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帝王都七帝八陵巩义行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距离上次寻走北宋帝陵就过去了好几个月,一直也抽不出个时间写一段这次随帝王陵三天的巩义走陵活动。到不是不肯写,主要还是对宋朝帝陵基本情况了解的太过匮乏,又缺少实际走陵的心得笔记,尤其是去的时候没有认真做好功课,也就只能跟着大家一座帝陵一座帝陵的乱跑,始终不得要领。要不是同行的山东朋友李明彬,河南的孙罡以及林赵成一路热心指点,还真不知道自己去了哪座帝陵?尤其是对后陵的确认更加没有办法明确。这一路的探访全凭几位朋友认真的解说和介绍,当然我自己也丝毫不敢马虎,一边用心听讲,一边快速用手机记录位置,墓主等信息。尤其是讲解到每座陵墓的特色和石像生的特点和区别时,更让我这个门外汉感觉如获至宝,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如同阁日。

这次河南巩义宋陵采风活动去的人多,各陵友之间都是来自全国多个省市专业人员和爱好者。而且对帝陵的研究和考察目的也是各有不同,其中还有部分队员是以拍陵墓为题材的摄影家,水平当然非同凡响。后期回到西安,看了同去的朋友所拍的照片,立即就能判断出自己的摄影水平明显有所缺陷,尤其是对石刻的表现手法过于死板。当然作为陵友摄影主要以三视图为主,而摄影师们则以表现和弘扬宋陵的外在美为主要目的。当然这次还要数河南朋友最为辛苦,以孙罡,林赵成,罗刚,李宁为东道主的河南朋友在这次走陵中特别辛劳,两天的宋陵采风一直担当着向导,还要不时联系景区事宜,跑前跑后相当辛苦,是这次河南巩义走陵活动顺利完成而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是随同西安组分两部车前往河南,同一车去的都是西安的老朋友了,有陕西摄影界的高手刘强老师,还有小小走陵家余淼淼,以及她家小余爸和小余妈妈,当然了也都是一起走过陵的老熟人。在轻工集合见面就格外亲热,免不了一阵寒暄和问候。随着杨明,王平的到来,做了一些安排,他们决定留下等其他还没有到的朋友,我们这一车人就率先前往河南去巩义集合。陈老师车技高超,一边开车一边讨论,不外乎都是些近期对走陵的体会和意见,满车充满了祥和快乐的讲解和看法。汽车飞快的在高速上奔驰,不知不觉下午天不黑就依然到达河南巩义,走进了鄭慧艷预定的酒店,却是已经来了很多朋友了,其中部分早来的朋友已经跑去酒店对面的明孝帝永昭陵先睹为快了。

巩义记得我上次来大概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眼下变化大的我根本无法确定自己身在何处?也只能跟着导航走,刚迈步走进酒店,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孙刚老师和北京来的朋友闫霞以及她的朋友。很久不见自然少不了好一阵问候,随后根据安排就同孙刚又跑去巩义高铁站接山东来的李明彬和吴冰回饭店集合。酒店内外已经陆续来了不少队友,大家见面又是好一阵热闹和鼓掌,今天的活动就算在这非正式的一片笑闹声中开始了。

活动前一天的大雨把巩义清洗的天空格外透彻,天刚黑月亮就已经高高的挂在了当空,照的星星也害羞地早早藏进了云彩里,当然这样的好天气在河南是不多见的,让我们对明天走陵拍照更加充满了向往。吃罢晚饭,我就紧紧跟随李明彬,吴冰,孙刚,陈强,闫霞摸黑去了街道以西的宣孝帝永厚陵夜探,穿过一条狭窄的巷子就步出城外,永厚陵就隐身在一片白杨树林里。两个鹊台紧邻路边的地里,边上就立有一方文保碑,对这里的环境李明彬却是轻车熟路来过多次,相当熟悉,当然也就从这里开始,对我来说整个北宋皇陵的启蒙教育就是在他的讲解下而开始的。

北宋自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976年)建立大宋王朝始,在经过160余年的时间里使中国自唐后又建立起一个统一王朝。历史上史家对宋在中国的统治期间的政绩后人众说纷纭,见解各有道理,今天这里我不做讨论。但是个人认为,宋朝的统治要明显优于唐朝,几次对外战争都以失败或者胜利而赔偿外族,最后以至于亡国,这样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宋朝朝廷比较软弱,战争就会相对减少。从古今诗作就不难看出,唐朝的“石壕吏”“卖炭翁”等现象在宋朝相对较少,而农民起义竟然能存在很长时间,这也说明政府在剿匪方面不够用力,最少说明政府剿匪不是采用斩尽杀绝的办法,相对保存了社会底层的劳动力。(注;我这种思想观点是相当消极的,仅仅是站在当时的角度自己的认识,不代表我对爱国的热情)。

唐朝自李世民死后,所谓的薄葬,竟然就是把一座九嵕山修建成了自己的坟墓,前后用了几十年才得完工。而宋朝帝陵的修建就要节俭很多,公元976年10月年仅49岁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巩义皇陵不得不仓促开工。永昌陵建好后,赵匡胤的灵柩才从开封被护送到巩义下葬,送殡队伍到达陵区时,距赵匡胤死后正好7个月。自此开始以后宋朝就延续形成了这种规矩:凡是皇帝事先都不建陵墓,死了以后在7个月内把陵墓建好,然后再去埋葬,也就形成了“七月而葬”这样一个习俗。这样的仓促修建皇陵,虽然事故率高,死亡人数相对要多不少,但是因为工期短,花费自然少,劳民也就少了许多。

虽然后人对宋朝建陵一事基本都是持批评意见者据多,但是看看数据就可以知道;宋陵建陵的时候,包括采石场在内也不过五万余人。事故死亡最多的一次是在建造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永安陵时,仅被石头压死的劳工就超过200多人,这些和秦始皇修建骊山陵都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据史书记载公元1063年修建宋仁宗永昭陵的开销情况:共计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丝绢250万匹,耗费占当时北宋国库年收入的一半,这些数据基本是符合历代皇帝修建陵墓所花销基本相当。可是宋朝在当时的国民经济却是前朝无法相比的,宋朝重文轻武,国家和老百姓相对富裕,且国家又较前朝开明,在人口数量上都相比历代王朝为最,而实际控制区域却小的多,这样一个高密度人群死几百上千人相对其它朝代也就算不的什么了。

从今天巩义留下的八座皇陵来看,规模都是相当小的,以至在中国有宋以后的各朝各代相比宋朝帝陵修建规模都是最小的。这样就大量节省了人力和财力,陵墓建成以后的看护守陵以及后期的祭祀,维修费用也就会少很多。从我这次的巩义之行来看,明显的所有陵墓规模和形制基本都是一样,陵墓修建从鹊台开始至北门,到下宫,都很紧促,相对占用土地就少。而皇后和重臣的陵墓也基本就建在帝陵身旁不远,甚至就几米的距离,这些都大da减少了修陵的开销和工程量,当然也包括后期的维护量。

宋陵修建形制依然是保留了前朝的陵寝制度,帝陵坐北向南,由南向北为鹊阙、乳台、神道列石和阙台等组成。陵园北则即上宫,上宫四周夯筑方形神墙,周长近千米,四面正中辟有神门,而神墙四隅筑有四个角阙。上宫正中为底边周长200余米的覆斗形陵台,台下为地宫,是安葬帝王的重要宫殿。后陵在帝陵西北,布局建筑与帝陵相似,只是形制较小,石刻较少并体量明显偏小。下宫为日常奉飨[xing]的地方,上宫和下宫建筑目前在巩义众陵中地面建筑都已荡然无存,大多下宫只存门前守门石狮半露于地面。

仁宗的陵墓永昭陵就修建在巩义市内,也是目前唯一恢复旧貌的一座宋朝帝陵,在这里可以直观的看见帝陵的形制和规模。神道前石刻保存相对完整,尤其是三出鹊台复建的更是高大威武,同角阙整体衬托出皇家陵墓的威严和规制。东南西北四神门都体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宋朝高超的建筑艺术,并在四阙门前各立石狮一对,而石狮也都是宋朝原物,北门石狮有残,但是更显得古朴庄重。而宋陵文管部门对石刻并没有画蛇添足进行修复,完好保存了古物的原貌,是值得我们考古部门学习的榜样。

出北门不到百米就是慈圣光献曹皇后墓,相对仁宗永昭陵规模就小了很多,尤其是石刻作品明显叟小和单薄了些,数量上也大似减少,当然就石刻的雕刻水平也是有所降低不少。后陵同样设置四门,形制同帝陵,四门前各置石狮一对。永昭陵后陵并没有复建,故而依然是老样子摆在那里,几座阙台就是几座小土堆,具体形状就没有办法知道了,只能根据史料记载和画像石展望一下那也一定是相当宏伟和壮观。

绕道后陵北门,偏东北方向就是下宫遗址,两个狮子相比后陵石狮要大很多。这里现在被辟为开放式休闲场所,里面卖东西的,小孩游戏娱乐的,五花八门!更有最北的地上摆放了很多下宫早期的建筑材料,花纹雕刻非常精美,石材用料要好于神道石刻,但是小孩大人都可自由攀爬休息纳凉,更有一些人座其上悠闲休闲,自然石头就被磨得的油光发亮。而角落却成了藏污纳垢的死角,加之陵园面积广大,到成了举行各式活动的好地方,一个庄重的地方顷刻间成为了一处喜庆洋洋的自由市场。

整个宋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改秦汉,隋唐的形式,陵墓结构南高北底。这样封土墓冢就修建在了陵园的低洼之处,显然这样的处理不太合理,当然更不知道这样建设有着什么作用?问过好几个陵友,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让人信服。根据中国建筑风水学提出坐北朝南的建筑思想,北高南低能是北半球温带地区太阳从升起东南,正午南,日落西北受光,要是南高北低,北则最低处没有太阳照射,采光有限,温度肯定偏低。当然墓室就有可能积水,当时的大宋建筑设计师对这样的布局不可能不做考虑,围绕着这些问题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搞明白。

宋陵我这是第一来,当然仁宗明孝帝永昭陵也是第一次来,从永昭陵出来,东鹊台以东就是巩义博物馆,杨明随同王平已经联系好了文管所的高书记,迎接我们进馆参观。当然也如同其他博物馆一样,这里的博物馆着重展示以巩义出土的一些宋陵文物为主题,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到也值得好好琢磨考证。因时间问题我们也不外乎就是走马观花而已,到是博物馆门前一幅对联写的相当好。上联;“文游尽属斯文辈”下联;“博古还寻古物源”,端的高大上档次,一语道中要害。

参观完宋永昭陵,过西侧马路,随便走进一条巷道进去几百米就能绕道进入宣孝帝永厚陵。这里同宋永昭陵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整个永厚陵依然保存着原貌。就在路南鹊台边立有一方文保碑,陈旧的文保碑已经是许多年前所立,相对国保级别的身份明显显得过分寒酸。河南近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是要高出陕西不少,可是就这次河南之行,却发现文保碑少的可怜,随后去过的其他几座宋陵大多压根就没有文保碑。作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连个保护碑都不立,感觉是太过寒酸了些。在巩义这八座宋陵中,石刻相对都是比较完整的,可是没有一座是收费景区,这也说明河南作为中华发源地的中心,大家对古文化并不感冒,相对到是工业发展迅速,而这些保护文物多少就成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的绊脚石头。

永厚陵石刻保护要优于永昭陵,这也同平时保护力度有关系,当然石刻雕工水平,大小要底于宋昭陵,不过在南阙台两侧却立有一对宫人,这样的设置比唐陵科学了不少。唐朝有没有陵前宫人还需要实物的考证,但是唐朝阙门内立番臣像就明显不合逻辑,还好自唐睿宗李旦以后得到纠正,而在宋陵就很明显的用宫人来区分内外,必定内宫是皇帝私人驻地,怎么可以让外人番臣随便进入。而宋陵在封土前更立宫人一对,作为皇帝起居的侍卫宫人。为什么没有立成宫女,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唐朝女性是很开放的,从宋以后,中国妇女的地位开始走底,到元明以后就基本没有了社会地位,这里都很生动的得以记录。其实帝陵给我们留下的就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等现实社会环境的情形,是研究当时社会宫廷制度的有力证据。

虽后又随同大家走了真宗元孝帝永定陵,以及陪葬墓李宸妃,杨淑妃,刘皇后的陵寝,三座后妃陵墓基本修建在一起,如不仔细分辨,都搞不清楚那个石狮是那个陵墓前的石刻。但是整个宋陵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保存的比较完整,尤其是石刻部分,经过近一千年的历史,可是在这个发明了盗墓工具“洛阳铲”的故里,石刻却并没有被大量盗砸,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以此可以判断文革期间当地群众的革ming热情并不高。

一天从早到晚都是马不停蹄的考察各陵,丝毫不敢偷懒浪费时间,伴晚十分我们才来到了大孝帝永昌陵。永昌陵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陵墓,本想开国皇帝之陵一定修建的是最为大气和华丽的,却没有想到真的太过简朴,让人不敢相信。神道石刻简练,线条粗犷,石刻水平相对其他宋陵逊色不少,尤其在西侧以北最后一个石刻,竟然立有一个大耳朵武将装饰的翁仲,都不知道当时在搞什么鬼。当然这个石刻也就成了河南巩义石刻的特色之一,一看就知道去了巩义宋陵。永昌陵没有陪葬墓,所以北门一里多地的西北就是下宫,目前也就只剩一对狮子孤零零的守候在地里。

永昌陵下宫西北不远的地方有一位皇后的陵墓保泰陵,也是北宋帝后陵中唯一一座有陵号的皇后陵,我也就顺道跑去看了看。守陵的大妹子管的真严,死活不让拍照,和其他宋陵一样,都是只能看不准拍照,当然有的地方连看都不准看,这也成为宋陵的特色之一。保泰陵封土并不大,石刻却相对其它帝后陵墓为多,它就是宋真宗的潘皇后之墓,陵号保泰,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还有一个带陵号的皇后陵墓。今天我和李明彬一起走看样子是我走陵以来选择最正确的一次了,要不是他告诉我,我当时就会错过,还以为是一般的帝后陪葬墓。当然大妹子和我一边争吵,我一边已经拍了许多张照片,也全当纪念这次有意义的在争吵中完成的走陵活动,当然这个潘皇后的规格是要远远超出其它帝后陵的建制,也对我们一直称呼的七帝八陵的叫法就有待另行商讨一番了。

从保泰陵向东直接可以走到永安路,天色就已经快黑了,我们同路的几个人就站在路边等车。而此时在永昌陵还有一队摄影组的朋友正忙的热乎,不久林赵成也不知道从哪座墓跑了过来,站在路边就和我们闲聊起来,他向我介绍了宋陵分布的同时,随手向前一指介绍到,路东南约3公里的地方那两个土堆,就是宣祖昭武帝永安陵和其后陵的所在之地。心头当时就升起好一阵遗憾,就那么近,我们这次竟然没有安排前往考察,心里立即升起一股失落感。

永安陵是赵匡胤老爸赵宏殷的陵墓,也就是七帝八陵中那多出的一个陵墓,是太祖皇帝追封的。听林赵成介绍;陵墓石刻不知何时尽毁,目前就剩半拉石柱还在陵前,相对其他朋友我运气还算很好,总算是还远远的看了一眼。我相机镜头是200的变焦,3公里是远了点,加之天黑,回家看所拍的永安陵几张照片并不理想,模糊一片,难以辨认,也只能等待下次再来,一定要走上陵头好好看看,以弥补这次的遗憾。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又是6点就已经全部起床,天依然还是萌萌黑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吃过早饭出发了,经过永昌陵补拍了张合影就直接驱车来到了圣孝帝永裕陵。永裕陵比昨天去过的几座帝陵保存为好,宋陵形制基本都是一样,即鹊台一对,乳台一对,望柱左右各一,石像一对,石瑞兽屏风一对,角瑞一对,石马及牵马人两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客使两对,武将一对,文臣一对,跑狮一对,镇陵将军一对,阙台一对,在阙台以北陵前各设宫人两对。所有翁仲人物都是窄肩,细身,可以看出宋朝还是以廋唯美的。当然了,镇陵将军到还是没有敢做的弱不禁风,依然是膀大腰圆,身披铠甲,手持巨斧,勇猛威武。

在永裕陵封土前第一次看见了宋陵里最漂亮的上马石,石刻四周做云纹飞龙浮雕,中间绘制浮雕盘龙,处处都透示着皇家仪仗的威严,不过一半以上埋入土中,则不能尽显其美。也许遗憾并不是什么坏事情,什么都要留有遗憾也许才是美,今天应该就是这样,给我日后早日前来寻找大宋帝陵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今天的走陵活动安排的是异常紧促,几乎都是要小跑着走都很难完成,必定一个朝代160余年的历史,要想短短两天尽揽还是不太现实,也只能走马观花了。从永裕陵出北门到下宫,直接顺道就把向皇后,钦慈陈皇后,朱皇后,王皇后部分南神道一并走了。永裕陵整体石刻大同小异,石刻雕刻水平较宋昭陵曹皇后墓石刻为高,保存也相对完好,只是缺少时间细细把玩,欣赏,学习了。

宋陵相对其他陵间距离相邻都不远,有的后陵之间东西门较近就几步之遥,自然给人一种错觉一路上满地都是石刻。还有最北一处后陵我并没有去,远远看看地里的石狮惋惜的不得了,就已经来到了昭孝帝永泰陵。永泰陵目前正在维修神道,封土也围绕着修了一圈的路,远远望去我原本还以为是个后陵,却不成想竟然是个帝陵。陵南高大的神道石刻整齐划一站立两旁,我却先行围绕着四门走了一圈,再返回到南门宫人旁边拍照。永泰陵目前就剩一个宫人,还半拉埋在土里,可是道路边帝王陵的车队已经过来,原来部分不善走路的朋友已经坐车赶了过来。放眼向东望去,满地都是稀稀拉拉的走陵大军,这一片都是后陵,大家也就没有了组织性,都是好一阵的乱跑,总算来到了永泰陵神道上。

永泰陵镇陵将军更是高大威猛,我原以为这就是最好的镇陵将军雕塑了,自然眼巴巴的绕着石刻转圈观看拍照,也不忘从最佳角度和石刻合上一张影以便一后回家显摆,也做到不虚此行的一大纪念。回头看其他陵友时就见有部分朋友已经明显体力消耗过大,坐在陵前石刻底座上或者直接就坐在地上休息,我则直接迈开大步随同杨明,李明彬,林赵成前往永泰陵后陵拍照。永泰陵刘皇后墓就在陵西北方向不远,南门神道石刻却破坏较为严重,大多石刻已经不存,只剩一马还算完整,但是刘皇后墓北门石狮却高大很多,也是诸后陵中的佼佼者。

     最后大家驱车来到巩义此行的最后一位帝陵,太宗广孝帝永熙陵。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听朋友讲,他也是宋朝最好da喜功的一位皇帝,所以整个帝陵规模修建的都是北宋诸陵中石刻最大,最美的一座。永熙陵就在滹沱村村北,这里已经修成了广场,村里男女老少都在广场休息,聊天,到也是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好一副祥和安定的场面。走进神道,立即就感觉一阵压抑迎面而来,两侧石刻明显比其它陵墓为大,石刻雕刻技法水平整体也是要高过其他帝陵,让人看的是眼花缭乱。
     北宋时期,皇陵陵区共分八个墓葬区,为了充分保护皇陵,北宋划巩县、堰师、登封各一部分建立了永安县,设置了专门的皇陵保护管理县。除驻有部队外,还有专门的园林工,对陵园进行绿化。并在下宫还住有一批管理人员,多是原来跟随皇帝的侍婢或者侍女,也包括一些太监,对皇陵进行管理和四时祭祀。就是皇帝死后,在地下还是要享受活着一样的待遇,每天该吃饭的时候专门有人供食。就在这般情形下的巩义皇陵经营了长达160多年,自然形成松柏如织,殿宇相接,威严肃穆的局面,所以陵区又被称为“柏城”,说明当时就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
     公元1127年3月金兵攻下大宋都城开封,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金兵不仅对京城开封大肆劫掠,而且对北宋皇陵也开始了疯狂抢劫。最先下手的地方当然就是下宫,金银玉器、古玩字画,是见什么抢什么,随后就开始对陵寝下手。宋陵都是建在平原的黄土地上,墓道建制规模相同,只要一个挖开,就知道其它陵墓该怎么挖掘。据记载,金兵对小墓采用揭顶的方法,对大墓则从陵台侧坡挖洞,撬开墓顶券石,缒绳而下,是所有北宋的皇帝陵包括皇后陵都遭到了很严重的盗掘,就连哲宗皇帝的尸骨都被金兵抛到了陵外。
     宋高宗赵构闻讯后,命令河南镇抚使翟兴和抗金英雄岳飞北上,赶走金兵,又对皇陵进行及时修复。这样,巩义就成为了宋金拉锯战的战场。宋军撤退后,金兵就跑来更加疯狂的的报复,不仅掘墓比前更凶,而且还烧房扒屋,砍树伐木,烧抢掠夺,使整个北宋皇陵成为一片废墟。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封宋朝的投降官员刘豫为大齐皇帝。结果这刘豫更加的不是人,刘豫还让自己的儿子组织了一个专门的挖墓队伍,史书上称之为“淘沙队”,重新把宋陵又挖了一遍。“淘沙队”也就成了继东汉末年曹操以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记载的官盗机构。1278年,南宋灭亡,元朝建立。蒙古人也实际上控制了北宋陵区,一个外族当政,自然怕宋代的遗民怀念先朝的皇帝,就干脆一把火把北宋皇陵上的建筑全部焚毁,并犁为废墟。从此北宋陵区就只剩下一些孤零零的石雕守望着这片焦土,子孙不孝,国家不保,也只能是这样的结果。 
     随后历代,河南作为全国盗墓的老大,更是没有放过每一个可以挖的地方。尤其是随着电视鉴宝的开播,收藏热的发展,从早期盗墓只盗金银珠宝,玉器古玩到现在得连死人尸骨都盗的结局。无疑也和媒体的宣传有关,造成今天的局面,每一个收藏者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时间是宝贵的,只能尽量快走快看快拍照,依然是从西门出绕道北门,过下宫,然后来到了元德李皇后墓考察学习。最后到章穆郭皇后墓前,整个皇后陵和帝陵都不在同一个级别,除了石刻较小以外,石刻也雕刻的怪里怪气的,尤其是明德李皇后墓前的萌萌虎,简直和动画片里的机器猫一样,真的是什么怪事都有。当时的雕刻大师敢这样的雕刻,也真的是胆大妄为的很呀,今人猛一看见还以为是动画片中的机器猫造型。
     随着章穆郭皇后墓的完成,这次的巩义宋陵活动也就基本圆满结束,可是回到西安后还依然天天满脑子的宋陵挥之不去。天天上班就想着当时的情形,手机基本都是搜索着有关宋陵的信息,当然这时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必定南宋让我大开了眼界,也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也就更加盼望着有时间再次能来巩义探陵,当然要来,我也一定会来。
 
(0)

相关推荐

  • 北宋帝陵元孝帝永定陵

            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北宋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元德皇后李氏.真宗赵恒自小就运气及佳,隐隐带有帝王之相.至道三年(997年)虽有李皇后(明德皇后)勾结太监王继 ...

  • {原创·传记}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〇八七·夏正帝刘去卑(马怀超)

    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一〇八七 ·夏正帝刘去卑 (?~?) 马怀超 刘去卑者,乃南匈奴左谷蠡王刘尸利之子,尝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册封为右贤王,后为大夏天王赫连勃勃所追尊为夏正帝.夫匈奴者,乃夏桀庶子淳维之后, ...

  • 关中唐帝十八陵 石刻 旧影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关中十八唐帝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关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八)成化帝上位

    ((七十八)成化帝上位 成化帝是明英宗的儿子. 成化帝绝对是一个历经坎坷的人. 明英宗被敌人俘虏后,3岁的成化帝,就在皇太后的主持下,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太子,由他的叔父监国辅佐. 后来,大家担心蒙古人拿 ...

  • 鲜卑的故事(七十八)后宫外戚,南北二帝

    北魏与南齐 南齐永泰元年(公元498年)七月,明帝萧鸾去世,太子萧宝卷继位,成为南齐第六位皇帝,是为东昏侯,改年号为永元.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四月,孝文帝驾崩,太子元恪在鲁阳即皇帝位,是 ...

  • 朱元璋的传奇女儿:一生历经八朝七帝,83岁终于戴上皇后凤冠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因为自幼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当上皇帝后娶了很多个老婆.而中国古人又有"多子多福"的传统,所以朱元璋共生育了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在朱元璋的儿女中,最出名的便 ...

  • “前七后八”具体指什么时候?是安全期还是危险期?男女都要懂

    排卵期备孕总是失败怎么办?之前一直不太清楚怎么备孕,后来听闺蜜说要算排卵期,结果试了半年都没有备孕成功,加上之前浪费的时间,已经一年过去了,我该怎么办? 在备孕的路上,当小小的卵子与精子相遇,就能孕育 ...

  • 寒假冲刺——每日一题(1)【七、八、九年级都有哦】

    一转眼,学生的寒假已经陆续到来了,公众号今天起推出每日一题系列,尽量做到每天更新(如若某天有事情耽误了,请大家见谅,会在后续补充 ),七.八.九年级各一题,内容涵盖复习巩固.培优拓展.新课预习等,不一 ...

  • 寒假冲刺——每日一题(2)【七、八、九年级都有哦】

    ⏰公众号自2020年1月10日起推出寒假每日一题系列,尽量做到每天更新(如若某天有事情耽误了,请大家见谅,会在后续补充 ),七.八.九年级各一题,内容涵盖复习巩固.培优拓展.新课预习等,不一而足,答案 ...

  • 寒假冲刺——每日一题(3)【七、八、九年级都有哦】

    ⏰公众号自2020年1月10日起推出寒假每日一题系列,尽量做到每天更新(如若某天有事情耽误了,请大家见谅,会在后续补充 ),七.八.九年级各一题,内容涵盖复习巩固.培优拓展.新课预习等,不一而足,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