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洛市白皂村:莫弃诗书等面墙

丰城周氏,多发祥于南唐时期落籍丰城的周峰。周峰(854-945)字永山,世居饶州安仁之铁山。唐末五代之乱时,周峰之父周天叙带着三个儿子周峰、周岳、周嵩避居于抚州战坪。不久,除周岳随父亲定居战坪外,周嵩徙于南昌市汊之后港,周峰则入赘于丰城凤舞里黄氏。后来黄氏分家析产,周峰请求搬出去,在一个叫“苦竹”(今属杜市)的地方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被后世奉为始迁之祖。
周氏一姓迁入丰城之后,以文学显于世者众多,如周峰六世孙周鄂(966-1047),字元辅,号通真子,太平兴国间曾五举于乡(四次居首),工于诗文词赋,著有《通真子集》,被誉为丰城儒宗。其后,周姓族裔在科举仕进上表现突出,从周鄂而下的六世当中,由举人入仕者16人,登进士第者7人,进入府学而特恩免举者10人,入各级幕府免举者6人……可谓文曲繁浩,簪缨奕世。周峰四传五人:涓、惠、正、密、秀(周鄂为周秀之孙),开始家庭兴盛,人丁兴旺,狭隘的空间已不足以容纳越来越多的族人,于是开始出现第一拨外迁潮。其中,老三周正(925-1008,字文中)迁于定林(今属桥东)。周正生子六人,老三周昶复迁于白皂,成为白皂周姓开基祖。
白皂村属洛市镇塅上村委会,位于集镇北3.8公里处的富水河西岸。富水发端于罗山南麓,是丰城南部地区重要的水运通道之一。千百年来,经富水入赣江走向全国的丰城南部地区物产数不胜数,而这一带的先民更是凭藉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与外界进行密切接触,白皂村也因此成为当时有名的繁盛之地。当年,白皂沿富水河一带长满无患子树(又名黄金树、肥皂树),人们采下树上金黄色的小果子,捣碎后用于洗衣洁身,手上顿时溢满白色的泡沫,洗浴起来既清洁又卫生,日子过得天然而滋润。这样,村庄便有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白皂”。
周昶(948-1031),字永名,又字旭斋,曾于太平兴国己卯年(979)以文学举录事(掌管文书的小吏员)。迁入白皂之后,周昶秉承耕读传家的庭训,开创出周氏家族的新局面,后世子孙瓜瓞绵延,文风鼎盛,不仅外迁者甚众,跻身仕途者层出不穷。如南宋咸淳年间,周积学(字厚叔)恩授迪功郎,任衡州耒阳县儒学学正;周维翰(字幼申)覃恩贡士,授儒林郎;周文郁(字青华,号经畲)由廪贡例授教谕,历署南康、吉安、建昌、府训导,泰和、东乡县学正堂。元代时,周普德以文学登甲科进士,周公于(字绍高)为翰林学士。
进入明代后,白皂周姓继续传承着“学优则仕”的家风。如周作以人才荐举国子监典簿;周祖良(字日思)中洪武间进士,仕至广西平乐府知府;周倬(字圣辅,号剑江),明洪武中以人才举北平参议,曾奉使高丽国,后转升北平布政使司;周相领成化戊子进士,任长沙益阳县尹;周绶(字玉组,号素轩)应成化甲辰贡士,后授广东肇庆儒学司训……这些才俊有的是世居于白皂,有的是从白皂外迁出去,都是周昶的嫡裔。如周公于(绍高),乃是周峰的第十九世孙,也即周昶的第十三世孙,在任翰林院学士时,因母丧回家守制,大约不满于元廷的政局,从此不再出仕,隐居于甪里南山(今属桥东)。周公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不忍心父亲一人独处,干脆一大家人全都由白皂迁到甪里,正式立籍为家。
随着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昔日依水而建的白皂村显得安静了许多。但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还是让这个古老的村庄保持着典雅质朴的韵味。高耸的马头墙,幽深的青石巷,以及随处可见的门头石上的匾额,都让人心生幽古之情,感叹岁月的沧桑。有趣的是,在众多匾额中,居然多处牵扯到周敦颐身上,如“秀启濂溪”、“濂溪衍庆”、“濂溪一脉”等。周敦颐号濂溪(1017-1073),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本是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与丰城周氏族谱上记载毫无渊源。之所以出现这样附庸名人的现象,除了同为周姓之外,也许与周敦颐的哲学地位以及文学地位有关,希望周氏孝子贤孙像周姓先贤一样出人头地,名垂千古。
而村中一扇普通的后墙上,一处并不显眼的墙联却颇有些意思。类似墙联一般在大门正对着的照墙上,这种粉于后墙上的墙联并不多见。更有意思的是墙联上的内容,中间是一个“福”字斗方,两旁对联为“好将仁里存心地,莫弃诗书等面墙”。邻里和睦,仁爱相亲,这样的环境居住得多么舒心。如果不用心读书,不仅会被世人瞧不起,也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只能面墙兴叹、追悔莫及。这种走心的修身治家格言,着实比现在一些直白的说教高明得多,也是对诗礼传家的生动诠释,与《增广贤文》里“欲昌和顺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氏向来以教育后世为要务。族中子弟都要教以诗书,修心养德,成为贤良之人,秉赋好的必定会有出息,即便秉赋不好的也不至于成为愚钝之人。因此,《周氏先世遗训》说:“凡族中宜以诗书教子弟,收其放心,养其德性,使为贤人君子,则有才器者将必名世。其性质不敏,久教亦能识字知礼,不为下愚。”《继周公自作训家二十条》之“训耕读第十”也指出:“……凡我子孙先以治生为急,服勤力穑,毋羞卑陋,即以读书为务,孳孳汲汲以图远大。”先耕种养生,再读书图强,“如或惰其四肢、不分五谷,或饱食终日不读诗书,则自取饥寒,更将谁怨?自甘下贱,夫复何言?可痛也!”不耕不种则自取饥寒,不教不读则自甘下贱,这样的顽愚子孙便会招来“孺子不可教”的人生之叹。

精彩总是在够不到的地方,直教人眼花缭乱。于是,人们纷纷背井离乡,跋山涉水,去追寻那份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回来的路。

资料来源:《周氏大成家乘》

(0)

相关推荐

  • 歙南周邦头:已经融入昌溪村的周氏聚居地

    司马狂/文 说起周邦头,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在何处.大多数的异乡人,只知昌溪,而不知道,其实昌溪的上下两村,原本是天然分隔开来的.只是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加之地少人多的现实,使得上下两村目前几乎看不出任何 ...

  • 周氏字辈(三)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逻楼镇歌顶周氏字辈 存川永周 必世兴盛  元志清思 光明见性 肇自汝南 始于岐胤  才翼齐贤 德维希聖 功及修平 学从诚正 孝友昌宗 温良宜敬 久常遵守 先哲可觐 定以大易 昭穆循进 ...

  •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

    陈瑜 有机会游玩上甘棠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进入江永,真可谓风光无限,公路两旁奇峰林立,各具姿态,惟妙惟肖,古樟随处可见,点缀于奇山之旁,更显山岚绿意葱茏,一路风光一路景,正如"深入神仙境,宛如 ...

  • 上甘棠赋

    永州   王万荣 女书故里,风物俱殊:上品甘棠,旅游圣地.千年古村,八卦布局,明清古居,坐东朝西.矗水墨丹青里,如诗如画:立青山绿水间,亦梦亦幻.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上榜:教德文化之乡,源远流长.思召公 ...

  • 【乡土兰溪】走进横溪镇田畈周村:濂溪后裔传家声

    走进横溪镇田畈周村:濂溪后裔传家声 田畈周村距离横溪镇政府驻地东南,这里三面环山,是兰溪.金华.义乌的交界村.地处半山区,区域面积4.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7亩.山地5000亩.有村民小组12个, ...

  • 周氏古村-三都乡周山头村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周山头村

  • 瘦石 || 洛市小溪村:云林之下外茶山

    大罗山连绵起伏,层峦迭障,仙气氤氲.从主峰老仙岭而下,峰回水复,飞瀑流泉,汇聚成大溪.小溪.余源三大坑十小坑.其间群山峰飞舞,奇形怪石,苍松古柏,修竹茂林,真是看不够的人间美景,成为丰城最具魅力的旅游 ...

  • 瘦石 || 湖塘堎上村:至今犹记止马树

    从龙山.华山峡谷汇聚起来的虔溪,经过九曲十八湾之后,流经堎上,与从富山山丘里汇聚起来的富溪汇合后,流出堎上,东下流经雄庄,被称作雄庄后溪.堎上村的那一段,人们习惯称为"富溪"或&q ...

  • 瘦石 || 拖船郭厚村:道德先贤励后世

    刚刚入秋,天气没有一点转凉的迹象.火辣辣的太阳悬在头顶,炙烤着大地,叫人如入火炉.路旁高大的树木全都把叶子蜷缩起来,看上去一副蔫不拉叽的样子.躲在树叶后面的知了似乎也热得透不过气来,连叫唤的声音也显得 ...

  • 瘦石 || 荷湖社里村:崇儒劝善兴康庄

    丰城甘氏二万余众,共奉南唐征南将军甘从矩为鼻祖.从矩公字方平,南唐进士,才勇兼全,大约在吴王杨隆演武义年间(919-920)由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丹阳县)迁任丰城令.后唐长兴二年(931),授征南将军 ...

  • 瘦石 || 湖塘岭下村:仙风道骨小华山

    华山岭又叫胡家岭,另外还有一个雅号"小华山",是丰城河西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山顶原有始建于宋代的书院,叫林华书院,是湖塘"十里五书院"中最西端.也最古老的书院 ...

  • 瘦石 || 泉港鹏洲村:杨梓洲畔太子庙

    从泉港集镇向东,沿赣江堤行约九公里.江堤内侧矗立着一棵一分为五股的樟树,叫九股樟.顾名思义,九股樟原先共有九股,后来随着年长月久,逐渐枯萎,只剩下现在的五股.但当地村民仍然以"九股樟&quo ...

  • 瘦石 || 湖塘雄庄村:双溪环抱一洲峙

    雄庄村位于湖塘集镇西约三华里,是一个近两千人的大村庄.雄庄<熊氏宗谱>"赠思诚庵熊先生奉母金夫人命居熊庄记"描述:"熊庄,丰城胜地也.一洲中峙,两溪外抱,如溯 ...

  • 瘦石 || 洛市杨家村:大山里的原始部落

    说到罗山旅游,很多人会想到丰城人文高地的殿上村,那里可以欣赏到丰城海拔最高的茶园,可以吃到号称"罗山三宝"的茶叶.生姜.豆腐乳,可以拜谒罗山顶峰的谌母殿.也有人会想到罗山旅游新宠东 ...

  • 瘦石 || 曲江巷里村:积善累仁家声远

    曲江毗邻赣江,境内水系纵横,物产丰饶,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这里的海慧寺(龙山书院).寺前洪州窑遗址.郭桥蹠口城遗址更是丰城历史上的文化坐标,被载入史册.位于蹠口城不远处的巷里村,也因为悠久的历史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