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隍城壇跡钱家:追先敦本崇节义

丰城钱姓不多,唯隍城壇跡钱家为大姓,有一千四百多人。壇跡钱家距隍城集镇约五公里,距新建松湖街(镇)不过三四里,因此村民往松湖当街的时候居多。

(武穆王钱镠绘像)

壇跡钱家的祠堂位于村前居中位置,是一幢四进八间的传统砖瓦建筑。虽经多次修缮,但风貌不变。正门上方悬有一块行楷金黄色“钱氏宗祠”木匾,正厅神龛上方是“敦本堂”匾额,两旁各供有“钱武肃王”及“侃祖先觉公”画像。毫无疑问,壇跡钱家一支,系由吴越王钱鏐派衍而来。

钱镠,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生于唐大中六年(852),祖籍杭州临安。二十一岁从军,由于足智多谋,又勇敢善战,讨王郢、战黄巢、因功累升,唐乾宁三年(896)在平定董昌叛唐称帝一役大获全胜,被唐王朝封为镇海、镇东节度使,统辖江浙一带。唐乾宁四年(897),唐昭宗钦赐“金书铁券”(俗称“免死金牌”)。公元902年唐册封钱镠为越王,公元907年唐朝末落,群雄蜂起,中原大乱,朱温夺得皇位改国号为梁,册封钱镠为吴越王。到梁末,吴越地区正式被加封为吴越国,定都杭州,拥有杭州、越州、苏州等十三州,—军八十六县,成为五代十国之一。钱镠执政二十六年,终年八十一岁,谥号武肃王。钱镠逝世后,由其第七子谥号文穆王钱元瓘继位,在位十年。传位文穆王的第六子谥号忠献王钱弘佐,在位七年。弘佐卒后其弟谥号忠逊王钱弘倧继位,在位六个月,让位于其弟谥号忠懿王钱弘俶,在位三十一年。吴越国共历三世五主,被后世尊为“三世五王”。

钱俶(弘俶)献土归宋后,由杭州北上,定居于东京(开封),其兄弟子孙也分别定居于河南各地。靖康之难后,其后裔始南渡归杭。到钱镠十世孙先觉公,由杭州迁豫章新喻(江西新余)县令,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爱戴。其时正值宋末元初,天下纷争,民不聊生,先觉公遂绝归志,率子弟卜居西山太平乡(今属南昌新建区)。后遇兵患,先觉公之子钱渊迁徙至丰城壇跡,成为壇跡钱姓肇基之祖。

壇跡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形奇特,山峦起伏。山脉由西华山岭逶迤而至,重峦迭嶂,延向东方伸展锦江河畔。村后是一块突起平整的高地,形似祭坛。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个山寨,山寨上曾设有灵坛用于祭祀,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钱渊路经此地的时候,觉得是个好地方,便择地而居,以祭坛古迹之意,取名“壇跡”。钱姓后世有人对这个名字作过深入研究,认为此壇乃“圣人杏壇”之坛(意即圣人讲学的地方),此跡乃“善人践跡”之跡(意即有本事的人不喜欢因循守旧)。也就是说,之所以取“壇跡”之名,是希望子孙后代多向圣人学习,但不要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推陈出新,这样才能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济世之才。如此看来,“壇跡”之得名倒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现代人弃繁就简,将“壇跡”写作“坛迹”,想来对其来历了解不多。

钱氏开基壇跡后,恪守始祖钱武肃王“绍继家风,宣明礼教,敬上惜下,勤耕勤种”的遗训,作为安身立族之本。康熙癸未年间,壇跡钱姓族谱遭火焚毁,很多珍贵资料付之一炬。自清乾隆朝之后,记载较为明晰,虽然没有达官显贵,但钱姓族裔勤俭持家、励志创业的风气一直长盛不衰。据《壇跡钱氏族谱》记载,自乾隆朝以后,直到光绪朝,钱姓族裔多以外出经商为生,尤以去往中州(河南)从事经贸活动的人数居多。如嘉庆年间,有兴渭(字水臣)、定彪(字有纹)、定豹(字山英)、庆铎(字胜木)等先后活跃于中州阳武、武陟等地;道光至咸丰年间,有庆鉁(字胜海)、庆鈊(字胜川)等活跃于郑州等地;光绪年间,有云淯(字砺斋)、呈夏(字柏山)、呈杭(字恒量)等活跃于安昌等地。亦有在松湖、峡江、抚州、赣州、湖南桃源、直隶文安等地经商开金银号者,都是诚信经营,财源广进,足可编写出一本本厚厚的励志读物。

除经商以外,壇跡钱姓亦有守身持正、不计名利的先贤义士。如康熙年间,有位名名广爵字敬华号月庵者,为人天姿朴实,行谊端方,乐善好施,赠囊排解,为乡党之所倚重。敬华公幼习举业,本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不巧遇到“甲寅之变”(吴三桂反清)。其时,朝廷大举南征,沿途征集差役,敬华公慨然从役,劳于王事。在行军途中,用于采购军需的库银遗失,官兵好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敬华公自告奋勇,前往寻找,终于找到遗失的数百两库银,完譬归赵,解了官兵的燃眉之急。敬华公却主动放弃了奖赏和提拔的机会。后来军需紧缺,指挥官命令士兵搜山虏掠。敬华公见山谷中藏匿了数百老妪少妇,哭天号地跪地求饶,便起了恻隐之心,谎称山谷无人,使这些老妪少妇幸免于难。此后,敬华公辞军归里,乐志田园,持守严谨,再不与官府打交道。

另有一位逍遥自在的钱姓奇人逸士,就是清道光年间的钱庆鉊(字茂元,号淡斋)。庆鉊公性好静养,常默默然不欲与人语,处身极俭朴无华,以耕读业课子孙为生。庆鉊公有一句名言:“咬定菜根,方知世味之甘苦也。”偶尔没事的时候,就骑着驴前往松湖街,专与老年人聊一些古代趣事,乐此不疲,被人当作疯子、癫子。庆鉊并不计较这些,依然故我。他曾写了一篇《庆鉊公自记行乐典》,告诉世人放下名利之心,做一个逍遥翁。其文如下:

“吓吓闲闲罢。逞什么英雄行甚么诈?坐而久之荡荡路,睡而复醒叙叙话,富贵功名不在心下。杯酒不饮好饮茶,愁苦事,不计他。甘于淡朴不慕繁华,放浪礼法之外,不求流俗之夸。好放牛,喜归马,翻来弄去任吾情,钱财粪土何足挂?潇洒纵横过过日,奚必拘拘然囿着私家?有子有孙待待劳,安敢望玉树琪花?吓吓闲闲罢。”

“吓吓闲闲罢”大约是一句总括的口头禅,通俗地说就是“呵呵,你就歇歇吧”。全文读起来风趣轻松,却又直率浅显,机锋外露,字字诛心,教人豁然顿悟。这样的文字记录于族谱,亦足见钱姓族裔在功名利禄上的洒脱。村中古迹已然不多,唯祠侧古樟参天,大约有八百余年历史。古樟旁一眼古老的石井,被称作“钱家井”,是钱家人“承樟摇钱,启盆聚宝”的象征。另一棵约三四百年的古樟矗立于壇跡古庙之旁,经风历雨,见证壇跡钱家的沧桑巨变。

资料来源:《壇跡钱氏族谱》

(0)

相关推荐

  • 秦园街,美食古迹都不可辜负

    ★旅游地点:无锡惠山古镇之秦园街 虽然秦园街号称惠山古镇的美食一条街,与秀嶂街一横一直构成了惠山古镇的主街道,也被称为横街.这条街上也确实有秦园小笼.忆秦园等著名的老店,不过依旧维持着秀幛街三步一店铺 ...

  • 白屋|乱侃百家姓之——孔方兄钱氏

    原创 白屋 本文来自公众号 白巅疯 1 相比于赵家,钱氏在祖上要差得很远. 论人口,钱家目前不过区区220万人,虽可排在百位之内,却属末尾.有人统计说在89位,有人说在96位.与李王张刘比,它根本就不 ...

  • 瘦石 || 隍城大屋村:人文仙迹多胜游

    松湖镇,自古便是锦江流域商贸集镇和航运码头,又是通往省城南昌的重要通道,在丰城河西地区鼎鼎有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松湖街还是一个热词,虽说松湖镇隶属于新建县,但在集市做买卖经商的却多数是丰城河西地 ...

  • 瘦石 || 隍城田南村:社火民俗第一村

    从隍城镇沿隍(城)松(湖)公路东行,两旁水杉高耸,一路稻浪翻飞,端的是山青水秀迢递远,村舍晨烟氤氲中.行约八华里,进入一个较大的村庄,这就是田南村. 田南村民均为金姓,其先祖为匈奴王族.汉武帝时,匈奴 ...

  • 瘦石 || 隍城垴上村:忠诚笃信义门风

    据史料记载,陈氏得姓于周朝时期的胡公满,因受封于陈,以国为姓.传至胡宝时,成为颖川望族,以节义闻名.胡宝传十九世至宜都王陈叔明(南北朝时陈国国主),陈叔明之孙陈兼进士及第,官于江州(九江).之后,陈叔 ...

  • 瘦石 || 上塘田西金家:黄堂甘雨泽万世

    丰城河西的曲江与上塘之间,横亘着一条并不巍峨但却久负盛名的山系,这条山系东连密岭(仙姑岭),西接飞鸿山(梅仙岭),形成一条天然屏障,把曲江和上塘分割开来.在飞鸿山(梅仙岭)北麓,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 ...

  • 瘦石 || 桥东扶桥盛家:犹忆先贤盛温如

    沙湖公园四面环水,中间一洲,环洲湖光潋滟,风光秀丽,人文鼎盛,被誉为"小瀛洲".历史上,此间有一盛姓村庄集族而居,故称为盛家洲.南宋期间,盛家洲出现过一位著名教育家温盛如,盛家洲也 ...

  • 瘦石 || 荣塘北湖喻家:芗水河畔太白祠

    烟花三月,油菜花开满地黄,最是蜂逐蝶恋时.安静的芗水河,此刻也绿波荡漾,花树倒映,把一江春色渲染得厚重而多情.过了荣塘芗水大桥,南岸的河堤下,便是北湖喻家,村民喻姓,三四百人口. 明代正统八年(144 ...

  • 瘦石 || 荣塘吉塘张家:晨钟暮鼓清凉寺

    第一次去吉塘张家的时候,还是阳春三月油菜花开的季节.而今,油菜地早已变成绿油油的水稻,绿中泛黄的稻穗在夏风里摇曳起伏,散发出阵阵清香,看上去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吉塘张家位于荣塘镇西大约6公里处,与樟 ...

  • 瘦石 || 孙渡瑶堆曾家:三省遗风传家远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 ...

  • 瘦石 || 荣塘北湖丁家:崇文重教育英才

    荣塘镇北湖村濒芗水而建,原本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泊,后来水退人进,逐渐形成人烟聚集之地.由于靠近城区,又有芗水河作为依托,这里的地理位置显得非常重要,从元代以来,北湖便作为基层政权所在地,成为重要的经贸 ...