提高伦理道德素质,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第一,管理者要从提高人格品质素养做起,加强自身的伦理道德、科学文化修养,树立企业经营的诚信观,应该意识到“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规定了交易主体的道德性,不讲诚信甚至不遵守法律的行为只是短期行为,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第二,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经营素质,善于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并在开展企业伦理建设中要牢牢把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这条主线。
(2)对普通员工,企业各层领导集体都应加大对管理伦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管理伦理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内在地激励员工去提高自身的伦理道德水平。另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外在物质激励,通过外在的激励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持续的管理伦理培训。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存在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就是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紧张、上下级关系紧张、部门间关系紧张。之所以造成这种紧张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在经管管理中往往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而把人看作是一种赚钱的机器。员工在工作中感受不到企业所给的温暖,没有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和归属感。另外,由于企业实行一些不合理的奖惩制度,导致员工间、部门间的恶性竞争不断,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更加符合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日常管理的诸多细节,可以让员工深刻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他们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缓解企业内部的紧张局面。
3.企业内部建立规范、合理的伦理制度——强调“诚信为本”
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企业伦理规章制度,也可称为伦理准则、行动宪章等,是表明企业基本价值观和希望员工遵守的伦理规则的正式文件。通过制定具体行为的规章制度,能够使企业内员工更充分意识到伦理行为的必要,而且加强了可操作性。也在无形之中对员工产生了一种约束力。在这些伦理制度里最重要的是要强调“诚信”的经营理念。诚信是商道之本,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信誉的竞争,信誉因素比财务业绩更能提升或挫伤一家公司的声望。所以,企业要树立诚信观念和意识,通过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体系,从而来改变员工迟到、说假话的不良习惯,逐渐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诚信的文化氛围,熏陶并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在企业外部也要实行诚信经营,包括产品诚信、营销诚信、服务诚信等。
4.“隐性激励”——建立伦理道德监督机制,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中
企业应针对每一位员工建立伦理道德监督机制,既要包括一般员工,也要涵盖管理者,要在公平、合理、规范中运营这种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监督机制的执行要根据企业身的具体状况来安排,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指标,在工作中监督员工的执行情况。这种机制应该自上而下来实施,这既有利于监督的开展,也会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衡量标准和监督过程要尽可能的量化,一定要做到公正化、客观化,这样易于分析和反馈结果。并且将监督的结果纳入到员工绩效考核中去,这样的“隐性激励”既可以鼓励那些表现好的员工,又可以鞭策那些“有问题”者,通过这样的监督机制和考评管理的结合,员工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道德素质、经营管理素质。
5.关注社会效益,提升企业“软实力”
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是企业管理伦理建设的一部分。一个企业实力的衡量,不仅要看包括硬件设施、资源等在内的“硬实力”,还要看包括企业形象、社会声誉等在内的“软实力”,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对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买方市场下的今天,“软实力”显得愈加重要。中小型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就必须时刻关注社会效益,这是最重要的途径。不仅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要做到社会效益最大化,如整治环境污染;杜绝虚假广告和问题产品;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支持等。社会效益的实现既帮助企业提高了顾客认可度,也为其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市场机遇,对企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对国内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伦理研究,应将重点放在企业内部人员身上,特别是将人作为“第一要素”来分析,因为企业管理伦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内部人员管理道德和经营素质的提升,要将重点放在对人员的塑造上,这也是研究现在企业最重要的基点。而且既要分析人员的行为方式,更要去洞察其心理特征,要内源去改善一个人,这也是未来研究管理伦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来源:《经营与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