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簪行:顶流加持、未映先糊!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开头要开个地图炮——
那些积压的古装剧,全部无限期积压可能有好剧漏网,但如果按流量明星出演的筛选,倒是一部也不可惜!
《青簪行》目前看来是没有播出的希望了,它从2019年开始官宣选角,2020年杀青顺便发生了著名的我至今没能理解的男女主角竟然会撕番的奇观。尽管在我们看来,“撕番”无聊至极,但当时的宣传似乎是将此理解为“顶流加持、未映先热”。
奇怪的价值观又增加了!
△ 微博截屏
当时资本市场是看好本剧的,并且是冲着上星去的,预定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而后在2021年4月,《青簪行》取得了发行许可证,剧集长度也从原本的35集增加到了60集,膨胀指数171%!
△ 微博截屏
△ 备案公示表
然而今年暑假都快过去一半了却等来一个男主角快上《法治在线》的结果。毕竟暑假不播,观众就要开学了。
似乎每个该糊的所谓顶流,都有一部想象中可能大爆、但实际压了一年又一年的电视剧。粉丝也是磨刀霍霍将话题早早地刷起了数据,就连豆瓣的打分号也养得肥溜溜的,要为这个未来的“大爆”共享自己的力量。真的是滑稽、讽刺,但又可悲!
《青簪行》看来是无望了,即便上也没有什么大爆的希望,从目前不多的物料就可以明显可以看出服化道有至少两个注定失败的依赖路径——
和风不灵了!
因为主创出事而导致可能无限期积压的,另一部就是范冰冰的《赢天下》,又名《巴清传》。听起来是不是很遥远的事儿?其实《赢天下》拍摄是2017年,高云翔出事是2018年,和2019年定下主演、2020年杀青的《青簪行》并不算很遥远。
《赢天下》在还没有主创那些事儿之前,主要的争论点在于情节涉及篡改历史、扭曲历史人物,以及服化道太过和风。
△ 相关文章见《《赢天下》要栽了!那……飘满日本文化的中国古装剧还有活路吗?》
可这些问题是《赢天下》才有的吗?可算作范冰冰几部曲系列的2015年上映的《王朝的女人·杨贵妃》、2014年播出的《武媚娘传奇》里都有这些问题,只不过当时的观众都忍下来了。
△ 相关文章见《日本风服化道,是中国古装剧不散的阴魂》
更早一点,2011年让范冰冰开创“毯星”风潮的红色仙鹤裙,当时可是高举着中国风的旗号,质疑者分分钟反而会被扣上一顶“精日”的帽子。这就是10年前网友对“和风”的态度!
△ 相关文章见《从范冰冰的戛纳仙鹤裙聊起,说说“鹤纹”的中日之争 | 热点旧文》
中国古装剧和风的问题存在已久,这从来不仅仅只是剧组的问题,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观众眼中有接受度和喜爱度。
为什么范冰冰另外两部的反对声音没有《赢天下》大?除了观众审美趣味变了,另两部是唐代背景也是原因之一,“和风=唐风”至今依然很有市场。2015年另外有一部话题之作《刺客聂隐娘》横扫了多个奖项,设计师黄文英甚至写了小作文表示自己就是去日本买的道具、从日本买回来的东西才最唐风,她也的确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奖项或提名。
△ 相关文章见《【影视剧吐槽】来自日本的聂隐娘》
看,这就是2015年时最真实的展现,从观众到评委,他们还在吃这一套!
让《赢天下》服化道栽跟头的,除了一部分观众逐渐对于和风这套产生了反感,还有就是按照这部剧的背景,服化道对标的应该是《大秦帝国》系列,但它却做成了2017年播出的《思美人》第二。
△ 相关文章见《《思美人》:不就想说楚怀王断袖么!至于绕这么大圈么?》
△ 《赢天下》剧照
△ 2017年播出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不是说《大秦帝国》做得就有多么考据,之前在《大秦赋:“大秦”曲终11年,从古装风格到考据求索……》里说过,这个系列也是一步步进步起来的,但它整体的那种沉郁厚重的调子是符合观众期待的。《赢天下》首先是挑战了观众的期待,而后观众去寻找根源才发现了和风的问题。
那《赢天下》砸了几个亿都灵不了的和风,《青簪行》再往里砸几个亿,就能灵了吗?不仅不灵,很多人估计看到剧照都会抢答了!
△ 《青簪行》
杨紫,垂缨冠!
△ 《青簪行》
△ 垂缨冠
凢凢,乌帽子!
△ 《青簪行》
△ 乌帽子
连和风的对象,都不带搞个新鲜货的,没劲!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赢天下》剧组去《青簪行》再就业去了?
接下来就是粉丝插嘴环节——
青簪行电视剧架空了朝代,造型师可以发挥的余地就大了很多。青簪行路透图中的服装都很讲究了,大可以拭目以待了,据反映都说好看,小说里的服饰细节都真实还原了的。
剧中帽子繁多,这为了展示小说里的“侧帽风流”吧,以后说不定古装都流行戴顶帽子呢。剧情需要,业界良心,他的脸型和头型已经是最好hold住了这些特殊帽子的了。
没毛病,你们也说这叫“架空”,而不是“移民”吧!咋就架过海去了呢?要不要直接过太平洋,下次搞点北美洲的服化道?底线守不住,海岸线能不能守住?
而且,这剧还没播呢,目前看起来也没啥希望播了,粉丝咋就啥啥都知道呢?我不一样,我就知道原著是唐懿宗背景,而且我看过的架空原著影视化时胡乱塞个朝代的很多,本身有背景还给改没了愣是想不起来了。
对了,由于原著是2015年出版的,当时还蹭了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作为噱头,我诚心怀疑你们有个群!
△ 百度百科快照
大师不灵了!
前阵子我看一个影视阿婆主盘点待播剧,get到了一个新词——含秀量,也就是参与出演的选秀出身的明星的数量和戏份比重。含秀量一般和豆瓣评分成反比,和微博热搜成正比。现在的影视剧除了“含秀量”,遇到另一个关键词也大概率很悬,那就是“首秀”!这么巧,都带秀呢。电影咖的电视剧“首秀”都蚌埠住,流量明星的“首秀”就能出奇迹?靠的啥,大师吗?
△ 微博截屏
“首秀”是很有赌博色彩的(中性),一般都是大制作和大师级团队。服装造型领域,之前有噱头的是张叔平。我个人觉得张叔平是有水准的,但架不住他接的活多,且每个活都要拼了老命把他的名字写在标题里,然后他就顺利走下“神坛”了。这年头,天天被做数据往大众面前推,但依然充满“神秘感”的大概只有一波又一波的选秀/流量明星了。看,命运就是这么的奇妙!
张叔平不行,《青簪行》就换了个人选——奚仲文,粉丝在贴了一大堆路透精修图以后就憋出了一句小作文——
奚老师的影视作品也有121部了,从现代到古装剧电影都有。大爆剧、口碑精品剧和电影都有。
听起来就像是,你奚仲文经验有了,能配我家giegie。至于奚仲文的设计好不好,设计风格适合不适合,半分没提及,很显然要的就只是这个“大师”的名气。
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风格,翡翠钻石各有所爱,本身倒也没什么,但奚仲文在《青簪行》里的发挥(以目前可见物料看),实在是太像张叔平了!
△ 《青簪行》
△ 《醉玲珑》
△ 《青簪行》
△ 《烈火如歌》
△ 《青簪行》
△ 《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
至于女主杨紫的造型,女装部分我基本就没看出和她另一部《香蜜沉沉烬如霜》的区别,奚仲文总不能改名叫陈敏正了吧!
△ 《青簪行》
△ 《香蜜沉沉烬如霜》
这些重叠不免让人心生疑窦:剧组请大师来是为了什么?就为了让粉丝写在小作文的标题上?
就连导演的人选,也可以看出对于“大师”的追捧。毕竟这位导演过手的几乎都是爆款,比如
《醉玲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花千骨》《宸汐缘》等等,是不是已经觉得这些画面开始无限和《青簪行》重叠起来了?
这里我不评点是谁的问题,毕竟可能是奚仲文转性了,也可能是面对一些要求直接躺平了。但从“作品”的角度上来说,也是从“首秀”的意义上来说,它是需要有完整性和独特性的,否则我看B站的剪辑不香吗,连AI换脸的钱都省了呢。
奚仲文算是风格比较强烈的设计师了,网友一般对他的“乞丐风”很有印象,但他相对常规的作品也是有的,比如《花千骨》《九州缥缈录》等,即便是相似的发型、相似的服装,这些会让你想起张叔平、陈敏正吗?不会吧!
△ 《花千骨》
△ 《九州缥缈录》
成为大师不见得是在每个人心拥有一定的高度,更多的是明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世上宁可多包容一个奇形怪状的鬼才,也不会多看已有成功范本的复制品一眼。
杨紫剧照里还出现了一个古怪的东西,挂在圆领袍领扣上的装饰物,不晓得这回还不会叫“压襟”,这都压到领子了吧!
△ 《青簪行》
压襟我们之前说过,见《压襟:抱歉,这个名字我没听过!》。这东西在古装剧里、在古风服饰圈里流行起来,还真的就是因为2018年热播的《延禧攻略》。从此真就啥啥都要挂这个装饰物,包括旗袍。还有就是万物加云肩的风气,包括汉服。
△ 《延禧攻略》
△ 相关文章见《梦回:这场梦,果然很难回到“大清”了!| 剧说服饰史》
《延禧攻略》是那种现象级地火爆,类似2015年同样现象级的《花千骨》,会明显感觉到后来很多剧都多多少少在不同角度模仿《花千骨》,有的是演员、有的是角色设定,有的是服化道,这也是路径依赖。这些剧的后续影响力是很长很长的,毕竟匮乏的创意,去搂点参考对象是更简便的事儿。
但这个影响出现在《青簪行》上,又是“大师”又是“首秀”的《青簪行》上,给人的感觉就是剧组配置和它端出来的成品严重不符。
《青簪行》各种路透里,最引人侧目的估计就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帽子。既然是架空,那我们满足粉丝就不挑考据的错误,但每一个几乎都可以找到别的设计师的影子,也太不走心了吧。
△ 《青簪行》
一个信息茧房裹到后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只想要自己所谓的好看,而不想听别人的说教指点。但听我一句劝,抄历史好过被人发现致敬别的设计师。毕竟不符合历史的东西,《青簪行》还能开脑洞开得跟别的剧一样,谁信呀!
目前这部剧的物料里,最有“创意”的竟然是皇帝的腰带。
△ 《青簪行》
这种腰带我们之前在《清平乐:带着放大镜看看服饰细节的“得”与“失” | 剧说服饰史》里介绍过。
后世不再使用这类腰带以后,依然在一些清代绘画的拟古装束里(很多地方会称作汉装)看到,但由于现实中已经看不到了,所以就出现许多奇怪的样式。
△ 燕寝怡情图
在戏曲舞台上,也会再现这种腰带,但“解题思路”也变得极为古怪,在衣服上缝一条假的,在身上端一条常规的,这样形成两条的视觉。
△ 清宫戏曲文物
在近年已经完全摆脱戏曲风的古装剧里,我记忆里是似乎是从没见过对这种腰带的仿制,所以看到剧照的时候先是愣神,然后哈哈大笑。因为,虽然清朝人不懂这个腰带,但是他们给配的冠帽是合理的,是一个系统里的,而古装剧更偏爱各种束发冠,顿时没了气势。只能说,祝古装剧的皇帝早日实现“巾帽冠自由”吧!
流量赶紧不行吧!
古装剧虽然以“古”打头,实际上比时装剧更经不起积压。尤其,现在的时装剧有着超越观众生活的生活环境,除了角色的手机型号会过时,其他方面即便压个五年十年也赶不上剧中的衣食住行条件。
古装剧就不一样了,观众对于服化道的口味几乎就是一年一大变,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李少红团队的近年作品,几乎回回都栽在这上头。这个我们之前盘点过,见《大宋宫词:我就没见过这么喜欢cos古画的古装剧!》《郭培:当“高定”触电影视剧》。
除了服化道,其他诸如集数的多少,《大宋宫词》就是因为这个将节奏改得错乱;还有题材的风向,章子怡、汤唯都是追着“大女主”来的,等到播出观众都已经疲乏了、不稀罕吃这口了。
资本不仅贪婪,而且懒惰,一旦某个路线成功了,他们就会一直复制到令所有人反胃的程度。而且,越是所谓的大制作越是如此。
当然,粉丝估计会跟我说“少年可期”之类的,虽然这部剧是没啥机会听到了。可我年纪大了,怕这漫长的等待岁月直接把我给送走了。所以,看在我年老色衰的份上,就让我保留这点吃现成的癖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