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微视频:安慰剂效应和双盲实验 (Placebo Effect & Double-Blind Experiment)
视频名:Placebo Effect, Control Groups, Double-Blind Experiment (安慰剂效应、控制组和双盲实验)。人类非常复杂,这使得很难把他们作为实验的对象。例如,当您给受试者提供实验药物时,他们显示出改善的迹象,这是什么原因?可能是药物,但也可能有一些心理影响。当有人认为给他们一些可以使他们变得更好的东西时,有时他们会变得更好。这被称为“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为了减轻受试者的任何心理影响,有时给“对照组”(亦称“控制组”, Control Group) 服用安慰剂。安慰剂被设计为尽可能接近实验治疗的给药方式。但是安慰剂不是真的药物。例如,在测试新药品时,安慰剂可以是包含没有药用价值的物质的胶囊。通过使用这种安慰剂,实验中的受试者将不知道是否接受了药物治疗。然而,两组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收到他们认为是药物的心理影响。
尽管使用安慰剂很重要,但它只能解决潜伏变量的一方面问题。潜伏变量的另一个来源来自执行治疗的人。关于胶囊是实验药物还是安慰剂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即使是最好的医生或护士,在对照组中对个体的行为也可能与实验组中的个体不同。防止这种可能性发生的一种方法是确保执行治疗的人员不知道它是实验性治疗剂还是安慰剂。
这种实验的方法就称为“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有关实验的两个方面都不为所知。即受试者和执行治疗的人都不知道受试者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这样的“双盲”将最大程度地减少某些潜伏变量的影响。
需要澄清的是: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或对照组后,并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个组,管理人员也不知道他们的受试者属于哪个组。尽管如此,必须有某种方式知道哪个受试者是在哪个组中。很多时候,这是通过让第三方研究小组的成员来实施实验并知道谁属于哪个小组来实现的。而这个成员不会直接与对象互动,因此不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因此,简单地说,“双盲研究”是一项实施实验的人和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个人正在接受实验治疗的研究。双盲实验的目的是确保结果没有偏差。其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因为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即使是在潜意识中,也很容易影响实验观察,尤其是在行为科学中。比如,假设一家公司正在实施向消费者征求对其产品意见的调查。面试官在提出问题时可能会潜意识地强调本公司的产品,这就会构成对于研究结果的不言而喻的偏向性危险。因此,市场研究公司通常更喜欢使用“双盲实验”来收集重要数据的主要原因。
与“双盲”相对应的是“单盲”(Single Blind)。在医学上,当研究人员测试一种新药时,他们确保安慰剂的外观和味道与实际药物相同。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药物具有安慰剂作用,如果人们认为自己正在接受药物,他们会显示出一些改善健康的迹象。单盲实验可减少这种影响带来的偏见风险,为研究提供一个诚实的基准,并允许进行实际的统计比较。
而“双盲实验”则进一步强化研究的可靠性。通过确保研究人员不知道患者属于哪个组,从而进一步采取了这一预防偏倚的措施。尽管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是专业人士,但研究人员始终有可能在潜意识中向患者提示他们正在服用的药。他们甚至可能倾向于将药丸给予他们认为最有可能康复的患者,从而有意或无意地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差。
尽管“双盲实验”在医学上众所周知,但是也在其他领域中运用。在社会学调查、问卷和市场研究中都使用这种技术来保持信誉。
社会学微视频系列: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化-Nature vs. Nurture Debate
社会学微视频: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化-Globalization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联结-Global Connectivity
社会学微视频: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
社会学微视频: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社会学微视频: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Mixed Research 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