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很难,请看看这3个人的故事
多年来,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都是各大院校图书馆借阅量最大的图书之一。它以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为背景,描述了其间近十年的时代变化和孙氏兄弟及其身边人的生活。
虽然这本书中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它讲述的人们的遭遇和情感仍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着的,这些文字依旧是我们匍匐前行路上的一束微光。
大家在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困难。有时,也许只是遇到了一个小问题,煎熬几天我们就能够顺利解决;有时,遇到的却是将人抛入谷底的绝望,我们甚至以为自己永远也走不出去了。那么,面对苦难时,你是怎么做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平凡的世界》,看看孙家父子三人是怎么与苦难同行的。
01:即使饱经沧桑,也要负重前行
张爱玲说:“到了中年的人时常会感觉到孤独,因为他一睁眼全是要依靠他的人,而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孙玉厚从少年时就处于这般境遇。父亲去世时,他只有十六岁,上有母亲,下有才五岁正嗷嗷待哺的弟弟。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没了父亲的孙玉厚更是早早肩负起家庭全部的重担。
彼时的孙玉厚身处于1939年的农村,他的母亲裹着小脚,只能在家中操劳,无法出门挣钱养活孩子。在那个饥饿与贫穷笼罩着的年代,作为一家的长子,孙玉厚必须撑起整个家。
家里没有地,他就跑去隔壁村庄揽工,并用几年拼死拼活卖苦力攒下的钱供弟弟上学,只为弟弟日后不用像他一样,一辈子在田地里劳动。
后来,弟弟初中毕业到钢厂当工人,他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们家终于不用世代在地里劳作了。可弟弟当工人吃不下苦,竟然又跑回家求着他给自己娶媳妇,从此当个农民。
娶媳妇要出一大笔彩礼钱,年轻的时候他一个人养活母亲和弟弟生活尚且能过得去。可现在他又有老婆和三个年幼的孩子,一大家子都靠他养活,况且供弟弟读书也差不多掏空了他挣下的家底,这让老实苦命的孙玉厚非常为难。
但是禁不住弟弟和老母亲整日在家里哭哭啼啼,他不得不狠下心借下一大笔债,给弟弟娶了媳妇,办了婚事。他又把自己住的窑洞腾给弟弟做婚房,带着母亲和妻儿借住在别人的旧窑洞,一住就是几年。
而为弟弟结婚欠下的债,使他在往后的几十年都翻不过身来,始终过着烂衣薄裳、少吃没喝的日子。
如果说贫穷的生活压弯了孙玉厚的腰,对子女的愧疚更是压在他心上的一块石头。
大儿子少安是个读书的好材料,可因为家里穷,少安上完小学后就回家和他一起在地里劳动。
在儿子面前,他第一次蹲在地上抱头痛哭,他多么不愿意断送儿子的前程,可是一大家子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怎么能够吃饱饭呢?
大女儿的老公常年在外游荡,家中只有她一人操劳。看着女儿受苦,孙玉厚心疼却无能为力,只能尽量帮衬着,将两个外孙时常带在身边,所以家里又多了两张吃饭的嘴。
孙玉厚的前半生从来没有享过福,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活够了,累够了,可家里还有四个孩子。他活着完全是为了孩子们能过上吃饱饭、体面一点的日子,所以他拼命在土地上挥洒血汗,年复一年。
即使生活的苦难对孙玉厚百般捶打,他也咬牙默默承受着,只因肩上的责任与心中的爱。
生活中有多少人,不管经受多少磨难,都不敢病,更不敢死。只因心中仍有牵挂,他们不愿丢下自己爱的人来独自承受苦难。
他们即使饱经沧桑,也要负重前行,因为有爱支撑着他们,一步一步走下去。
生活再苦,熬一熬也会有些甜头。人生再难,拼一拼也能看到希望。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心爱之人。
02:不执着于过去,才能把握未来
有人说:“生活给你当头一棒,让你坠入悲伤之海时,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
孙玉厚的长子孙少安一生承受过许多次这样的当头一棒,但他始终在奋力向上,一次次被打垮,又一次次站起来。
少安自小学习就非常好,年年考第一,村里人都说他是读书的好材料。可在村里读完六年小学后,家里实在供不起他了,因为还有弟弟妹妹要读书。
于是十三岁的那年,少安主动和父亲提出不再念书,回家和父亲劳动,供养弟弟妹妹上学。他又请求父亲让自己参加中考,以此向别人证明他不上初中不是因为他考不上,这也是他向自己学生时代告别的仪式。
最终他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名列第三,他知道如果继续读书,以后他肯定不会是一个农民,面朝黄土,终日劳作。
但拿着录取通知书的他,仍然心平气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农民生涯,这是他无法改变的事,正如他出生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降生于贫穷的农村家庭,这一切他都不能选择。
既然不能选择生活,那就坦然接受。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至少面对生活的态度是由自己决定的。
凭借精明强悍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少安长成了一个出色的庄稼人,在十八岁时就被乡亲们推举为生产队队长,带领大家劳动。
而他生活的转折点是一次偶然得来的拉砖机会。他不仅在拼命拉砖的那段时间挣下了一大笔钱,还掌握了烧砖的基本技术。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他发现城里到处搞建筑,砖瓦非常紧缺。于是他把赚的钱拿来开了一个小砖窑,和家人一起烧砖。
随着少安的事业越来越红火,他又贷了款扩大砖厂的规模。可是命运却猝不及防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新的砖厂烧的砖出了问题,少安损失惨重,不仅一分没赚,还欠下一堆债务。他的砖厂倒闭了。
这个打击让少安整整一年都没有缓过来,他每天情绪低落地在地里劳作,眼看着贷款利息越来越多,他煎熬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痛苦和看不到希望的他,时常在暗夜中独自一人坐在河边,一根接一根地抽着旱烟,或者游荡在冷冷清清的砖厂。
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再一次鼓起勇气去贷款,重新烧砖。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少安更加小心翼翼,这次的砖终于成功了。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他还是站了起来。接下来的几年,他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在自己的砖厂,最后竟承包了乡上的大砖厂。
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孙少安始终拼尽全力,努力把一手烂牌打好。
正所谓:不认命,要拼命。
一生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改变,有些事却无法改变。不必执着于无法改变之事,那只会陷入自怨自艾与虚幻,到头来终是一场空。
只有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尽力去把握可以改变的事,才是该有的生活态度。
03:生活几多风雨,渴望永不熄灭
看完了孙少安的故事,我们再看看孙玉厚的二儿子孙少平的故事。他一生也在苦难中踽踽独行。
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了,勉强能供他读书,其他的钱却怎么也凑不出来,所以少平只能吃最差的饭菜,每顿是清水煮白萝卜和两个黑高粱面馍。这个年龄的后生正是饭量大的时候,两个黑馍只能让他不至于被饿死。
可学校是半天上课,半天劳动,饥肠辘辘的少平在劳动的时候完全是晕晕乎乎的,没有半点力气。
尽管物质的匮乏时常刺痛少平敏感的自尊心,但他仍然感激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通过学习,使他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的世界,认识更多的朋友。
毕业后少平回到了家,在村子里当了三年的老师。后来,由于学生都去了城里上学,他只能回家和父亲、哥哥种地,这使他陷入了痛苦和矛盾中。
他尊重劳动,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但又不愿受农村的局限,不愿在农村度过自己的一辈子。
一旦心中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就无法再熄灭。少平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就出发去了市区。
初来乍到的他找到自己的亲戚,得到了一个当小工的机会。为了不被辞退,从来没有背过石头的他,坚持背着一百多斤的石头如牛马般爬坡。那石头将他的身躯几乎压进了土地,汗水在脸上如溪流般流淌,他的思维仿佛已经不存在了,大脑一片空白,凭着仅存的意识向终点挪动。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手上的肉皮也被磨得透亮,躺下浑身火辣辣地疼。但是拿到工钱后,这种精神上独立的满足,使一切痛苦都不值一提了。
他终于能独立自主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生活了,尽管比家里更苦更累,但他的心是自由的、畅快的。
做完这次活后,少平又去了很多工地揽工,背上的伤一遍遍结痂,又一遍遍皮开肉绽。他竭尽全力地生活,傍晚收工后,就在路灯下捧着书阅读。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滋养,他怕自己会被沉重的劳动压得麻木不仁。
在女朋友的帮助下,少平成了煤矿工人。尽管煤矿的工作劳累又危险,但少平非常满足且珍惜,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工人。
女朋友晓霞是少平的灵魂伴侣和精神支柱。不幸的是,她在一次洪水中牺牲了。巨大的悲伤向少平袭来,但生活总要继续,他在黑暗的矿井下,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泪水。
常年在煤矿中工作,难免受伤。为了救工友,少平被矸石砸伤,顿时血流如注,甚至露出了头骨。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和眼睛,但他的右脸上有了一条永远也消除不了的长疤。虽然他接连遭受打击,但他仍然选择回到煤矿,回到那个他热爱又有无数苦痛的地方,生活总要继续。
即使身处深渊,孙少平也始终仰望星空。他会因命运得不公而苦闷愤怒,但他不会被苦难打倒,反而在风雨的洗礼中变得越加成熟与坚强,实现了自我价值。
海明威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生活中的磨难,是阻碍,也是机遇。
每一个以为迈不过去的坎,迈过去了就是华丽的蜕变;每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苦难,度过去了就是精神的加冕。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与坚持。
其实每个人都会遭受磨难,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却能主宰自己对待苦难的思想和态度,要记住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自己。
贾樟柯说:“阅读任何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们得到都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让你明白现实处境的冰冷,也让你明白在困境中的并不是你一人,这是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会得到舒缓与温暖,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并各自想出对策生活下去。”
我们读到的并不止孙家父子三人的故事,更是看到了自身所处的现实,明白不同时代人们也都同样面临生活的困境,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遗余力地去生活。
BY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